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要的就是赵干事牵扯其中的证据!他没有处理刘老三,而是让他按原样回去,并警告他,以后赵干事再有动静,必须第一时间向自己报告,否则新账旧账一起算。刘老三此刻只求自保,连连答应。
拿到口供后,凌风没有立刻发作。他深知,仅凭刘老三一面之词,很难扳倒赵干事,反而可能被反咬一口。他需要更稳妥的办法。他让王福满以汇报生产为名,去公社找到与赵干事有矛盾、且比较正直的李书记,看似无意地提起:“李书记,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我们队那个刘老三,最近好像又跟赵干事走得挺近,还神秘兮兮地打听我们药房的事,我们有点担心,怕影响不好……” 这话点到为止,既告了状,又显得是为集体考虑。
李书记本就对赵干事不满,一听这话,心里自然有了计较。他不会明着处理,但会在适当的时候,给赵干事使点绊子,或者在某些场合“提醒”他注意影响。这种来自内部的、无形的压力,往往比正面冲突更有效。
果然,此后一段时间,赵干事明显收敛了许多,公社里关于凌家坉的风言风语也少了。凌风这次“投石问路”、“将计就计”,不仅化解了危机,还敲山震虎,让对手不敢再轻易伸手,可谓一箭双雕。凌家坉迎来了一段难得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稳发展期。
夏至过后,天气一天热过一天。凌家坉的春玉米已经长到齐腰高,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喜人。土药房免费提供的清凉解毒的绿豆甘草汤,成了田间地头最受欢迎的东西。凌风利用这段时间的平静,潜心推进他的计划。
李寡妇的小儿子,在服用了含有空间优化药材的药散配合饮食调理后,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腹胀消了,也爱吃饭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不仅在凌家坉,连邻近村子都传开了。不时有外村人慕名而来,求凌风看病。凌风来者不拒,但更加谨慎,用的多是寻常草药,只是炮制更精良,或者搭配更合理。对于特别疑难的,他才会极其隐秘地掺入微量空间药材,并一律归结为“祖传偏方”或“个人经验”。
他的“社员健康档案”也越来越厚。通过这些档案,他不仅掌握了社员的健康状况,更摸清了许多家庭的实际困难和人际关系。谁家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孩子体弱,谁和谁家有矛盾,他都心里有数。在分配一些轻省活计(如晒药、分装药茶)时,他会有意无意地照顾那些真正困难或者对药房特别支持的社员家庭。这种不着痕迹的“偏心”,进一步赢得了人心,也让那些潜在的动摇分子更加靠拢。
与此同时,他的“试验田”也取得了突破。在空间灵泉的滋养和凌风的精心照料下,那几样优化过的草药长势极好,药性明显优于野生品种。凌风没有急于推广,而是将收获的种子再次优选,准备明年扩大试种范围。他深知,这才是凌家坉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稳扎稳打。
一天下午,公社通讯员小陈送来一封信,是地区医院钱老医生写来的。信中,钱老医生对凌风之前“提供”的治疗小儿疳积的“改良方剂”表示赞赏,认为思路独特,效果显着,并邀请凌风在方便的时候,去地区医院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一些民间验方的科学验证问题。
这封信,像一个信号,为凌风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凌风拿着信,心潮澎湃。他知道,这既是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走出凌家坉,意味着要面对更复杂的局面和更多审视的目光。但他没有犹豫,回信表示衷心感谢,并承诺在秋收后农闲时,一定前往学习请教。
晚上,凌风再次进入空间。黑土地上的药材生机勃勃,灵泉汩汩流淌。他看着那些凝聚了心血的植株,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经过这一年的风风雨雨,凌家坉的土药房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摇摇欲坠的幼苗,它有了扎实的根基,有了拥护的群众,有了初步的成果,还有了通往未来的可能性。
他像一位耐心的老农,深知成长需要时间,根基需要深植。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但在这片由他亲手经营、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的土地上,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去迎接任何挑战。夏天的夜晚,繁星满天,微风吹过田野,带来泥土和庄稼的清香。凌风知道,平静是暂时的,但他和他的凌家坉,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下一场风雨,也等待着下一次收获。脚下的路,正向着更远的地方延伸。
时光任苒,凌风要去地区医院交流的日子近了。动身前两天,他特意去了趟县城,名义上是去公社卫生院取预定的药品和器械,实则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淘换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关于针灸方面的书籍或工具——钱老医生的信,让他意识到交流时可能会涉及更深层的医术探讨。
县城的黑市,藏在一条偏僻的死胡同里,比以往稍显冷清,但或许因为最近因为风声紧,一些家里收藏珍贵古物的人都想急着交其换一些物质,古物交换的人比较多,一是避祸,二是多少能换回点东西。此时凌风裹着一件旧棉袄,压低帽檐,在一个卖旧书杂货的摊子前蹲下,漫不经心地翻捡着。大多是些缺页少字的毛选、泛黄的报纸,还有几个生锈的搪瓷缸子。摊主是个干瘦的老头,揣着手,眯着眼打盹。
凌风的手指掠过一堆破铜烂铁时,忽然触到一个冰凉硬挺的长条物。他心中一动,轻轻拨开上面的杂物,是一个用深蓝色土布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布包,布面油腻,边角磨损得厉害。他不动声色地拿起,入手沉甸甸的。解开捆扎的布绳,层层揭开,里面的东西让他呼吸一滞。
是针!但不是普通的缝衣针。布包内衬是柔软的皮革,上面别着长短不一、细如发丝的九根银针,针尾有细微的螺旋花纹,即使蒙尘也难掩其特有的清冷光泽。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皮套,里面是三根稍粗、金灿灿的金针!银针旁,还躺着一本薄如蝉翼、线装、纸页焦黄脆弱的残本,封面上用古朴的篆书写着《灵枢·九针秘要》几个模糊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