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堡垒结束了短暂的极致静默,但并未恢复往日的形态。在刘麟阁的意志下,整座堡垒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
构成堡垒主体的“寂灭黑岩”表面,流淌起水波般的灰色光泽,堡垒的轮廓在维度夹缝中变得愈发模糊、不定,仿佛随时会融化在背景的虚空中。无数细密的、蕴含归寂道韵的符文自堡垒内部亮起,交织成一张覆盖全堡的大网。堡垒外部的防御与攻击矩阵并未加强,反而进一步收敛了所有能量波动,转而将绝大部分能量供给到新启动的“星尘潜航”模式核心——一座由刘麟阁亲自刻画、以道种为核心驱动的“归墟潜航仪”上。
此模式并非单纯的速度提升或空间跳跃,而是以一种更本质的方式,让堡垒暂时进入一种“低存在感”的潜行状态,如同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一丝微澜,极难被常规手段探测锁定。其航行轨迹也不再是直线或曲线,而是循着宇宙中那些天然的、细微的法则“褶皱”与能量“暗流”前行,路线诡谲,难以预测。
目标,直指星图推演中那片未知的“原初混沌海”!
堡垒内部,气氛肃然而专注。所有人都明白,此次航行绝非以往的星际穿梭,而是迈向真正未知领域的远征。玄骨长老坐镇中枢,协调全局,不断微调航向,避开那些已知的危险星域与势力范围。幽漓的暗部如同堡垒的神经末梢,全力监控着内外一切细微变化,尤其是防备那神秘的“观察者”目光再次降临。焚天的战部则轮番值守,保持着最高警戒。
刘麟阁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核心密室,一边维持着“归墟潜航仪”的稳定运转,一边继续参悟道种,消化着从沉眠回廊与各方信息中获得的养分。他对“太初归寂”的理解愈发深邃,那枚道种在吸收了部分“失败归寂”肿瘤净化后的本源,以及不断从虚空中汲取的稀薄寂灭之气后,隐隐又壮大了一圈,其核心处那平衡流转的意蕴更加玄奥。
璇玑则沉浸在那些从“默识星骸”获得的海量知识,以及“万物终焉研究会”的理论之中。她结合自身观测者特质与新得的寂灭感知,尝试构建更加完善的“归寂模型”,并开始初步解析那枚黑色令牌中封存的“空无本源”,试图找出其与正统归寂之力的本质差异,以及“虚无之眼”力量体系的潜在破绽。
航行在寂静与未知中持续。
时间失去了准确的刻度,唯有堡垒外飞速倒退、扭曲变幻的星空景象,提醒着他们正在以超越常规认知的方式穿越浩瀚星海。他们经过了正在走向热寂的恒星墓场,穿越了法则崩坏、时空倒流的异常区域,甚至短暂擦过了一处正在孕育新星系的原始星云……宇宙的瑰丽与残酷,在这趟旅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期间,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曾数次遭遇强大的星际掠食者——一些依靠吞噬星辰或文明残骸为生的古老虚空生物。这些生物灵智不高,却对能量与存在异常敏感。尽管堡垒处于“星尘潜航”状态,但其本身蕴含的庞大质量与刘麟阁道种散发的特殊波动,依旧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吸引来了这些不速之客。
其中一次,甚至引来了一头形似巨鲸、却由纯粹暗物质构成的“虚空幽鲲”!其体型堪比小型行星,游动间无声无息,却能扭曲引力,张开巨口仿佛能吞噬光线!
面对这等存在,刘麟阁并未慌乱,也未曾让堡垒与之硬撼。他只是悄然引动道种,模拟出一丝“归寂之源”的意蕴,如同在猛兽面前展露了更上位捕食者的气息。
那“虚空幽鲲”巨大的、没有瞳孔的眼眸“望”向堡垒方向,停滞了数息,最终发出一阵无声的、仿佛来自灵魂层面的战栗波动,缓缓摆动尾鳍,调转方向,融入了更深沉的黑暗,消失不见。
以势压之,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此一事,众人对刘麟阁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也对这趟未知旅程增添了更多信心。
不知航行了多久,某一天,一直闭目参悟的刘麟阁,以及正在推演模型的璇玑,几乎同时睁开了眼睛!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与一丝难以抑制的悸动。
“感觉到了吗?”刘麟阁开口。
“嗯,”璇玑点头,银灰色的眸子望向观测窗外的某个方向,尽管那里依旧是一片虚无的黑暗,“一种……截然不同的‘空无’。不是死寂,不是虚无,而是……万物未生、法则未定之前的……‘混沌’!”
就在刚才那一瞬,他们都清晰地感知到,在前方遥远的黑暗深处,传来了一种与已知宇宙任何区域都迥异的法则波动。那里没有清晰的时空概念,没有稳定的能量秩序,只有一片原始的、孕育着无限可能与无限危险的——混沌!
“我们接近目的地了。”刘麟阁站起身,走到观测窗前,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落在了那片法则的“源头”与“尽头”交织之地。
“降低潜航深度,放缓速度,启动最高级别环境扫描与法则探针。”他沉声下令。
黑石堡垒表面的灰色流光微微黯淡,速度骤降,从那种极致的“低存在感”状态中缓缓浮现,如同一艘小心翼翼靠近未知海岸的航船。无数无形的探测波纹与法则探针,如同触须般,谨慎地伸向前方那片连光线都似乎被吞噬、被扭曲的绝对黑暗区域。
“原初混沌海”,就在眼前!
而与此同时,刘麟阁眉心的道种,以及他储物空间内的那枚“寂灭令”投影,都自发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带着渴望与警惕的共鸣!
这片连混元道祖都可能望而却步的绝地之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又与那执掌终结的“归寂”,有着何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