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无声的裁决
审计组撤离后的日子,表面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等待最终宣判的压抑感。秦墨照常主持工作,推进实验室的各项筹建事务,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审计报告的结论和上报去向,将直接决定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甚至可能影响秦墨的政治前途和实验室的未来命运。这是一场无声的裁决,裁决权掌握在那些看不见的手里。
筹建办内部,气氛微妙。有人为秦墨的沉着应对感到钦佩,也有人开始暗自揣测,担心受到牵连。几个之前与秦墨在工作中有过摩擦的中层干部,言语间多了几分试探和疏离。秦墨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依旧按部就班地部署工作,只是将更多核心事务交由经过考验的少数几人处理。他深知,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稳住阵脚,静观其变。
一周后,关于审计报告的风声开始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隐约传来。版本不一,有的说审计报告措辞严厉,指出了若干“严重程序瑕疵”和“潜在风险”;有的则说报告相对客观,肯定了筹建工作的规范性,只是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旨在扰乱视线,施加压力。
秦墨没有去打探,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主动的打探都可能授人以柄。他选择了最稳妥也最艰难的方式——等待。同时,他加紧了另一项重要工作:督促筹备组,依据审计组提出的“管理建议”,迅速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包括《采购论证实施细则》、《专家评审回避规定》等,将审计压力转化为规范管理的动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表明他坦然接受监督,有则改之。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五的下午。秦墨接到了省委办公厅的电话,通知他第二天上午九点,到沈一鸣书记办公室,汇报国家实验室近期工作进展,特别是审计后的整改落实情况。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沈书记亲自听汇报,而且点名要听审计后的情况,这意味着最终的裁决者,将要直接听取他的陈述。
当晚,秦墨彻夜未眠。他仔细梳理了审计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关键问题,准备了详实的答辩材料和数据支撑,反复推敲汇报的措辞和分寸。他决定,汇报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态度端正,不回避问题,主动汇报整改情况;二是事实说话,用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回应质疑;三是立足大局,始终围绕如何更好更快推进实验室建设这个中心;四是保持克制,不指责、不抱怨,相信组织公正。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分,秦墨提前来到省委大楼沈书记办公室外间等候。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略微紧张的心情。九点整,秘书将他引进了里间办公室。
沈一鸣书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在批阅文件,看到秦墨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秦墨同志,来了,坐。” 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
秦墨恭敬地坐下,将准备好的汇报材料双手呈上:“沈书记,这是国家实验室近期工作进展和审计后整改情况的报告。”
沈书记接过材料,没有立即翻看,而是目光锐利地看向秦墨,开门见山:“审计组的工作结束了,报告我也看过了。说说吧,你自己怎么看这次审计?有什么体会?”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考验着秦墨的智慧和定力。
秦墨坐直身体,诚恳地回答:“沈书记,这次审计,对我个人和筹建办全体同志,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和工作检验。审计组工作认真负责,指出的问题和建议,客观中肯,对我们改进工作非常有帮助。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正在逐项落实。”他首先肯定了审计的价值,姿态端正。
接着,他话锋一转,但语气依旧平稳:“同时,通过这次审计,我也深切体会到,推动国家实验室这样重大的创新工程,经常会遇到现行制度规章与科技创新特殊需求之间的矛盾。比如设备采购,既要严守程序、防范风险,又要保证能买到最适合、最先进的设备,这个平衡点确实很难把握。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一切为了项目成功,一切出于公心。可能有些探索性的做法,在程序上不够完美,但绝无私心,更无违规违纪行为。我们也希望,能在省委的领导下,探索建立一套既规范严谨、又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重大项目管理制度。”
他的回答,既承认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完美”,又解释了“探索”的初衷,更表达了“为公”的立场,并将问题提升到了“制度创新”的层面。
沈书记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看不出表情。等秦墨说完,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审计报告我仔细看了。你们的工作,主流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筹建这么大的国家实验室,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瑕疵也不现实。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甚至掩盖问题。”
他拿起秦墨的报告,翻看了几页,继续说道:“报告中提到的几个问题,比如前期技术交流的尺度把握、内部决策记录的规范性等,你们要高度重视,认真整改,举一反三。但是,”沈书记加重了语气,“审计组也充分肯定了你们在项目论证、技术把关、资金使用规范性等方面做的大量扎实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的局面,能够坚守原则,以事业为重,这是值得肯定的。”
听到这里,秦墨心中一块巨石稍稍落地。沈书记的定调,显然是客观而积极的。
“至于一些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争议,”沈书记目光深邃地看着秦墨,“比如那笔技术咨询费,程序上是完备的,但容易引起联想。以后这类事情,要更加谨慎,透明度要更高。改革探索可以,但要在规矩内探索,不能留隐患。省委是支持大胆工作的,但也要求大家干干净净做事。”
“请沈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更加注重程序规范,主动接受监督,确保实验室建设在阳光下推进!”秦墨立即表态。
“嗯。”沈书记点点头,语气缓和下来,“实验室建设是全省的头等大事,省委是信任你的,也相信你能把握好。不要有包袱,放下顾虑,大胆工作。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向省委报告。”
“是!感谢沈书记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决不辜负省委的期望!”秦墨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从沈书记办公室出来,秦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疲惫,但心情豁然开朗。这场无声的裁决,已经有了结果。最高层的信任和支持,是最有力的背书。这意味着,赵立春和钱进试图通过审计施压的企图,基本宣告失败。
几天后,审计厅的正式审计报告下发至省发改委。报告的最终措辞,比传闻中温和许多,肯定成绩为主,指出问题为辅,并将几个尖锐的质疑点表述为“需关注事项”或“管理建议”。报告的报送范围,也仅限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分管领导,并未扩大化。
一场看似来势汹汹的审计风暴,就这样在高层领导的明确表态下,悄然化解。但秦墨知道,这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赵立春和钱进绝不会轻易罢休,双方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未来的较量只会更加隐蔽和复杂。然而,经过这次考验,秦墨的立场更加坚定,经验更加丰富,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波谲云诡的政坛,唯有自身正、业务精、依靠组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实验室工地上开始竖起的塔吊,目光坚定。无声的裁决已经落下,而真正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路,他更要步步为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