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聚州牧议事厅——除了荀彧带着诸葛兄弟外出巡视未归。
曹操也不磨叽,开门见山的把关中大旱、百姓四处逃难的事告知众人,然后静静的坐在那里,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刚被曹昂从被窝里拉出来的贺奔似乎有点没睡醒,可是听到“易子而食”这四个字之后,似乎瞬间清醒了。
易子而食……
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不过四个字而已,带来的恐怖的冲击力,远超任何对灾荒的直白描写。
在生存的绝境中,人类文明最基石的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爱,人们用最后的理智和协作,仅仅是能做到……
这是我家孩子,是我的骨血,是我倾注所有情感抚养的孩子,我舍不吃,所以,我们交换着吃吧……
贺奔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端坐于主位的曹操,又扫过在场神色凝重的郭嘉、戏志才等人。
大家同样面色沉重。
贺奔想了想,首先开口。
“朝廷允许饥民离开故土,前往益州、荆州等地避难?”贺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没那么沉痛。
郭嘉点头道:“正是,只不过饥民太多,而且前往益州、荆州等地,路途遥远,倒毙于途中者,不计其数。”
贺奔长叹一口气,然后看向曹操:“主公,都是汉家子民,我们不能不管。请主公立刻上书朝廷,就说兖州、豫州和徐州,可以接纳饥民……”
然后贺奔转而看向曹洪:“子廉,还记得在己吾县时,我教你的那些赈济流民的方法么?”
曹洪回忆了一下:“记得!当然记得!”
“好!”贺奔马上看向曹操,“主公,韩浩他们在兖州做的屯田效果很不错,兖州目前的存粮也足够。”
曹操一听就知道贺奔已经有了主意:“贤弟请细说!”
急了,曹操是真急了,现在商议公事的时候,他一般称呼贺奔为“疾之”,很少以“贤弟”相称了。
所以这是真急了,下意识就把“贤弟”二字脱口而出了。
不过众人对此也心知肚明。
得到了曹操的首肯,贺奔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语速也快了几分。
“第一,也就是我刚才所说,主公马上给朝廷上书……”
曹操急忙回答:“我明日就写……不!我稍后便写!”
“第二,立即在兖州、豫州通往关中的要道关口设立粥棚,派出军队维持秩序。施粥,务必‘插筷不倒’,确保灾民能活命,也显我曹营诚意。”
“第三,仿效己吾旧例,对流民进行登记造册,甄别户籍、特长。木匠、铁匠等有手艺者,可优先安置。更要严防李傕、郭汜的细作混入,此事……子廉,你来负责。”
贺奔看向曹洪,曹洪抱拳回应:“诺!”
“第四,对流民之中,身体尚可的青壮,直接编入屯田体系,与家眷一同安置,以工代赈,迅速恢复生产。老弱妇孺则需妥善照顾,可协助养蚕、纺织、捡柴等轻役。”
贺奔说完这四点,又看向曹操:“主公,此举耗费巨大,但利在长远。这些关中百姓历经磨难,若能活命安家,必对主公感恩戴德,成为我等最坚实的根基。乱世之中,人口便是基本盘。此乃危局,亦是收取关中民心的天赐良机。”
方才贺奔说话的时候,曹操也是一边听一边点头。等到贺奔说完,曹操一拍案几:“好!好!好!就依疾之所言!子廉,你总揽流民接纳一事,凡钱粮调配、人员安置,皆按疾之方略行事,若有人手不足、钱粮局促的难处,直接来报我!”
“奉孝!”曹操又看向郭嘉,“你负责协调各方,确保政令畅通,并加派细作,我要清楚关中流民的一举一动!”
“诺!”曹洪与郭嘉齐声应道。
“还有……”贺奔突然开口,然后停顿片刻,“主公,将虎豹骑从豫州调回,张辽也一并调回,许褚留在汝南郡,一是继续剿灭四处流寇,二是准备接应从扬州接家人归来的孙伯符。”
虎豹骑?调虎豹骑做什么?
曹操不太理解,这拯救关中饥民,还有虎豹骑的任务?
贺奔继续解释道:“关中大灾之后必有大乱,李傕郭汜二人看似和睦,其实早已势同水火。如今灾情如火,粮草更是奇缺,二人为争夺资源,矛盾必将彻底激化。天子在他们手中,如同身处累卵之危,随时可能被殃及,甚至成为他们要挟对方的筹码。”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定格在曹操脸上:“主公,救民于水火,是行仁义,收民心。而护卫天子,匡扶汉室,则是大义所在,名分之基!两者并行不悖,且后者之机,稍纵即逝。”
“而且,救民与迎驾,看似两事,实为一机。若待李、郭祸起萧墙,天子再遭劫难,我等再想干预,恐为时已晚!”
曹操微微皱眉:“疾之,你的意思是……”
“调回虎豹骑与张文远,并非用于赈济流民,而是为了下一步。若趁李、郭内乱,关中动荡之际,主公当以精锐之力,果断出击,将天子迎奉至兖州!”
贺奔一字一顿,说出了最终的目的。
众人哗然。
“……届时,主公迎奉天子,占据大义名分,所谓奉天子以令不臣,则天下格局,将彻底不同!”
众人眼中都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曹操呆呆的看着贺奔,第一反应就是“贤弟啊,你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
刚才不是还在说接纳关中饥民的事儿么?
你怎么突然就跳到了从李傕郭汜手中救回天子这一层上了?
这思维的跳跃程度,仿佛上一刻众人还在为如何堵住堤坝的缺口而焦头烂额呢,下一刻贺奔却已指着奔涌的洪水说:“看,我们可以借此造一艘大船,直航天下!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奉……奉……”曹操喃喃自语。
其实,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构想,当年毛玠就曾经向曹操提起过。
那是曹操刚领东郡太守的时候,毛玠孤身一人前来投效,向曹操提出了“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不过当时的曹操只是一个东郡太守而已,地狭兵微,强敌环伺。
毛玠那“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蓝图,虽然听得曹操是心潮澎湃,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面无处安放的旗帜。
于是曹操将这套战略深藏于心,转而全力践行毛玠战略的另一半——“修耕植,畜军资”。
数年过去了,他曹孟德破黄巾、收兖州、定豫州、败袁术、逐吕布,更将徐州纳入麾下。
甚至还得到了糜家这样的狗大户倾力资助……
这个时候,贺奔终于告诉他,是时候迎奉天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