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明早已偷偷用传送门,将这个地下实验室加工厂给放到深海之下,无人可探。
随后,陈启明带着每一套技术,用传送门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来到611所。
有了高层提前的知会,陈启明顺利跟着611所所长进入研究院。
……
611所,龙国航空工业的圣地。
所长办公室里,杨总师亲自给陈启明倒了一杯茶。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亲手将四代机送上蓝天的泰斗级人物,此刻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审慎。上面的通知语焉不详,只说有一位“最高级别顾问”要来,带来“颠覆性的东西”。
“陈同学,我们直接去核心会议室吧,”杨总师放下茶杯,“几位副总师,还有空军装备部的几位同志,都等着了。”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得能拧出水来。在座的无一不是航空领域的顶尖专家,还有几位穿着飞行夹克,眼神锐利如鹰隼的王牌飞行员。他们看到杨总师领着一个看起来像是来实习的大学生坐在了主讲位,眉头都几不可见地皱了起来。
这感觉,就像是一群米其林三星大厨,等着一位美食家来品鉴,结果走进来一个说要教大家做分子料理的外卖小哥。
陈启明没有在意这些目光,他将一个加密U盘插入系统,屏幕上只出现了一个简洁的标题:《关于六代机“烈风”的技术可行性说明》。
“六代机?我们五代机都还没有完全完整的概念,这就第六代了?”一个负责气动布局的副总师低声嘀咕。
陈启明没有多余的开场白,直接调出了第一张图——“烈风”的核心,那个篮球大小的紧凑型聚变反应堆三维结构图。
“‘烈风’的动力源,是紧凑型可控核聚变。”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瞬间炸锅。
“开什么玩笑!”一位负责发动机的老专家差点站了起来,“年轻人,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ItER烧了全世界几千亿美金,几十年了还没点火成功。你告诉我你把这玩意儿塞进飞机里了?还只有篮球大?能量守恒定律的棺材板你按得住吗?”
“这已经不是科幻了,这是玄幻!”
“杨总,这……是不是太草率了点?”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陈启明只是平静地按下了翻页键。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磁场拓扑结构图和一条近乎完美的能量输出曲线。
“传统的托卡马克和仿星器都有各自的局限,我采用的是一种‘量子锁定混合磁拓扑’结构,利用超导材料在特定量子态下的迈斯纳效应,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理论上的‘绝对零逃逸’轨道。简单说,我们不是在用蛮力‘关’住太阳,而是用规则‘骗’它以为自己还在太阳中心。”
他调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日志:“这是实验堆连续三个月无故障运行的全部数据,能量转化效率92.7%,中子逃逸率低于安全阈值的万分之一。”
刚才还义愤填膺的老专家,此刻已经像被施了定身法,他死死盯着那条平滑得不像话的曲线,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陈启明继续:“基于无限能源,‘烈风’采用等离子推进。这是引擎的结构图。”
又是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
“不可能!没有任何已知材料能承受亿万度等离子体的持续冲刷!”一个材料学专家断然否定。
陈启明点点头:“是的,所以我们不‘承受’。喷口内壁覆盖着一层动态刷新的‘牺牲磁鞘’,利用电磁场将一层不断替换的惰性气体约束成保护层,真正接触等离子体的是磁场和气体,而不是材料本身。损耗率是可计算和可维护的。”
他一边说,一边展示相关的流体力学模拟动画和材料损耗数据模型。
接着,光学隐形、雷达黑洞、智能蒙皮、天网AI……
陈启明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技术恐怖分子”,将一个又一个超越时代的概念,连同其背后完整、严谨、无可辩驳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砸在了这群顶级专家的脸上。
会议室里,从一开始的质疑、议论,到中途的震惊、沉默,最后演变成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围在屏幕前,像是在瞻仰神迹。杨总师的手颤抖着,接过陈启明递过来的一份打印图纸,那感觉不像是在接一份文件,而是在接一部《圣经》。
“这不是升级……这不是六代机……”一位王牌飞行员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飞行员对终极座驾的渴望与敬畏,“这是一个新的物种,一个来自天空的……神。”
杨总师猛地抬起头,脸色因极度的激动而涨红,他对着身边的助理喊道:“快!给我拿速效救心丸来!不,拿一瓶来!”
……
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校长正拿着一个红色的加密电话,身体站得笔直。
电话那头,是xx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老伙计,你们学校那四个小家伙,干得不错。‘盘古计划’已经全面启动了。”
校长激动得手心冒汗:“是!保证完成任务!”
“嗯。经办公室研究决定,给他们四个放个长假,学籍保留,本科学业……算他们提前完成了。等他们的项目告一段落,直接回来进行毕业答辩就行。他们的课堂,以后不在学校了,在国家最需要的第一线。”
“明白!”校长放下电话,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走了两圈。我们的学生……已经提前毕业,去为国家铸造未来了!
一周后。
611所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保密级别最高的项目组
“烈风”。
项目总设计师的办公室里,陈启明看着一脸肃然,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的杨总师,以及他身后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学生们”,有些无奈地挠了挠头。
“杨总,各位前辈,别这么严肃。”陈启明说道,“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先定个小目标……”
他指了指办公室角落的咖啡机:“首先,我们得换个大点的咖啡机。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可能没什么机会睡觉了。”
“我希望,我们能在一个月之内,将烈风制造出来,联合军演已经逼近了……”
所有人神情严肃,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而在遥远的燕京。
刘利伟,正站在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主机房里,身边围着一群来自光学与精密仪器专家。他指着屏幕上光刻机镜片曲面算法,意气风发:“这个曲率……真是鬼斧神工,1nm不远了……”
林溪,则身处一个高度模拟的战场指挥中心。她面前,是几位肩扛将星的将军。她指着沙盘上“天穹”无人机群的模拟路径,冷静地说道:“饱和式攻击是上个时代的思路。我们要做的是‘外科手术’,用一百架无人机,打出一个集团军都打不出的威慑效果。”
顾知夏,则被一群材料学和化学界的院士们“保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她正专注地盯着一个正在进行充放电测试的新型电池,轻声说:“能量密度还可以再提。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架‘陆行者’,都成为一个能跑的移动充电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