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更加谨慎,他严格规定井下的作业人数,并亲自监督井壁的支护,确保安全。他让人用新伐的松木做成井圈,一层层加固下去,防止塌方。同时,他日夜守在井边,时刻关注着出水量的变化和水质情况。
终于,在挖掘到接近四丈深的一个清晨,井下负责挖掘的孙大壮突然发出一声狂喜的呼喊:“出水了!是清水!咕嘟咕嘟往上冒的清水!”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凌家坉!王福满带着留守的社员们狂奔到井边,只见清澈的地下水正从井底岩缝中汩汩涌出,水量虽然不大,但水流稳定,水质清冽甘甜!人们激动地围在井口,用手捧起清泉,有的直接喝上一口,有的喜极而泣,有的则对着井口不停地作揖。
“出水了!咱们凌家坉有自己的甜水井了!”
“风小子真是神了!他说有水就真有水!”
“这下有救了!苗有救了!”
王福满老泪纵横,紧紧握住凌风沾满泥浆的手:“风小子!你是咱们凌家坉的功臣!大功臣啊!”
凌风虽然内心激动,但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冷静地测量了出水量,估算出这口井每天大概能提供十几立方的水,虽然无法完全满足灌溉需求,但作为人畜饮水和部分关键田地的保苗用水,已经绰绰有余,意义重大!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他找到仍沉浸在喜悦中的王福满,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福满叔,井水宝贵,主要用来保人保牲口。灌溉还得靠陂塘。我看,咱们可以趁热打铁,修一条水渠,把陂塘和这口新井连通起来。”
“连通?”王福满一时没反应过来。
“对!”凌风解释道,“雨季的时候,山洪下来,先把水蓄进陂塘。天旱时,如果陂塘水不够,可以用井水补充进去,混合使用。另外,还可以从水渠分支出一些小毛渠,把水引到更远的田里。这叫‘井渠结合’,双保险!”
这个规划长远而周密,将短期解困和长期抗旱结合了起来。王福满听得心服口服,立刻表示全力支持。
于是,凌家坉再次掀起了水利建设的热潮。一部分人继续完善水井,建造井台,安装辘轳;另一部分人则在凌风的带领下,勘测路线,开挖连接井口和陂塘的主干渠,以及通向各块田地的支毛渠。
清冽的井水,通过新修的水渠,汩汩地流向干渴的陂塘,流向蔫黄的禾苗,也流向了凌家坉每一个村民的心田。希望,如同这源源不断的泉水,再次变得真实而具体。凌风站在井台旁,看着欢腾的人群和流淌的清水,知道这场抗旱斗争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他也清楚,漫长的旱情可能还在后面,有了水,下一步就是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水,如何确保秋粮能够顺利收获。
新井出水带来的狂喜,像一阵清凉的风,暂时吹散了凌家坉上空的焦灼。井台上架起了崭新的辘轳,每天清晨和傍晚,前来打水的村民排成长队,看着清冽的井水从深不见底的井中被打上来,倒入自家水桶,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轻松。这井水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咱们凌家坉,到底是有了一口属于自己的、旱不干的“活命井”!
王福满走路都带风,见人就夸凌风有本事。李秀娥和凌建国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不少,自家儿子这么出息,当爹娘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连带着,凌风家在村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谁见了都客客气气地喊一声“风哥”或“风小子”。
然而,凌风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比谁都清楚,这口井的出水量有限,每天十几方水,对于缓解全村大面积的旱情,依然是杯水车薪。浇灌“种子田”和部分核心地块尚且勉强,要想让大部分秋粮(主要是耐旱但需水的高粱、谷子)顺利灌浆成熟,还需要更稳定、更充沛的水源。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本《地理堪舆辑要》和村后那条深邃的、可能蕴藏着丰富暗河的沟壑。
夜深人静,他再次潜入空间,仔细研读古书中关于“潜龙水脉”和“开山引泉”的记载。书中提到,大型水脉往往深藏于山脉主脊之下或两山夹峙的深谷基岩中,其上有“镇石”或“水眼”,若能找准位置,以人力或巧妙之法破开岩层,或可引水出山,形成“不竭之泉”。这些描述虽带有玄学色彩,但凌风结合前世对地质构造的粗浅了解,认为这很可能是指向深层的承压含水层或地下暗河。
王福满现在对凌风是言听计从,觉得他有眼光,想得长远,立刻点头同意:“行!这事你看着办!需要谁,你直接点将!工具队里支持!”
得了王福满的首肯,凌风便名正言顺地开始了他的勘探行动。他挑选了孙大壮、赵老蔫,还有两个嘴严、力气大又机灵的年轻后生(李老栓的儿子李强和张老四的侄子张水生),组成了五人勘探小队。孙大壮忠诚可靠,赵老蔫经验丰富,李强和张水生则是可培养的新生力量。
勘探队的目标明确:重点勘察那条深邃的山沟,同时兼顾其他可能有潜水的区域。凌风给每人配发了加固的探杆、铁锤、绳索,还有他自己绘制的简易地图。每天,他们带着干粮和水壶,深入人迹罕至的山林沟壑。
凌风凭借对水汽的超常感知,总能更准确地找到关键点。在深沟底部,他们清理了厚厚的落叶和淤泥,露出了犬牙交错的岩石。凌风让孙大壮和李强用长探杆在不同位置的岩缝中敲击、试探,通过声音判断岩石的厚度和背后是否有空洞。赵老蔫则仔细观察岩石的纹理和走向,根据老经验判断水脉可能的流向。
几天下来,他们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凌风在私下绘制的地图上做了详细标记:哪里岩层较薄,敲击有空响;哪里裂隙发育,有湿气渗出;哪里地势最低,可能是水流的汇集点。他甚至偷偷用空间里带来的小陶瓶,收集了不同裂隙渗出的水样,在空间里对比分析(发现深沟底部的水样矿物质含量更高,更接近深层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