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看着众人,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皇上态度未明,赵太师又开始兴风作浪,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大家各司其职,密切关注朝中动向,绝不能让赵太师的阴谋得逞。”众人纷纷领命,各自散去准备行动。陈凡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凭借这份密函,将赵太师等人的罪行彻底揭露。
转身回到书房,陈凡再次将那份密函置于桌上。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洒在密函之上,映出斑驳光影,仿佛为这份密函更添几分神秘。陈凡的目光紧紧锁住它,心中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这份密函似乎就是他一直苦苦寻觅,用以扳倒赵太师的关键;担忧的是,密函的真伪还未得到确认,万一有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陈凡深知此事刻不容缓,他立刻差人去请二皇子李庆,又命人找来张英,同时召集了几位平日里对文书鉴定颇有经验的官员。不多时,众人便齐聚陈家府邸书房。书房内气氛凝重,烛火跳动,众人的身影在墙壁上摇曳不定。
二皇子李庆率先打破沉默,他微微皱眉,目光落在密函上,说道:“陈兄,此密函当真至关重要,若能证实其真实性,那赵太师便再无翻身之地。”张英也在一旁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密函来历不明,其中是否有诈,还需仔细甄别。”
几位文书鉴定官员围拢过来,小心翼翼地拿起密函,开始仔细比对和分析。他们有的举着密函对着烛光,眯着眼查看纸张纹理;有的拿出放大镜,一寸一寸地研究笔迹;还有的则专注于印章,试图找出其中的破绽。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书房里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的呼吸声和偶尔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陈凡在一旁焦急地踱步,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官员们的动作。
终于,一位头发花白的官员缓缓直起身,面色凝重地说道:“陈公子,经过仔细辨认,密函上的印章和笔迹确实与赵太师平日所用极为相似,从字体的笔法、结构,到印章的材质、印文,都有极高的相似度。”
另一位年轻些的官员也附和道:“没错,就目前来看,这密函极有可能是真的。但奇怪的是,这密函纸张的材质虽看似普通,却又有些许不同寻常之处,而且在一些细微的地方,比如某些字迹的转折处,似乎略显生硬,与赵太师一贯的书写风格略有差异,这其中疑点不少。”
众人听闻,皆是一愣。陈凡的眉头皱得更紧,他走上前,再次拿起密函,仔细端详起来。密函纸张触感粗糙,凑近细闻,隐隐有一股陈旧的墨香。他的目光在那些字迹上一一扫过,试图从其中找出更多线索。
二皇子李庆沉思片刻后说道:“陈兄,此事不可大意。虽说印章和笔迹与赵太师相关,但这些细节上的疑点也不容忽视。若是贸然将此密函呈给皇上,万一被赵太师反咬一口,说我们伪造证据,那后果不堪设想。”
张英也面露担忧之色:“是啊,陈凡,我们必须要谨慎行事,务必确认密函的真实性,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陈凡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明白,这密函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丝毫马虎。各位大人,还请你们继续深入调查,看看能否从这密函的纸张来源、书写工具等方面找到更多线索。二皇子,还望您能利用您的人脉,打听一下近期赵太师身边是否有异常举动。张英,你帮我留意京城中的流言动向,以防赵太师提前造势,混淆视听。”
众人纷纷应下,各自领命而去。书房内,又只剩下陈凡一人。他再次将密函摊开在桌上,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陷入沉思。密函看似关键,但真伪存疑,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确认密函的真实性,以免功亏一篑?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
窗外,夜色愈发深沉,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添几分寂静与凝重。陈凡知道,一场更为艰难的考验正等待着他,而这份密函的真伪,或许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