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如果你经常听说“工业4.0”“智能制造”这些词,却总搞不懂背后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果你好奇为什么现在的工厂越来越“聪明”,机器能自己发现问题、甚至优化生产——那今天咱们就用最通俗的话,把华为盘古工业大模型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不管你是工厂里的一线技工、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单纯对AI感兴趣的普通人,看完这篇都能明白:这个被称作工业界“超级大脑”的东西,到底是怎么改变工厂、改变制造业的,以及它和咱们熟悉的chatGpt到底有啥不一样。

一、先搞懂基础:啥是工业大模型?和普通AI有啥区别?

在说盘古工业大模型之前,得先弄明白两个关键问题:工业大模型到底是个啥?它跟咱们手机里的AI助手、聊天机器人有本质区别吗?

1. 工业大模型:给工厂量身定做的“超级大脑”

咱们可以把普通AI想象成“专科医生”——比如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只能处理语音指令,图片识别AI只能分辨物体,它们各自精通一项技能,但跨领域就不行了。而工业大模型是“全科医生”,还是懂工业的“全科医生”。

按照行业里的定义,工业大模型是专门面向工业场景的AI系统,能处理工厂里的各种数据(比如机器的运行参数、产品的质检图片、生产流程的文档),还能理解工业里的专业知识(比如焊接工艺、化工反应原理),最终帮工厂解决研发、生产、管理、维修等全流程的问题。

打个比方:普通AI可能只能告诉你“这个零件有瑕疵”,但工业大模型能告诉你“瑕疵是因为焊接温度过高导致的,建议把温度从300c降到280c,同时调整焊接速度”——它不只是“发现问题”,还能“分析原因”“给出方案”。

2. 盘古工业大模型:华为给工业界造的“顶配大脑”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不是单一模型,而是个“模型家族”,其中盘古工业大模型就是专门服务制造业的“核心成员”。它就像给工厂装了个“超级大脑”,这个大脑有三个最关键的特点:

- 懂工业“黑话”:能理解“cNc机床”“Sop流程”“公差范围”这些专业术语,不会像普通AI那样闹“鸡同鸭讲”的笑话。

- 能处理“多面手”任务:既能看图片(比如质检零件),又能读数据(比如分析机器振动曲线),还能写报告(比如生成生产日报),甚至能控制设备(比如调整机械臂动作)。

- 靠谱不“瞎编”:工业场景最怕AI“胡说八道”——比如误判产品合格与否、乱给设备参数,可能导致几十万损失。盘古工业大模型通过融合工业知识和真实数据,输出结果的准确率比普通AI高得多。

二、扒一扒“出身”:盘古工业大模型是怎么练出来的?

任何强大的AI都不是“天生的”,盘古工业大模型能成为工业界的“顶流”,全靠背后三样“硬功夫”:数据、架构、算力。咱们一个个说,都用大白话解释。

1. 数据:喂给“大脑”的“营养餐”,不是“垃圾食品”

AI的能力全靠“吃数据”练出来,但“吃什么”和“怎么吃”大有讲究。以前很多AI模型只顾着“吃得多”,不管数据质量,结果练出来“消化不良”——处理工业问题时要么不懂,要么出错。

盘古大模型在“吃数据”上玩了个新花样:不追求数量多,只追求质量高、用得巧。它用了一种叫“weak2strong”的方法,简单说就是让“弱模型”(能力一般的AI)先帮“强模型”(盘古大模型)筛选、加工数据。比如工业里“长序列数据”(比如连续24小时的设备运行数据)很少,弱模型就会模仿真实数据生成类似的高质量数据,帮盘古把这块“短板”补上。

而且它吃的“营养餐”全是工业专属的:

- 生产数据:比如汽车工厂里焊接机的温度、压力变化,电子厂的贴片精度数据;

- 视觉数据:比如1亿张以上的零件瑕疵图片、设备磨损照片;

- 知识数据:比如老师傅的维修笔记、设备说明书、行业工艺标准。

就像运动员要吃“定制营养餐”才能出成绩,盘古吃了这些工业专属数据,自然比吃“通用数据”的普通AI更懂工业。

2. 架构:“大脑”的“神经网络”,比普通AI更灵活

如果把数据比作“食材”,那模型架构就是“烹饪方法”——同样的食材,不同做法味道天差地别。普通AI的架构像“家常菜做法”,简单但功能单一;盘古的架构是“米其林大厨级做法”,复杂但能应对各种需求。

盘古大模型用了一种叫“π架构”的创新设计,解决了普通AI的一个大难题: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特征消失”。举个例子:普通AI分析设备数据时,可能越分析越忘了“最初的故障信号”;而盘古的π架构通过特殊的“连接方式”,能把数据里的关键特征牢牢记住,就像咱们记笔记时会用红笔标重点,不会遗漏关键信息。

另外,这个架构还特别“适配硬件”。就像好的软件能让电脑跑得更流畅,盘古的π架构能让华为自己的昇腾芯片算力发挥到极致,推理速度比原来提升了20%-25%——简单说就是反应更快,处理工业里的实时数据(比如生产线的即时故障)时不会“卡顿”。

3. 算力:“大脑”的“超级计算机”,能扛住“工业级负荷”

AI处理数据就像人干活,得有“力气”(算力)才行。工业场景里的数据可不是普通量级——一个汽车工厂一天产生的数据可能有几十tb,相当于几十万部电影,普通电脑根本扛不住。

盘古大模型靠“大集群算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华为用了上万张昇腾910b芯片搭成“算力集群”,还发明了一套“并行策略”,简单说就是把一个复杂任务拆成无数小任务,让成千上万块芯片同时干活,效率直接拉满。

比如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工业模型,以前可能要几个月,现在盘古通过优化“计算等待时间”(行业里叫“bubble”),把等待时间从30%降到10%,算力利用率能达到50%以上。这就像以前一个人搬100块砖要10小时,现在100个人同时搬,1小时就搞定了。

三、核心架构:“三层金字塔”,从通用能力到行业落地

盘古工业大模型不是“一刀切”的产品,而是个“三层金字塔”架构(华为叫“5+N+x”架构),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再搭框架、最后装修,每一层都有明确的分工,能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需求。

1. L0层:基础能力层,“大脑”的“基本功”

这一层是盘古的“地基”,包含了五大基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懂文字)、视觉(看图片视频)、多模态(融合文字图片数据)、预测(猜未来趋势)、科学计算(算复杂公式)。

这些基础能力就像人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能读懂设备说明书,视觉模型能看清零件上的细微裂纹,预测模型能算设备什么时候可能坏。这些能力不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而是所有工业场景都能用的“通用技能”。

2. L1层:行业适配层,给“基本功”加“行业技能包”

有了基本功,还得学“专业技能”——这就是L1层的作用。它通过“行业数据增强”和“知识注入”,把基础能力改造成适合特定行业的能力。

比如把基础视觉模型“改造”成“汽车行业视觉模型”:给它喂一万张汽车零部件的图片,让它专门学汽车零件的瑕疵特征(比如发动机活塞的划痕、轮胎的鼓包);再给它注入汽车行业的质检标准(比如划痕超过0.5毫米算不合格),这样它就从“通用视觉AI”变成了“汽车质检专家”。

目前盘古已经覆盖了制造业的主要行业,比如流程工业(石化、冶金)、离散工业(汽车、电子),每个行业都有对应的“行业模型”,不用企业自己从零开始训练。

3. L2层:场景优化层,量身定做“场景解决方案”

这一层是最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装修层”,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做“微调”。比如同样是汽车行业,主机厂关心“焊接质量检测”,零部件厂关心“尺寸精度测量”,这时候就需要在L1层行业模型的基础上,再针对性优化。

举个例子:某电子厂要检测手机主板上的芯片焊接是否合格,盘古的L2层模型会做两件事:一是用该厂过去3年的主板质检数据做“微调”,让模型适应这家厂的生产工艺;二是集成到该厂的生产线系统里,能直接和检测设备对接,发现不合格品后马上给机械臂发指令“挑出来”。

这种“三层架构”的好处很明显:企业不用自己造模型,直接用L2层的场景解决方案就行,成本低、落地快;而且以后要扩展场景(比如从质检扩展到设备维护),只要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不用推倒重来。

四、能干啥?6大核心能力,覆盖工业全生命周期

说了这么多技术,最关键的是:盘古工业大模型到底能帮工厂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简单说,从产品研发到售后维修,工业的全生命周期它都能插上手,核心能力可以总结为6大类。

1. 智能质检:比“老法师”更准更快,还不偷懒

工厂里的质检是个苦差事——以前全靠老师傅用眼睛看、用卡尺量,不仅累,还容易出错(比如看久了眼睛疲劳,漏过细微瑕疵)。盘古的视觉模型能把这件事变得又快又准。

它的原理很简单:先让模型学几百万张“合格件”和“不合格件”的图片,让它记住所有瑕疵特征(比如划痕、凹陷、色差);然后在生产线上装相机,实时拍零件照片传给模型,模型0.1秒内就能判断“合格”还是“不合格”,准确率能达到99%以上。

更牛的是它的“少样本泛化能力”:比如某工厂新生产一种零件,以前的AI要学几千张图片才能上手,盘古只要学几十张(甚至几张)就能准确检测。这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企业来说太有用了——不用等攒够大量数据,新产品上线就能用AI质检。

举个真实案例:某汽车零部件厂用了盘古的质检模型后,每天能检测10万个轴承,比原来人工检测效率提升了5倍,漏检率从3%降到了0.1%,一年少损失几百万。

2. 设备运维:从“事后修”到“事前防”,机器坏前先预警

工厂里的设备(比如机床、风机、反应釜)是“印钞机”,一旦坏了停产,一天损失可能几十万。以前设备维护全靠“经验”——老师傅听声音、摸温度判断设备好不好,或者到了固定时间就停机检修,要么修早了浪费钱,要么修晚了设备已经坏了。

盘古的预测模型能实现“预测性维护”,简单说就是“机器坏前先预警”。它怎么做呢?

第一步: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比如振动频率、温度、压力、电流,这些数据就像设备的“体检报告”;

第二步:模型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比如某台风机的振动频率平时是10hz,最近慢慢升到了15hz,模型就知道“这台风机可能要坏了”;

第三步:提前预警,告诉维修师傅“3天后风机可能出故障,建议检查轴承”,师傅趁生产间隙换个轴承,不用停产大修。

某石化厂用了盘古的设备运维模型后,把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了40%,维修成本降低了30%,以前一年要停两次产大修,现在两年都没停过。

3. 研发设计:把“几年”变“几个月”,新材料、新工艺更快落地

工业研发是个“慢功夫”——比如研发一种新的合金材料,要反复试验不同的成分比例、冶炼温度,可能要花几年时间;设计一个新的汽车零部件,要反复修改图纸、做仿真测试,成本高、周期长。

盘古的科学计算模型能帮研发人员“提速”,核心是“虚拟仿真”——用AI模拟真实的研发过程,不用真的做那么多试验。

比如研发新合金:以前要烧100炉不同比例的合金才能找到最优配方,现在模型能模拟不同成分、温度下的合金性能(比如强度、耐腐蚀性),直接算出“最优配方是30%铁、20%镍、50%铬,冶炼温度1500c”,然后只要烧几炉验证一下就行,研发周期从2年缩短到3个月。

再比如汽车设计:以前碰撞测试要造几十辆样车,撞坏一辆成本几十万;现在模型能模拟碰撞过程,算出“哪个部位需要加强、用什么材料更安全”,样车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10,研发成本降低60%。

4. 生产调度:“智能管家”安排生产,效率拉满不浪费

大工厂的生产调度是个“复杂难题”——比如汽车工厂要生产10种不同型号的汽车,每条生产线的产能、每个零件的库存、每个工人的技能都不一样,怎么安排生产顺序才能让效率最高、浪费最少?以前全靠调度员凭经验拍板,很容易顾此失彼(比如某条线闲得没事干,另一条线忙到加班)。

盘古的决策模型能当“智能调度员”,它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

- 生产线:A线擅长生产SUV,b线擅长生产轿车;

- 库存:轮胎剩100个,够生产50辆SUV;

- 订单:客户明天要10辆轿车,后天要20辆SUV;

然后算出最优的生产计划:今天b线生产10辆轿车,A线生产20辆SUV,刚好用完库存,还能按时交货。而且如果中间出了意外(比如某条线突然坏了),模型能在5分钟内重新调整计划,不用调度员手忙脚乱。

某电子厂用了智能调度后,生产线利用率从70%提升到90%,订单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到10天,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不少。

5. 智能控制:实时调整设备参数,产品质量更稳定

很多工业生产过程对参数要求极高——比如化工反应釜的温度差1c,可能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纺织厂的纱线张力差0.1牛顿,可能就会断纱。以前这些参数靠人工手动调整,反应慢还不准。

盘古的控制模型能实现“实时智能控制”,就像给设备装了个“自动调节器”。比如化工反应:模型会实时监测反应釜的温度、压力、物料浓度,一旦发现温度偏高,马上给加热装置发指令“降温2c”;发现浓度不够,马上调整进料速度。整个过程不用人工干预,参数波动范围比人工控制小一半以上,产品合格率从95%提升到99%。

6. 知识管理:把“老师傅经验”变成“企业财富”

工厂里最宝贵的不是设备,而是老师傅的“经验”——比如“听声音就知道电机哪里坏了”“摸温度就知道焊接好不好”,但这些经验往往“只在师傅脑子里”,一旦师傅退休,经验就丢了(行业里叫“知识孤岛”)。

盘古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能帮企业“留住经验”:让老师傅把经验写成文字、拍成视频、录成语音,模型会把这些内容整理成“知识库”,然后做成“智能问答系统”。新员工遇到问题,直接问系统“电机异响怎么办”,系统就会调出老师傅的经验:“先听异响频率,如果是高频声,大概率是轴承磨损,拆下来换轴承就行”。

某机械厂用了这个系统后,新员工的上手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3个月,老师傅的经验也变成了“可传承的财富”,不用再担心“技术断层”。

五、和普通AI比,盘古工业大模型强在哪?3个核心优势

可能有人会问:“我工厂里已经有AI了,为啥还要用盘古?”答案很简单:盘古解决了普通AI在工业场景里的3个“老大难”问题。

1. 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协同”:一个模型顶十个

普通AI是“单项冠军”——质检AI只能质检,运维AI只能运维,要解决多个问题就得装十个八个AI,不仅成本高,这些AI之间还“互不说话”(比如质检AI发现零件不合格,不会告诉生产AI“调整参数”)。

盘古是“全能冠军”,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还能协同。比如:

- 视觉模型发现零件有划痕(质检任务);

- 数据分析模型马上查生产数据,发现是焊接温度过高导致的(分析任务);

- 控制模型直接给焊接机发指令,把温度调低(控制任务);

- 最后报告模型生成“质量异常分析报告”(报告任务)。

一个模型搞定“发现-分析-解决-总结”全流程,比多个普通AI效率高10倍以上。

2. 从“需要大量数据”到“少样本就能用”:小厂也能用得起

普通AI是“数据吃货”——要训练一个质检AI,得喂几千几万张图片,很多小厂生产批次少,根本攒不够数据,只能用人工。

盘古的“少样本学习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教小孩认字,普通AI要教100遍才会,盘古教10遍就会了。比如小厂新生产一种零件,只要给盘古10张合格件、5张不合格件的图片,它就能准确质检,不用再等攒够几百张图片。

这让中小企业也能用得起AI——以前一套AI质检系统要几十万,还要花几个月收集数据,现在几万块、几天时间就能落地。

3. 从“可能瞎编”到“高可信输出”:工业场景敢用

普通AI有个大毛病:“不懂装懂”(行业里叫“幻觉”)——比如问它设备故障原因,它可能随便编一个,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对错。但工业场景里“瞎编”后果严重:比如把“轴承问题”说成“电机问题”,维修师傅换错零件,不仅没修好,还可能把设备搞坏。

盘古通过“知识注入”和“真实数据训练”,把“幻觉率”降到了极低。它输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有“依据”——比如“建议调整焊接温度”,会附上“根据过去1000次不合格品数据,温度超过300c时瑕疵率提升80%”的证据,让工人敢用、放心用。

六、实际落地案例:盘古在工厂里的真实表现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看两个盘古工业大模型的真实落地案例,看看它在实际场景里到底能创造多少价值。

案例1:石化行业——给反应釜装“智能大脑”,一年多赚2000万

某石化厂的核心设备是“催化裂化反应釜”,主要任务是把重质油变成汽油、柴油。这个反应对温度、压力、进料速度的要求极高,参数差一点,汽油产量就会降,还可能产生更多废料。

以前靠人工控制参数,工人每小时看一次仪表盘,凭经验调整,汽油收率(产出的汽油占原料的比例)一直在88%左右。装了盘古工业大模型后,发生了三个变化:

1. 实时监测:模型每秒收集100个数据点(温度、压力、进料量、催化剂浓度),比人工频繁1000倍;

2. 智能计算:模型根据数据实时算最优参数,比如“进料速度提高0.5吨\/小时,温度降低5c,汽油收率能提升0.3%”;

3. 自动调整:直接给反应釜的控制系统发指令,自动调整参数,不用人工动手。

结果是:汽油收率从88%提升到89.5%,看起来只提升了1.5%,但对年处理100万吨原料的工厂来说,一年多产1.5万吨汽油,按每吨8000元算,多赚1.2亿元;同时废料减少了20%,又省了800万,总共多赚1.28亿元。

案例2:汽车行业——AI质检替代人工,漏检率降90%

某新能源汽车厂的电池pack生产线,以前要10个工人做质检:检查电池的焊接点有没有虚焊、外壳有没有划痕、接线有没有错。每天要检测2000个电池pack,每个要查30个点,工人累得眼睛发红,还是难免漏检——去年就因为漏检了一个虚焊的电池,装车后发生自燃,赔了客户100万。

用了盘古的视觉质检模型后,工厂撤掉了8个质检工人,只留2个工人做复核。模型怎么干活呢?

1. 多相机抓拍:在生产线装了16路相机,从不同角度拍电池pack的照片,每个焊点、每个角落都拍得清清楚楚;

2. AI快速识别:模型0.3秒内分析完所有照片,虚焊、划痕、错接线这些问题一眼就挑出来,标上红色框;

3. 自动分拣:发现不合格的电池pack,模型给机械臂发指令,直接挑到“返工区”,不用人工搬。

现在的效果:每天能检测3000个电池pack,效率提升50%;漏检率从3%降到0.3%,一年没发生过因质检问题导致的事故;人工成本一年省了40万,还避免了百万级的赔偿损失。

七、总结:盘古工业大模型的核心价值——让工业更“聪明”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盘古工业大模型到底是个啥了: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技术概念,而是能实实在在帮工厂降本、增效、提质的“工具”。

它的核心价值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1. 让经验“活”起来:把老师傅的隐性经验变成可传承的数字知识,解决“技术断层”问题;

2. 让设备“会说话”:通过数据读懂设备的“健康状态”,从“事后修”变成“事前防”,减少停产损失;

3. 让生产“更智能”:从研发、生产到运维的全流程优化,让工厂从“靠人管”变成“靠AI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对制造业来说,盘古工业大模型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在工业4.0的浪潮里,谁先用AI武装工厂,谁就能在竞争中跑在前面。

最后提醒一句:盘古工业大模型是“工具”,不是“万能药”——它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场景、真实数据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就像一把好刀,得在会用的人手里才能砍出好柴。如果你所在的工厂也想试试AI升级,不妨从一个小场景(比如质检、设备运维)开始,先尝点“甜头”,再慢慢扩大应用范围。

CC读书推荐阅读:百亿豪门穿兽世,投喂对象抢疯了边疆小卒的逆天崛起以死谢罪?重生后全宗门跪求原谅晚来情谊深二次元之斩神调包后,狼山小公主大杀四方宠爱太多太难选离婚吧,别耽误我泡小鲜肉万界保管员:开局穿梭机被曝光修为尽废后,我被逼退出宗门处处找茬?侯府小姐我不当了婚礼当天,老公朋友圈官宣白月光了穿越古代,我被团宠了瘸腿大师姐带着宗门飞升了海贼:这个海军强到离谱黑神话西游:神佛!吃俺老孙一棍圣子大人没有心我到民国当间谍周易哲学渣了腹黑女后我的诸天无限流,从要你狗命开始气运被夺后,她虐哭宗门所有人医妃归来:重生嫡女杀疯了!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神医娘亲一出门,各地大佬追着宠斗罗:穿成唐三姐姐后我封神了长相思之寒柳依依九叔:简化金光咒,晒太阳就变强女神异闻录:书与命运的彼方废材巫女的鬼怪们港综:称霸香江从庙街开始娱乐:息影五年!我的女粉丝全是一线明星?港综:普通道士?随手就是五雷咒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无拘无束游走诸天快穿:病娇反派又被宿主撩迷糊了斗罗:趁雪帝落难,忽悠她做老婆被宗门诬陷后大师姐杀疯了武夫借剑无限之我的金主真难哄爱与租约快穿:满级大佬,在线追夫爱情公寓:我的幸福生活烧火丫鬟嫁东宫:太子,求你疼我薅光系统羊毛后,她飞升了古墓新娘,冥王宠得心慌慌你人皇幡都冒邪气了,还装赘婿?AI说:卷什么?躺平才可能躺赢特种姐妹穿七零,给列强亿点震撼
CC读书搜藏榜:这个宗门大有问题承光集亮剑:团长听我解释,我真是群演穿书:救赎疯批男主后,剧情崩了什么?我和二狗子杀遍了诸天hp:和德拉科相爱相杀的那些年快穿:宿主为远离小黑屋一路狂奔网游之幻兽使一吻定情,总裁的天价影后穿书后踢开男主,抱紧反派大腿重生复仇:我与夫人分天下红色王座圣骑士编年史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报告帝君,您的下属又想搞恋爱脑药神,从我不是药神开始蜜之仇九尾灾荒年:娘子有空间,婆家宠上天仙缘无双传晚来情谊深游云惊凤不求长生,只为称帝几度夕阳生HP:救世主今天又在消极怠工我隔着月亮,慢慢回头望火影:岩石巨人吊打高达兔兔生存记夜夜笙歌,公主殿下专宠暗卫白描情书邪修师妹拯救了全宗门赛博朋克:战争步行者插翅难逃,又被疯批世子逮回去了为君倾心绝世冥王妃网游——屠龙巫师八零大佬别虐了,夫人才是白月光美漫:从疯人院毕业后做蝙蝠侠凤朝华快穿之女配咸鱼人生皇女请回家偏执!疯批!真千金是朵黑莲花重生清冷貌美少年练习生后去选秀我在相声社团当团宠千户待嫁幸好正当时重生之千金小姐养成系你已进入选择模式刘一的仙途奇缘反派他每天都想欺师灭祖HP:掠夺者们有被迫害妄想症
CC读书最新小说:落寞千金终成凰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男主男配又看上普女啦!一睁眼,成了资产过亿的富婆!熊出没之森林生存大挑战加入寰宇巨企的我太爽了重生替嫁:千亿妈咪携四宝炸全球心剑破道:独尊九天毒煞七玄医妃携系统,废柴世子宠上天冷面大佬的致命偏宠盗墓:穿越盗笔当神仙魔修兵王共闯恐游,双向救赎和亲公主靠吃瓜为生我的通透活法轨怨:打工夫妻的异地生活觉醒指南从一碗粥到一朵花成语认知词典:解锁人生底层算法我的治愈游戏成真了宝可梦:开局毒贝比成就大师遇见陈宇白蛇:小青,小白:我有玄蛇弟弟重生孤鸿子,我在峨眉练神功神探驸马从选择钟晓芹开始获得老婆的能力星雨落寒江你惹她干嘛?她敢徒手揍阴天子四合院:淮茹晓娥,我全都要!综影视:死后入编角色扮演部短篇合集系列3原来我是情劫啊求竹马们贴贴,我有皮肤饥渴症电力设计院的日常锦衣卫:从小捕快杀到锦衣卫头子穿成檀健次低谷期的路人甲乙丙穿越之女尊我左拥右抱港综:左零右火,雷公助我南波万的无限流游戏遭了!我男朋友好像是个恋爱脑!大胤夜巡司快穿:心机恶女上位实录凤栖深宫:废后归来明日方舟,全员魔法少女?!说书人还是救世主?末法贷仙三角洲求生,开局招募年轻德穆兰江山劫,揽月明绿茶病美人私底下烟酒都来啊入间同学入魔了之没有存在感就会缠娇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