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愈发深沉,庄园外的树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危险。罗薇和叶知秋商讨完毕,正准备休息片刻,养精蓄锐迎接接下来的挑战。这时,萧逸尘匆匆走进书房,脸色凝重,带来了江湖上关于罗薇谣言的最新消息。罗薇听后,眼神愈发坚定,“无论他们如何造谣,我们都不能退缩。明天,就去拜访其他官员。”
一夜辗转,天刚破晓,罗薇便起身,精心将密函藏于怀中,与叶知秋一同离开了郊外庄园。此时的京城,晨雾尚未完全散去,街道上行人寥寥,却透着一股压抑的紧张气氛。
他们首先来到了吏部侍郎周大人的府邸。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口的石狮子威严地蹲坐着,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来访者。罗薇深吸一口气,抬手叩响了门环。“咚咚咚”,敲门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响亮。
片刻后,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家丁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着罗薇和叶知秋。得知来意后,家丁犹豫了一下,还是请他们进了府。
在客厅等候片刻,周大人缓缓走了进来。他身着一身青色官袍,头戴乌纱帽,脸上带着几分谨慎。罗薇赶忙起身,恭敬地行礼,随后将密函呈上。周大人接过密函,展开细细阅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读完密函,周大人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道:“罗姑娘,此事非同小可,这密函的真实性,你可有十足的把握?护国侯府势力庞大,若是冒然行事,恐怕我等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罗薇连忙解释道:“周大人,这密函是我冒险从护国侯府中获取的,千真万确。护国侯府与边境部落联盟勾结,一旦阴谋得逞,王朝必将陷入混乱,百姓也将生灵涂炭。大人您一向心怀天下,还望能伸出援手。”
周大人皱着眉头,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木地板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过了一会儿,他停下脚步,面露难色:“罗姑娘所言有理,只是此事太过凶险,容我再考虑考虑。”
罗薇心中一沉,但仍不死心地继续劝说,可周大人只是摇头,态度模棱两可。无奈之下,罗薇和叶知秋只好告辞。
离开周府,罗薇的心情有些沉重。叶知秋安慰道:“罗姑娘,别气馁,周大人一向谨慎,我们再去拜访其他官员,总会有人愿意相信我们的。”
他们又接连拜访了几位官员,然而情况大多相似。这些官员在看到密函后,要么像周大人一样表现出犹豫和担忧,担心此事背后有更大的阴谋,不敢轻易表态;要么直接婉拒,称自己位卑言轻,无能为力。
日头渐渐西斜,罗薇和叶知秋又累又沮丧,坐在街边的茶摊前稍作休息。罗薇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苦涩的茶水在舌尖散开。“难道,真的没有人愿意相信我们吗?”她喃喃自语道。
叶知秋看着罗薇,目光坚定地说:“罗姑娘,我们不能放弃。还有几位官员,或许他们会愿意支持我们。”
稍作休整后,他们来到了刑部尚书吴大人的府邸。吴大人为人正直,在朝堂上一向敢言。罗薇和叶知秋满怀希望地走进府中。
见到吴大人后,罗薇再次详细讲述了密函的来历以及护国侯府阴谋可能带来的危害。吴大人听完,面色严肃,沉思片刻后说:“罗姑娘,我相信你所言非虚。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仅凭这密函,恐怕难以让众人信服。还需更多的证据才行。”
罗薇心中一喜,忙道:“吴大人,如今时间紧迫,我们来不及收集更多证据了。但我们可以先联合起来,商讨应对之策,再想办法寻找证据。”
吴大人点了点头,“罗姑娘说得有理。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容我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僚商议一番。”
罗薇趁热打铁:“吴大人,事不宜迟,还望您尽快召集各位大人。护国侯府随时可能行动,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吴大人思索片刻,最终点头答应:“好,我这就修书几封,邀请几位大人明日来此商议。罗姑娘,你也一同前来吧。”
罗薇大喜过望,连忙谢过吴大人。离开吴府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罗薇的步伐也变得轻快了许多。
第二天,罗薇和叶知秋早早地来到了吴府。不久后,几位官员陆续到来。众人在客厅坐定,罗薇再次向大家阐述了密函的内容和护国侯府的阴谋。
这一次,有了吴大人的支持,情况明显好转。几位官员听后,纷纷表示愿意共同商讨应对之策。一时间,客厅里议论纷纷,大家各抒己见。
“依我看,我们应先秘密收集护国侯府勾结外敌的证据,再向皇上奏明此事,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一位官员说道。
“不可,如此一来,恐怕会打草惊蛇,让护国侯府提前行动。我们不如直接面圣,将密函呈上,让皇上定夺。”另一位官员提出不同意见。
众人争论不休,罗薇耐心地倾听着,心中也在权衡利弊。这时,叶知秋轻轻拉了拉罗薇的衣袖,低声道:“罗姑娘,我们应尽量争取更多时间,秘密收集证据固然重要,但也要防止护国侯府狗急跳墙。”
罗薇微微点头,随后站起身来,说道:“各位大人,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部分大人负责秘密收集证据,另一部分大人则准备好面圣的奏疏,一旦证据确凿,立刻向皇上奏明。这样既能争取时间,又能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商议,大家终于确定了应对策略。
虽然争取到了部分官员的支持,但力量仍然薄弱。面对强大的护国侯府,他们能否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其他官员的态度又是否会发生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