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薪火相传
玄机子学院坐落在江城远郊,依山傍水,白墙青瓦的建筑群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飞檐翘角带着古韵。这里不像是医学院,更像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古刹。林辰的车驶入学院大门时,早有几人等候在广场前。
为首的是一位身着月白长衫、气质沉稳的年轻人,名叫陆青羽。他是林辰最早收入门下的弟子之一,天资聪颖,性子却最为沉静。见到林辰下车,陆青羽领着身后数名核心弟子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老师。”众人齐声道。
林辰目光扫过这些年轻的面孔,他们眼中带着崇敬,也隐隐有了一丝独当一面的自信。“进去说话。”林辰微微颔首,率先向主楼走去。
学院的内部是现代与传统结合的装修,宽敞明亮的诊室、药房旁,是挂着经络图、摆放着铜人的古典教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
在最大的那间多媒体教室外的走廊墙壁上,新悬挂了几幅放大的论文首页彩印图。林辰驻足观看。
陆青羽在一旁轻声介绍:“老师,那是周明远师弟上月发表在《国际结合医学研究》上的论文,关于运用‘活血通络汤’加减方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数据很扎实,编辑部还特意配发了评论。”
林辰看着那期刊名和标题,点了点头。周明远是楚瑶从医学院挖来的高材生,西医底子好,悟性也高,能这么快在国际期刊上发出有分量的文章,确实不易。
旁边另一幅是女弟子柳如烟的论文,发表在《传统医学前沿》,研究的是针灸调节女性内分泌的分子机制探讨。“如烟师姐为了这个课题,连续三个月泡在实验室,跟楚瑶老师团队的生化专家学了太多新东西。”另一个弟子补充道,语气带着佩服。
“光会写文章不够,”林辰转身,看向身后这群年轻的传承者,“病人才是最终的考官。青羽,带我去看看临证实践课。”
一行人来到模拟诊疗区。这里被分隔成一个个小诊间,每个诊间都有一位弟子在接诊“标准化病人”(由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扮演特定病例)。林辰没有惊动任何人,透过观察玻璃静静观看。
其中一个诊间内,一位名叫赵莽的壮实弟子,正为一位主诉长期失眠、心烦口苦的“患者”诊脉。赵莽性子原本有些急躁,但此刻却显得异常沉稳。他诊完脉,又仔细查看了舌苔,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您这脉象弦细,舌红少苔,是典型的肝郁化火,耗伤阴液之象。单单安神效果恐怕不佳,需要疏肝清热,兼以滋阴……”
他的分析思路清晰,辨证准确,与林辰心中的判断几乎一致。林辰记得,半年前赵莽还只会套用几个固定方剂,如今进步可谓神速。
观察了半晌,林辰对陆青羽道:“让他们停一下,都到一号大诊室来。”
很快,二十余名核心弟子齐聚一号大诊室。这里更像一个现代化的阶梯教室,但讲台旁摆放着诊床和各种针灸器具。
林辰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到弟子们中间。“纸上得来终觉浅。”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我随机点一个病例,你们推举一个人上来处理。”
他目光落在后排一个有些腼腆的女弟子身上:“李小婉,你说一个近期遇到的,你觉得最有挑战的病例。”
李小婉没想到会被点名,脸颊微红,但还是站起身,略一思索便清晰说道:“老师,上周我接诊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是全身游走性疼痛三年,以关节为主,畏风怕冷,天气变化加重。多家医院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服用各类止痛药和抗抑郁药效果不佳,副作用明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我初辨为‘风寒湿痹’,用了蠲痹汤加减,但患者复诊时反馈疼痛略有减轻,但畏冷和乏力感依旧明显。”
这个病例显然有一定难度,几个弟子露出思索状。
陆青羽看向身旁一位身材高挑、眼神灵动的女弟子:“孙静,你去。”
孙静是弟子中公认心思最缜密的之一。她也不推辞,走到讲台前的诊床边,对李小婉道:“小婉,你来扮演患者。”
李小婉依言躺上诊床。孙静先是重复了一遍问诊和望舌,然后开始仔细切脉,她的手指在不同部位停留的时间比常人更久。
片刻后,她松开手,沉吟道:“脉象沉细无力是明显的,但我在尺部尤其感觉到一种‘空濡’之象。结合患者年过四十,全身性疼痛、畏寒乏力迁延不愈,单纯从风寒湿论治恐怕不够。我认为,这病的根本可能在‘肾阳虚衰,督脉不充’。肾主骨生髓,为一身阳气之根,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骨,抵御外邪,故而疼痛畏寒缠绵不愈。治疗上,或许应该在温阳散寒的基础上,着重‘补肾壮督’,可以考虑右归丸合桂枝附子汤化裁,并重灸关元、命门、大椎等穴。”
她这番话一出,不少弟子眼睛亮了起来,显然受到了启发。李小婉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林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孙静的分析,已经触及病根。”他缓缓开口,“临床治病,最忌墨守成规。纤维肌痛这类现代医学难题,对应到中医,往往不是单一病因。孙静能想到肾阳虚和督脉,是因为她注意到了患者年龄、病程和脉象中的细微之处。这一点,你们都要牢记。”
他走到诊床前,对李小婉道:“你起来。这个病例,后续可按孙静的思路调整方案,但要随时注意患者服药后的反应,中病即止,不可温燥太过。”
“是,老师!”李小婉恭敬应道。
接着,又有几名弟子上前,或分析病例,或演示针刺手法,甚至有人展示了如何用现代影像学报告(如mRI)来辅助中医的筋骨伤诊断,思路开阔,手段多样。林辰偶尔出声点拨,往往一针见血,让弟子们茅塞顿开。
考察临近尾声,陆青羽作为大师兄,向林辰做了整体汇报:“老师,目前学院共有核心亲传弟子二十七人,普通进修学员一百五十余人。除了刚才您看到的,近期还有三位师弟师妹的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接收。另外,我们按照您的吩咐,每周组织两次疑难病例讨论会,由大家轮流主持,效果很好。”
林辰看着这群朝气蓬勃却又沉淀下心性的年轻人,心中慰藉。他们不再仅仅是仰慕他医术的追随者,而是真正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医道之路。玄机子的传承,他林辰的医术,终于不再是孤木,而是有了成长为森林的趋势。
“做得不错。”林辰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弟子耳中,“但记住,医道无止境。你们现在取得的点滴成绩,只是起点。未来,辰星要走得更远,中医要真正立足世界,靠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个真正掌握了中医精髓,并能与时俱进的中医人。”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外面风大雨大,有人想看着我们倒下。我们能依靠的,除了手中的医术,心中的正道,就是彼此支撑,将这薪火一代代传下去。”
众弟子神色肃然,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了集团近期面临的压力。此刻听到林辰这番话,更感肩上责任重大。
“谨遵老师教诲!”以陆青羽为首,所有弟子齐声应道,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带着一份传承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