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研究基地。
何敬修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何敬修,联合研究基地副主任,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专家。博士生导师,曾赴灯塔国深造。回国后长期从事高性能模拟电路、射频前端与系统级集成方向研究,主持多项“八六三计划”子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他是联合研究体系中少数兼具技术深度与战略眼光的骨干之一,擅长从系统架构角度统筹研究进度,也深度参与基地人才评估与核心课题筛选。
此时,何敬修正坐在办公室里,眉头微蹙,翻阅着《核心处理器自主架构计划·专家组内部审查修订版》。
这份材料是昨天刚送到他手上的,属于专家组内部限定传阅的修订稿。意见一旦定稿,将直接左右下一阶段的技术方向与资源倾斜,马虎不得。
正看得投入,门口传来一阵轻快脚步声。
吕思源笑眯眯地推门进来,“哟,何同志,别光当学术机器人,你该休息休息了。”
何敬修没见过吕思源这么开心的样子。
“怎么?遇到什么喜事了?是你的集成SiGe器件与传统cmoS电路兼容工艺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了?”
吕思源白了他一眼,“你倒是知道怎么扫兴的。”
他坐到何敬修的办公桌对面,语气带着几分兴奋:“我刚刚去图书馆找资料,碰巧看到一个大一新生正专注地看着最新一期德文期刊——就是前几天刚出的《Zeitschrift fur mikroelektronik und hochfrequenztechnik》。然后……”
“等等,你是不是说错了,大一新生?”何敬修皱眉,惊讶地看向吕思源。
谁家大一新生看那玩意儿?
就算是研一学生在那儿翻两页,他都得夸一句“不错,挺上进”。
所以——
何敬修眯了眯眼,目光上下打量了吕思源整整一分钟,眼神里写满了:“你该不会是最近太累,眼神出问题了吧?”
不应该啊。
吕思源才六十岁,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正当壮年,少说还能干到九十岁,哪能现在就开始说糊话了?
“你先听我说!”吕思源看着他那副狐疑的眼神,倒是一点也没生气,反而笑得更愉快了。
这种反应才对嘛——
如果何敬修听了就信,他反倒要怀疑对方是不是老糊涂了。
毕竟,发现千里马的可不是他何敬修。
“那个大一新生,居然看得懂,而且现场给我翻译了四页,一个小时!”吕思源伸出一根手指,来回晃了晃,语气中满是惊讶和骄傲,“我再说一遍——一个小时。”
何敬修皱眉不解,“一个小时翻四页?若是普通翻译员,尤其是对专业术语熟悉的,翻个初稿也不算太难吧?”
吕思源得意地摇头,“这可不是普通的初稿,她的译文质量高到几乎可以直接用作定稿,几乎无需修改。更难得的是,她还能针对重要数据和图表,现场写出详细注解,显示出超乎年龄的专业理解力。”
“怎么可能!”
何敬修现在可以确定,吕思源最近被兼容工艺的研究搞得脑子有些老糊涂了。
瞧瞧,都开始白日做梦了!
“骗你有什么好处?又不能让我的研究立马突破,获得重大进展!”吕思源毫不在意,反倒笑得更开怀,“她的翻译速度真的快得惊人,几乎能当场讲解给我听。”
“等等,我们好好捋捋。你说的是,翻译,德文,专业论文。”
吕思源点头。
“是德文,不是英文。”
吕思源再次点头。
“老吕,你要清楚一点,现在这年头,能看懂德文科研期刊的学生少之又少。”
吕思源猛点头。
他当然知道,不然——
何至于高兴成这样,一到基地马上就来找他分享喜悦。
何敬修皱了皱眉,“所以,大一女生看德文期刊,还能翻译?别开玩笑了。”
吕思源笑得更灿烂了,手指轻敲着桌面:“正因为少,所以才值得一提。你不知道,她德语水平几乎接近母语,那翻译出来的稿子,甚至连一些专业术语和科研逻辑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简直像个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
科学解释不了的,还有……玄学。
“你说得这么玄乎了,还不如直接说对方孟婆汤没喝干净……”
带着前世的记忆,精忠报国来了。
“这,也不是不行。”
吕思源正色道:“老何,你得明白,作为老牌工业国家,德国在微电子领域一直走在前沿。我们这里一直苦于缺乏能准确翻译这些最新科研论文的人手,学习进度因此受限。现在好了,这孩子一肩挑起重任,速度惊人,质量更是远超预期。我甚至开始期待她的未来。”
何敬修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说:“要真是这样,那她的潜力绝对非同一般。”
吕思源点头道:“我已通知她明天到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三楼报到,顺便熟悉环境。若表现出色,后续完全可以加入我的最新项目。”
“叫什么名字?”
“姜蕴宁。”
何敬修抬头,眉头微微一挑,眼神中闪过一丝错愕,“是她?”
“怎么?”
何敬修眼神变得复杂起来,轻声说道:“所以,你是说,她不仅语言能力突出,科研素养也非同一般?”
“没错。”吕思源点头,笑容更灿烂。
何敬修缓缓说道:“前些天,我看到媒体对她的采访,还特地打电话给技术局,把她列入重点观察档案。没想到,你这边就已经下手了。”
吕思源得意一笑。
人才到哪里都是香饽饽,迟疑一秒就是对她聪明才智的不尊重。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