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文那句冰冷的“蔡书记,久仰大名了”,如同最终的审判,彻底击溃了蔡孝乾(“张先生”)的心理防线。他瘫软在地,眼神空洞,口中发出意义不明的呜咽,仿佛一具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他的身份被彻底剥开,再无任何侥幸可言。
现场的特务们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两名身材魁梧的特务上前,粗暴地将蔡孝乾从地上架起。另一人拿出一个厚厚的黑色头套,不由分说地套在了他的头上,瞬间剥夺了他的视觉和大部分听觉,将他投入一片无尽的黑暗与恐惧之中。同样的待遇,也降临在“老刀”、“陈太太”和“老李”身上。四人被蒙上头套,双手反铐,在特务的推搡和呵斥下,踉跄着被押出了那间已成为他们人生转折点的安全屋。
院落外,夜色浓重。数辆没有标识的黑色囚车早已严阵以待,引擎低沉地轰鸣着。沿途布控的宪兵和警察,神情肃杀,封锁了所有通道,确保押解过程万无一失。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肃杀的气氛。
蔡孝乾被塞进了中间一辆囚车的后舱。车厢内一片漆黑,只有颠簸带来的震动和引擎的噪音。头套的布料散发着霉味和汗味,让他几近窒息。手腕上的手铐冰冷刺骨,每一次车辆的颠簸都带来一阵疼痛。在这绝对的黑暗与禁锢中,恐惧、悔恨、绝望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吞噬。他试图思考对策,但大脑一片混乱,只剩下谷正文那双冰冷的眼睛和那句致命的问候,在脑海中反复回响。
在车队最前方引路的轿车内,谷正文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胜利者的喜悦,只有一种深沉的冷静和思索。车窗外的路灯飞速向后掠去,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思考着接下来的步骤。抓捕成功,只是第一步,而且是相对容易的一步。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审讯。
突破口的选择:四个主要人犯,性格、地位、心理承受力各不相同。蔡孝乾是核心,骨头最硬,但也可能掌握着最核心的机密;“老刀”管钱,可能知道更多资金渠道和外围关系;“陈太太”谨慎,但女性或许有弱点;“老李”负责宣传组织,可能了解基层网络。先从谁入手?如何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恐惧?
审讯策略:是高压威逼,还是软硬兼施?是疲劳战术,还是心理瓦解?蔡孝乾这种级别的对手,常规手段恐怕难以奏效。需要找到他的软肋——是家人?是贪生怕死?还是对信仰的动摇?如何击溃他的心理防线?
扩大战果:最终目的不是抓几个人,而是要彻底摧毁中共在台的地下组织网络。必须尽快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的名单、联络点、行动计划。时间紧迫,必须在他们的同伙闻风潜逃之前,采取行动。
外界反应:如此大规模的抓捕,不可能完全保密。如何控制舆论?如何应对可能来自高层或其他势力的干预?如何将此次行动的政治效益最大化?
谷正文的眉头微微蹙起。他知道,接下来的审讯,将是一场艰苦的心理战,是对他智慧和耐心的巨大考验。他必须速战速决,但又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逼得太紧导致对方鱼死网破。
“通知看守所,”他睁开眼,对前排的副手下达指令,“准备四间单独的、隔音效果最好的审讯室。人犯分开关押,断绝一切联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接触。另外,把他们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尽快整理出来,送到我办公室。”
“是,处长!”
车队在夜色中疾驰,穿过寂静的街道,朝着保密局那阴森恐怖的看守所驶去。前方等待蔡孝乾等人的,将是比死亡更加残酷的炼狱。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那场发生在郊外的血腥抓捕和秘密押解,其细节自然被严密封锁。但如此规模的行动,其引发的震动,依然如同投入深水中的巨石,激起的暗流不可避免地扩散开来。
寓所书房内,我和老师吴石相对无言,但空气中弥漫的绝望感,几乎令人窒息。我们虽未亲见,但那种源自本能的、对巨大灾难的感知,让我们确信,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
“押走了……”老师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城市轮廓,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接下来……就是拷打,逼供,株连……”
他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无比苍凉和孤独。我们知道,一场针对整个地下党组织的、毁灭性的清洗风暴,即将随着蔡孝乾等人的被捕,而被点燃。而我们,正处于这场风暴的边缘,命运未卜。下一步,将是血腥的连锁反应和残酷的生存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