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国土广袤,南北纵横十万余里。
在距太素山脉南部的八千里外,坐落着一座富饶小城,名曰春林镇。
春林镇虽以“镇”为名,实则人口已达三十万之众,俨然达到了越国郡县的标准。
因地处越国南境,故此地不仅风景优美、环境独特,植被也是异常繁茂。
故而,当地产生了许多种植水果与水稻的大户,加之靠山临水,渔业也格外发达。?
得益于这些有利条件,相较于越国其他地方,这里的百姓活得还算不错。
很少出现饥荒饿死人的情况,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民生富足。
然?而?近来一段时日,城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就是?每到夜晚,时常会有人在家中莫名其妙失踪。
一开始失踪的 ?还?只是一些路边的乞丐?。
所以,当地官府并未太过放在心上,只是随便调查一下,很快就草草结案?。
直到后来,失踪的人越来越多,其中除了百姓外,甚至还有许多城中有名有姓的富户。
这一下,便引起了当地衙门的重视,于是便派遣了大量人手在城内外搜寻。
后来,差役们终于在城外二十里的一座名为浮香山的山上发现了一些白骨。
这些白骨有些已腐烂,只有少部分上面还沾着血肉,很像是被大型野兽啃食过而丢弃的样子。
根据当时现场留下的遗物判断,死者正是城中那些失踪的百姓。
不过,若说是野兽所为,春林镇这几百年来因大肆种植开垦。
附近百里山林莫说是野兽,就是连一只大点的鹿也很难寻到。
就算有猛虎豺狼之类,也绝无可能潜入城中,将这么多人拖到二十里外的浮香山上进行啃食。
因此,当地官府立即断定,这是人为之事。
后来根据那些失踪之人的家属及多方证词,似乎这些人都是在熟睡之时消失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即在被害人消失的当晚,其家中的人在案发时会变得异常昏睡?。
所以通常在人消失后,都是第二天早上才发现的。
得知这些情况后,官府派遣了大量人手,除彻夜巡视外,还将方圆百里的山寨及一些江湖帮派的头目,一一叫回来盘问。
遗憾的是,经过如此大量调查,仍然一无所获,每晚还是不断有人失踪。
甚至在巡查期间,不少官兵自己也会莫名其妙消失。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失踪,整个春林镇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城中有妖魔的流言四起。
所以,不少普通百姓纷纷准备逃离这个地方。
而那些家大业大的大户人家,则是花费重金,开始寻找各种武林高手为自家看家护院,希望能保住这条金贵的小命。
眼看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当地的县令郑大人立即火速向上级汇报了此事。
若是照此下去,春林镇必定会乱作一团。
恐慌之下,万一有人趁火打劫,那事情可就大了。
到时朝廷一旦怪罪下来,别说他郑大人的乌纱帽了,就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
这件事很快就得到了上面的回复,说是已经联系了传说中的修仙门派,很快便会有仙师来处理此事。
要他安抚好百姓,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
关于修仙者,对于越国的普通百姓来说,似乎还是遥不可及之事。
但对于官员和一些上层人士来说,这倒是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据说越国皇室,似乎还与这些修仙门派有着一些交集。
不过,关于这位仙师到底何时到来,上面的回复中没有明说。
因此,急得这位郑大人前几日是茶饭不思,心急如焚,甚至时常守在衙门口,准备亲自迎接这位仙师的到来......
......
至于这位郑大人为何如此着急,倒不是因为他是个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主要还是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罢了。
虽说上面的回复中,此事属于超凡之力,并非他个人治下之失,却严令他不得将仙师之事告知百姓。
因此,这安抚之事就让他大感头痛。
无奈之下,这位郑大人为了缓解城中恐慌,便在众人面前做了保证,说是半月之内必定解决此事。
并且还知会了城中大户,筹备了一些钱粮,分发给百姓以作安抚。
他还威胁说,若是有人胡乱制造恐慌,必定严加治罪,决不轻饶。
经过郑大人这番操作后,百姓们也只好勉强相信了此事。
毕竟,这里是他们祖辈生活的地方,许多人心中还是不愿意走的。
而且一旦逃出去变成流民,别说会被其他地方的官府抓捕,很可能就饿死在半路......
说来也巧,就在郑大人做出保证之后,城中的失踪案竟然未再发生,春林镇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因此,城中那些大户纷纷赞叹这郑大人果然一诺千金,不愧是心系民生的父母官。
就连当时在背后骂他狗官的百姓,也开始另眼相看。
觉得这位郑大人虽然平时贪得无厌,但起码还是个会办事的人。
一开始,郑大人自己也感到十分好奇。
他心中猜想:莫非是那位仙师已经出手将此事解决了不成?
不过,在后续接连不断的赞扬声中,这位郑大人也开始飘飘然起来。
他觉得这事也许就是个意外,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妖魔。
这几日甚至觉得那位仙师,来不来已经不重要了,而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
……
春林镇衙署后堂一处精巧的厅堂内。
只见一个身穿县令官服的肥胖男子,正满面红光地躺在一张锦缎软榻上,颇有几分志得意满之色。
而他身旁依偎着三名浓妆艳抹、身着轻薄纱裙的女子,正笑意盈盈地伺候着他。
“哎哟,大人,您可是我们春林镇的救星呢。”
一位身着黄裙的女子一边说着,一边将刚剥好的荔枝送入男子的口中。
“可不是嘛!奴家听外面说,大人就是活菩萨,只要金口一开,那作祟的妖魔就吓得不敢冒头了......”
另一位手执团扇,轻轻为他扇着风的粉裙女子,轻声细语地附和道。
“而且大人心系黎民,不惜劳心劳力,彻夜筹谋,才换来这太平日子。我等小女子能在此伺候大人,真是三生修来的福分呢。”
未等那粉裙女子说完,那个半跪在榻边为他捶着腿的蓝裙女子,立即接过话来,夸赞道。
听着这些温香软玉的奉承话语,男子眯着眼睛,得意地摸了摸圆滚滚的肚皮,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而他便是这春林镇的县令,郑满仓——郑大人。
郑满仓随手挥了挥,示意旁边侍立的小厮倒酒。
“呵呵......些许小事,不足挂齿,本官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保境安民,乃是分内之责罢了。”
他抿了一口杯中酒,含糊地笑道。
“要我说,咱们大人别说当一个县令,就算当个知府也绰绰有余了。”
“就是,就是嘛!”
郑满仓话音刚落,几位女子又是一阵娇声夸赞。
“禀大人,外头来了个年轻人,说要见您,他还......”
就在郑满仓继续享受着这些莺声燕语的侍奉和吹捧时,一名衙役走了进来,躬身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