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寄来的一条旧裙子,承载着过往的记忆与期许。昭阳在感念亲恩的同时,清晰看到了自己与过去那个“昭阳”的和解与不同,她接纳这份爱,更坚定了当下的路。
“放下手机一日”活动带来的微妙变化,像春风拂过初融的溪面,虽未掀起波澜,却在一些家庭里漾开了柔软的涟漪。小军不再时刻攥着手机,偶尔会蹲在院角看蚂蚁,旺婶脸上的愁容也淡了些。昭阳心中有种静默的欣慰,如同看到自己心田里移栽的秧苗,渐次挺立。
这日午后,她正将晒透的、满是阳光味道的棉被抱回屋,邮递员在院门外喊了一声:“昭阳!有包裹!”
会是谁呢?她近来并未网购。走过去,接过一个方正正的纸箱,寄件人地址写着母亲所在的城市。她的心,几不可察地轻轻一颤。
用剪刀划开胶带,打开纸箱。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最上面,放着一张素净的卡片。她拿起卡片,母亲那熟悉而略显急促的字迹映入眼帘:
“阳阳:
整理衣柜,看到这条裙子。记得你大学时最爱穿它,那时你整个人都在发光。
无论你最终选择什么样的路,住在哪里,妈妈都希望你记得,你始终是美丽的,值得被爱。
天凉了,照顾好自己。
妈”
没有提及她的选择,没有追问归期,甚至没有一句明显的认可。但字里行间,那努力克制却又满溢的牵挂与祝福,像温润的水,瞬间包裹了昭阳的心。
她放下卡片,轻轻拿起那条裙子。
是一条藕荷色的连衣裙,真丝与棉混纺的材质,触手柔滑而温良。款式简约,只在腰间有一条同色系的细带。颜色因年月稍显沉静,却更添韵致。她记得,这是她大四那年,用第一份实习工资买给自己的礼物。那时,她即将步入社会,对未来充满野心与想象,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铺展在脚下的锦绣。
她曾穿着这条裙子,参加面试,出席讲座,与朋友在夏夜的校园里漫步畅谈。它见证过她的意气风发,也承载过她对所谓“成功人生”的全部憧憬。
后来,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她前行,焦虑、压力、内耗接踵而至,这条裙子,连同那个轻盈、自信、对未来笃定的自己,一起被深埋在了衣柜底层,蒙上了岁月的尘埃。
此刻,它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手中,像一个从时光隧道那头走来的旧友,带着往昔的气息。
若是从前,收到这样的礼物,昭阳的心情必定复杂难言。她会从中解读出母亲的潜台词——“看看你曾经多么光彩照人,再看看你现在?”会感到压力,会引发对自己现状的质疑和纠结,甚至会激起一丝反抗的情绪——您还是不懂我,不懂我现在的选择。
但此刻,她拿着这条裙子,心中涌起的,首先是涓涓的暖流。
母亲没有试图寄来她认为“适合”现在昭阳的、朴素的衣物,而是寄来了这条代表着她最“都市”、最“精英”过往的裙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尝试,一种笨拙的靠近。母亲在说:我记得你所有的样子,并且,我依然爱着每一个你。
昭阳将裙子轻轻抖开,贴在身前,走到屋里那面有些斑驳的旧镜子前。
镜中的人,穿着这条过于精致、与眼下简朴环境略显违和的裙子。脸庞不再有大学时的饱满胶原蛋白,眼角有了细纹,皮肤也被乡间的阳光镀上了更健康的色泽。眼神,不再是过去那种目标明确的锐利,而是像雨后的远山,沉静,温润,带着一种洞悉后的平和。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没有比较,没有评判。既不觉得现在的自己更“高级”,也不认为过去的自己更“美好”。
她看到了生命的河流。
那个穿着藕荷色裙子、奔跑在都市光影里的昭阳,是河流的上游,激越,奔腾,充满力量。而此刻站在乡村镜前的昭阳,是河流的中游,变得宽广,深沉,懂得迂回和容纳。
上游与中游,本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阶段,无法割裂,亦无需比较。正是上游的奔腾,塑造了中游的格局。
她忽然明白了。母亲的礼物,并非要她回到过去,而是希望她记得,她本就拥有美丽和光芒,这种光芒,不应因环境的改变、道路的选择而湮灭。无论她是在写字楼里挥斥方遒,还是在田埂间漫步观心,她都可以,也应当,是美丽的,自在的,值得被爱的。
她微微笑了,对着镜中的自己,也对着远方的母亲。
她没有立刻脱下裙子,而是穿着它,在屋子里走了几步,感受真丝滑过肌肤的凉意,那是旧日记忆的触感。然后,她小心地将裙子脱下,抚平上面的细微褶皱,重新叠好。
她没有将它塞回箱底,也没有打算时常穿起。她将它放在了衣柜里,与她现在常穿的棉麻衣物放在一起,并不突兀,就像接纳了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这条裙子,不再是一个需要去符合的“标准”,或是一个引发内耗的“对比项”。它成了一份爱的见证,一个生命的坐标,提醒着她来时的路,也映照着她此刻的安然。
她拿起那张卡片,又看了一遍。“无论你选择什么路,都希望你记得自己美丽的样子。”
她终于懂得,真正的接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不再分别的澄明。当自己能全然拥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世界的目光便再也无法动摇深处的安宁。
亲情的暖意尚在心间萦绕,现实的考验已悄然而至。家族聚会中,心直口快刻薄的舅妈,再次当众提起话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回到这山坳坳里,一事无成?”熟悉的嘲讽话语,像一根引信,瞬间点燃了昭阳胸中的怒火。但这一次,她没有像过去那样要么憋屈内伤,要么尖锐反击。她尝试着运用所学的“观照”,看着这股愤怒如同看一条奔涌的河流,它会将她带向何方?
真正的接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不再分别的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