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的肃杀之气,如同一张不断收紧的巨网,将整个台湾岛笼罩在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之中。保密局的猖獗活动,全岛戒严的升级,无不预示着敌人正倾尽全力进行最后的疯狂反扑。寓所内,我们被迫将活动范围压缩到极致,依靠王碧奎老师筑起的坚强内线,在方寸之地维持着艰难的平衡。外部环境恶劣至此,任何主动的情报传递尝试都无异于自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深地蛰伏,更耐心地等待,并利用这被迫的静止期,进行内部的强化与提升。
在这种高压且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老师吴石向我(聂曦)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任务:利用现有条件,对情报传递的核心技术环节进行一轮彻底的优化和升级。
“聂曦,”老师在一次深夜密谈中指示道,“目前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无法行动的时间,沉下心来,钻研技术。情报工作,不仅斗智斗勇,也要比拼技术。我们的密写、微缩、隐藏技术,虽然之前够用,但在敌人检测手段可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在未来可能的行动中,确保万无一失。”
我深以为然。技术的领先,往往能带来战术上的主动和安全上的保障。
“老师,我明白。我会集中精力,重点攻关两个环节:一是密写药水的配方和显影方式,目标是使其更隐蔽、更稳定、更难被常规手段检测;二是微缩胶卷的拍摄和封装技术,目标是进一步缩小体积、提升清晰度、并找到更可靠的隐藏和携带方法。”我迅速明确了方向。
“好!此事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材料,通过最安全的渠道,少量多次地设法获取。实验务必谨慎,绝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老师叮嘱道。
领受任务后,我立刻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技术攻坚战中。这需要深厚的化学知识、精密的操作技巧和极大的耐心。
首先是密写药水的改良。我之前使用的密写配方,虽有效,但仍有被特殊光照或化学喷雾检测出的风险。我利用自身扎实的化学功底(这得益于我穿越前的知识储备),开始尝试新的配方组合。寓所的密室变成了临时的化学实验室。我以日常可见的化学品为掩护(如碘酒、维生素c溶液、某些植物汁液、甚至醋酸等),进行极其小剂量的调配实验。通过反复调整比例、添加稳定剂和掩蔽剂,并测试在不同纸张、不同书写工具下的显影效果和对常见检测试剂的抗性。
这个过程极其繁琐且充满风险。每一次调配都必须在绝对通风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使用过的器皿要彻底清洗销毁,绝不能留下任何异味或残留物。经过数十次的失败和调整,我终于试制出一种新型的密写药水。它以几种极其常见的、无害的成分为基础,按特定顺序和比例混合后,书写痕迹在常态下完全隐形,且对紫外灯照射和碘蒸气熏显表现出极强的惰性。只有使用另一种同样由常见物品配置的、看似普通的“显影液”(如一种特定浓度的盐水与另一种溶液混合),在特定温度和涂抹方式下,字迹才会迅速清晰地显现。显影后,字迹会在短时间内再次自动消退,不留痕迹,实现了“阅后即焚”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其次是微缩技术的精进。我对手头那台宝贵的微型相机进行了更彻底的熟悉和调试。我尝试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曝光参数和焦距,拍摄各种字体和图案,以找到在极限缩小状态下仍能保证最高清晰度的拍摄方法。我甚至练习了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仅凭触感完成装卷、拍摄和卸卷的全过程,以应对极端环境。最终,我成功将原本需要火柴盒大小的胶卷才能容纳的信息,压缩到了仅需半颗米粒大小的面积上,且线条清晰,细节可辨。
在封装和隐藏方面,我更是绞尽脑汁。我试验了多种材料,最终发现将拍摄好的微型胶卷密封在特制的、极薄的蜡丸或软质塑料胶囊中,具有极佳的防水性和抗压性。这些胶囊可以轻易藏匿于衣物的夹缝、笔杆的末端、甚至某些食品(如果核、糖果内部)之中,几乎无法被常规搜查发现。我还设计了多种紧急销毁装置,确保在暴露时能瞬间彻底破坏胶卷,不留任何证据。
整个技术攻关过程,持续了将近两周。这两周里,我几乎足不出户,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反复的实验、记录和改进中。老师则为我提供了绝对安全的实验环境和必要的信息支持。
当我把最终成型的、几近完美的密写药水样本和封装在蜡丸中的微型胶卷样本呈现在老师面前,并现场演示了其隐蔽性和可靠性时,老师眼中露出了难以掩饰的赞赏和欣慰。
“好!太好了,聂曦!”老师拿起那粒几乎看不见的蜡丸,对着灯光仔细查看,语气中充满了激动,“这项突破,意义重大!它使我们的情报载体更小、更安全、更难被发现和破解。这在未来的传递行动中,将是至关重要的保障!你立了一大功!”
“老师过奖了,这是学生分内之事。”我谦逊地回答,但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这项技术的突破,确实让我们在未来面对更严酷环境时,多了几分底气和胜算。
“立即将新配方和新技术列为最高机密,妥善保管。”老师郑重指示,“所有实验痕迹,必须彻底清理。这项技术,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使用。它将是我们与‘朱枫’同志,乃至与‘老家’恢复联系后,最可靠的护身符和杀手锏。”
“是!老师!”
技术的突破,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亲手打磨出了一把更锋利、更隐蔽的凿子。它无法立刻凿穿厚厚的岩壁,却让我们对光明的到来,拥有了更强大的工具和更坚定的信心。我们继续在沉寂中等待,但手中紧握的,已不再是原始的棍棒,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利器。下一步,当时机来临,这把利器,将为我们劈开荆棘,开辟出一条通向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