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调研风波与情感抉择
省城的冬天比山阳更冷,北风裹挟着湿气,直往人骨头缝里钻。秦墨裹紧林芷若织的灰色围巾,快步走进省发改委大楼。今天是特别工作小组赴各地开发区调研的第一天,他作为副组长,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秦组长早!”组员小陈热情地打招呼,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秦墨微微点头,心里却有些不自在。这个“副组长”的头衔,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组里除了他都是处级以上干部,他这个借调的副科级干部,需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能服众。
“资料都准备好了吗?”秦墨问,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都准备好了,按照您的要求,重点标注了各开发区招商引资、土地出让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小陈恭敬地回答。
八点整,工作小组准时出发。第一站是省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车队驶入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马路、整齐的厂房和醒目的招商广告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热情接待,汇报材料准备得光鲜亮丽,数据漂亮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但秦墨凭借前世记忆,知道这个开发区存在严重问题——大量土地被低价出让给关系企业,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反而得不到支持。他不动声色地提出要实地查看几家代表性企业。
管委会主任脸色微变,但还是硬着头皮陪同。果然,在参观所谓“重点高科技企业”时,秦墨发现这些企业大多名不副实,有的甚至只是空壳公司,享受优惠政策却不产生实际效益。
“这家企业去年享受了多少税收优惠?实际研发投入占比多少?”秦墨突然发问。
陪同的开发区领导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现场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调研结束后,工作小组内部开会总结。几位老组员主张“稳妥为主”,建议报告不要写得太过尖锐。秦墨却坚持要如实反映问题。
“如果我们一味唱赞歌,这些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秦墨态度坚决,“开发区的目的是促进产业发展,不是成为某些人圈地套利的工具。”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在秦墨的坚持下,报告如实反映了开发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散会后,一位老组员拍拍秦墨的肩膀:“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回到招待所,秦墨疲惫地倒在床上。手机突然响起——是林芷若发来的短信:“调研顺利吗?注意休息。”简短的问候,却让他心中一暖。
周末回到山阳,秦墨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以前对他爱答不理的同事,现在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甚至有些局领导,也会特意过来寒暄几句。
“秦主任回来了?”市经委副主任老远就笑着招手,“在省里干得不错啊,听说你们组的调研报告引起了省领导重视?”
秦墨谦逊地笑笑:“都是领导指导有方,我们只是如实反映情况。”
最让他高兴的是父亲的维修铺生意越来越红火。在秦墨的建议下,铺子增加了家电回收翻新业务,还雇了两个下岗的老师傅帮忙。
“墨儿,你上次说的那个‘二手家电联盟’的主意真好!”秦志刚兴奋地说,“我和几个开维修铺的老伙计一合计,大家都说可行。统一回收、统一翻新、统一售后,生意肯定能做大!”
看着父亲焕发第二春的创业激情,秦墨既欣慰又感慨。前世父亲下岗后一蹶不振,今生却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在体制内有所作为的决心——只有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更多像父亲这样的普通人有机会改变命运。
周六下午,秦墨和林芷若相约去新开的茶座。两人相对而坐,一时间都有些拘谨。
“省城的工作还顺利吗?”林芷若轻声问,手指无意识地搅动着咖啡。
“还好,就是...”秦墨犹豫了一下,决定实话实说,“有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明明看到问题,却因为种种顾虑不能直言。”
林芷若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我记得你说过,重生一次,不想再留下遗憾。如果因为害怕而不敢说真话,那和前世又有什么区别呢?”
秦墨怔住了。他没想到林芷若会如此直接地指出他的顾虑,更没想到她会记得自己偶然提及的“重生”说法。
“你说得对。”秦墨深吸一口气,“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茶座里响起柔和的音乐,两人的对话渐渐轻松起来。秦墨讲起调研中的趣事,林芷若分享图书馆的见闻,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淌。
分别时,林芷若从包里取出一个精心包装的盒子:“天冷了,给你织了副手套。”她的脸颊微红,眼神却异常明亮。
秦墨接过盒子,鼓起勇气握住她的手:“芷若,等我从省城回来,有话想对你说。”
林芷若没有挣脱,只是轻轻点头,耳根都红透了。
回到省城,秦墨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工作。他不再畏首畏尾,而是大胆提出建议,即便得罪人也坚持原则。出乎意料的是,这种直率作风反而赢得了尊重。
调研进行到第三周,工作组来到全省最偏远的清源市开发区。这里条件艰苦,但干部作风扎实,开发区建设虽慢却实在。秦墨敏锐地发现,这个开发区摸索出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很有价值,立即组织深度调研。
当晚整理材料时,小陈忍不住问:“秦组长,清源开发区规模这么小,值得花这么大力气调研吗?”
秦墨笑笑:“有时候,小地方反而能出大经验。他们的做法虽然简单,但很实用,值得推广。”
调研报告完成后,秦墨特意将清源开发区的经验作为重点案例写入报告。这份报告上报后,出乎意料地获得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要求全省学习清源经验。
消息传开,秦墨在省发改委的处境悄然改变。以前对他若即若离的同事,现在都会主动打招呼;处领导开会时,也会特意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危机悄然降临。
十二月底的一天,秦墨突然被赵志强叫到办公室。赵志强脸色凝重地关上门:“小秦,有个情况要告诉你。有人向委纪检组反映,说你在调研期间收受礼品,还接受超标准接待。”
秦墨心中一凛,立即明白这是触碰既得利益后的反扑。他冷静地回答:“赵处长,我以党性保证,绝无此事。每次调研我都严格遵守纪律,所有行程都有据可查。”
“我相信你。”赵志强点头,“但你要有心理准备,调查程序还是要走的。这段时间低调些,手头的工作先放一放。”
接下来的几天,秦墨明显感觉到周围气氛的变化。有些人避而远之,有些人则带着探究的目光。他保持沉默,专心整理调研资料,等待组织还他清白。
周五晚上,秦墨独自在办公室加班。手机响起,是林芷若发来的短信:“相信你。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支持你。”短短几个字,却让他眼眶发热。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赵志强带着笑容走进来:“小秦,好消息!纪检组调查清楚了,举报内容纯属诬告。委领导很生气,要求严肃处理诬告者。”
秦墨长长舒了口气。赵志强拍拍他的肩膀:“经过这件事,委领导更看好你了。下个月有个重要任务——带队赴广东考察开发区建设,委里决定由你负责。”
这个决定让秦墨既惊喜又意外。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次考察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一个重要机遇。
当晚,秦墨给林芷若打了电话。听到他要赴广东考察的消息,林芷若沉默片刻,轻声说:“去吧,这是好机会。记得...给我带礼物。”
挂断电话,秦墨站在窗前,望着省城的万家灯火。他知道,这次广东之行将开启新的篇章,而他和林芷若的感情,也到了需要明确的时候。
考察前夕,秦墨特意回了一趟山阳。傍晚,他约林芷若来到护城河边。冬日的夕阳给河面镀上一层金色,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歌声。
“芷若,”秦墨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盒子,“这次去广东,可能要一个月。走之前,我想明确我们的关系。”
林芷若脸颊绯红,却没有回避他的目光。
秦墨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精致的蝴蝶发卡:“我知道现在说这些还早,但我希望你能等我。从广东回来,我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未来。”
林芷若接过发卡,眼中闪着泪光,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等你。”
夕阳西下,两人的身影在河畔紧紧相拥。远处,1996年的最后一缕阳光缓缓沉入地平线,而秦墨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