时间进入1896年11月上旬,中美洲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
在尼加拉瓜,自由党领袖 何塞·桑托斯·塞拉亚*的军队已基本扫清首都马那瓜外围,对这座孤城形成了紧密包围。保守党萨托总统的政府军残部龟缩城内,士气濒临崩溃,控制区域不足全国三分之一。
在洪都拉斯,曼努埃尔·博尼利亚将军的起义军牢牢掌控着北部香蕉产区,持续破坏联合水果公司的种植园和铁路线,并对科尔特斯港保持高压态势。总统波利卡波·博尼利亚的政府军在其打击下接连败退,控制力仅限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周边及南部少数地区。
这两个亲美政府的覆灭,似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华盛顿特区,白宫,气氛紧张。
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国务卿理查德·奥尔尼、海军部长希拉里·A·赫伯特以及陆军部等官员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凝重。
奥尔尼首先发言,语气急促而沉重:“先生们,不能再犹豫了!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正在发生的,根本不是什么内部叛乱,而是由大夏帝国精心策划的、针对我国美洲战略的清除计划!”
接着,他直接抛开了美国即将面临的问题:
一、 军事与战略利益:
“一旦塞拉亚这个被大夏扶植的傀儡上台,那份关于圣胡安河土地和运河优先权的协议就会立刻生效!我们追求了数十年的、能够与未来巴拿马运河(注:此时运河尚未开通)形成竞争的运河路线,将彻底落入大夏之手!这将严重损害我国未来对两大洋航运的战略控制力!”
“洪都拉斯的科尔特斯港、尼加拉瓜的太平洋港口,都是潜在的重要海军补给点和前沿观察哨。一旦丢失,我国海军在加勒比海西部的行动能力将受到制约,大夏在古巴的基地将更具威胁!”
二、 政治与外交利益:
“如果坐视两个中美洲国家的亲美政权被大夏支持的叛军推翻,而我国无所作为,那么我们在整个美洲大陆的信誉和威慑力将一落千丈!其他国家会怎么看?他们还会相信美国有能力、有决心维护‘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原则吗?这将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
“这将被视为美国与大夏在“自家后院”博弈中的一次惨败!我们在美洲的领导地位将受到根本性挑战。”
三、 经济利益:
“美国资本在尼加拉瓜的铁路、矿业投资将面临被塞拉亚新政府国有化或征收的风险,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联合水果公司在洪都拉斯北部的投资超过数千万美元!” 奥尔尼几乎是低吼出来,“他们拥有超过十五万英亩的优质香蕉种植园,控制着数百公里的铁路和关键的港口设施!博尼利亚叛军每占领一个种植园,每破坏一段铁路,都是在直接抢走我们的美元!如果博尼利亚完全掌权,联合水果公司很可能被彻底驱逐,我国将失去在中美洲最重要的经济桥头堡和利润来源!”
“失去对这两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意味着美国资本将很难再进入这两个市场,也无法获取其潜在的矿产资源。”
“先生们,”克利夫兰总统面色铁青地总结,“我们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已经败退下去了,如果连中美洲的势力也彻底丢失,那么,‘美洲是我们的后花园’将彻底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将被这个大夏帝国,一点点挤出西半球!”
在危机感和利益驱动下,美国统治阶层终于下定决心,不惜直接军事干预。
“我们必须行动!”克利夫兰总统最终拍板,“立刻组织一支‘加勒比特遣舰队’,抽调包括2艘新型装甲巡洋舰、4艘防护巡洋舰及若干炮艇、运输船组成,立即前往中美洲海域!”
目标任务:
1. 在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的近海游弋,展示力量,鼓舞当地亲美政府士气,震慑叛军。
2. 必要时,对叛军控制海岸进行封锁,切断其可能从外部(尤其是来自大夏)获得的补给线。同时为政府军提供舰炮火力支援。
3. 准备在局势彻底失控时,掩护美国侨民撤离,并尽可能保护美国公司的核心资产(如港口、种植园核心区)。
“陆军方面,”克利夫兰看向陆军代表,“立刻从本土及波多黎各等基地,抽调组建一支约5000人的‘陆战远征队’,配备轻型火炮,随舰队出发。一旦外交斡旋无效或局势需要,随时准备登陆,协助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政府军稳定战线,甚至直接参战!”
“是!总统先生!”众人领命。
几乎在美国做出出兵决定的同时,通过潜伏在华盛顿高层的眼线,大夏安全处主事黄三就将情报紧急呈送给洪天佑。
“陛下,美国人终于忍不住要亲自下场了。他们组织了一支舰队和约五千人的陆战队,准备干预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
洪天佑闻言,非但没有担忧,反而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他们既然敢直接跳进来了!传令给‘瀑布’和‘山鹰’小组,督促塞拉亚和博尼利亚加快进攻节奏,务必在美国人大规模介入之前,拿下关键目标,造成既成事实!”
“同时,命令我们在古巴的‘西风’分舰队,前出至牙买加海峡附近,进行‘例行巡航’。让美国人的特遣舰队知道,他们不是在跟泥腿子叛军打仗,他们的对手,是我们大夏!”
“另外,通知唐绍仪,准备在国际上谴责美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企图用武力维持傀儡政权’了。我们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一场由大夏与美国的代理人战争,骤然升级。中美洲的丛林和海岸线,即将成为两大新兴帝国的新战场。
而洪天佑,正期待着在美国的伤口上,继续加大力度“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