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自己并非这方面的技术专家,转头看向陷入沉思的米勒——冷却系统专家。
对方眉头紧锁,明显在认真思索刚才的内容。
施密特心里顿时有数,姜蕴宁刚才说的话并不是随便回答,敷衍了事,而是真的提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
会议室内气氛变得微妙,众人心思各异。
施密特暗自清楚,这场谈判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严峻。
他轻咳一声,微笑着说:“看来,我们需要更认真地审视这些建议。”
米勒对上施密特的视线,缓缓点头,表情前所未有地严肃。
他沉思片刻,抬头看向站在前方的姜蕴宁,语气郑重:
“请问,前馈预测模块……您是怎么构建的?”
姜蕴宁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转身提笔,在白板干净利落地画着线条,“以现有系统为基础,我建议在主反馈回路之外,增设一条高灵敏度的前馈链路,基于温度、载流密度以及电磁扰动进行多参数动态监测。”
她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勾勒出结构框图,“通过模型预测机制提前识别异常趋势,再辅以自适应调节控制,实现响应超前修正。”
姜蕴宁的意思很明确:
目前德方系统仅靠传统反馈机制,也就是“温度变化后才开始调整”,反应太慢了,容易导致系统运行超出临界点。而她提出的方法是——
基于温度、载流密度和电磁扰动等多参数构建前馈预测模型,在系统临近异常前就进行提前调节。就像天气预报预测气温会上升,空调提前启动,不等屋里热了才开。
这种“前馈调控机制”能够有效减缓超导系统的应力波动,防止失超发生。
“如果你们仍坚持单级反馈,五百毫秒的滞后将持续构成风险点。相反,若将预测响应时间提前至两百毫秒以内,可显着缓解热冲击,降低失超风险。”
她顿了顿,目光淡淡地扫过几位德国专家,“你们的系统架构我基本了解了,等下我可以给一份我那套散热模型的简化版。你们评估一下兼容性,再决定要不要用。”
白板前的她语气平稳克制,却字字掷地有声,像铁锤落在桌面,干脆利落。
姜蕴宁深知,那套最初在军工基地搭建的多阶动态散热模型早已被列入涉密技术范围,不可能在这里使用半分。
但她也从未打算照搬。
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她抽取关键理论结构,结合公开科研资料,重新设计出一套民用向的“简化版”模型。核心框架与逻辑保持先进,但技术细节已脱敏,安全合规,适用于当前项目的工程环境。
这话一出口,落在几位德国专家耳中,无异于一记闷雷——“系统架构”?她竟然说她“基本了解了”?
他们来华的真实意图,从来都不是协议上写的“技术共享”,而是“项目销售”——卖设备、卖方案,至于核心技术,当然是只字不提。
若是,连吃饭的本事都全盘托出,那生意还怎么做?直接送人当慈善好了。
可现在局面却似乎有些反转——
姜蕴宁这番话的意思,分明就是:你们拿出来的技术,我已经摸得透透的了。
简直像是翻开他们压箱底的机密,在大庭广众之下,淡淡地点评了一句:也就这样吧。
有种底裤被扒得一干二净的尴尬感。
最关键的是,你根本没法怼人家轻慢——人家真指出了你的问题,还递上了解决方案。
对本国技术人员,姜蕴宁态度和颜悦色;但面对那些看不起我们的所谓外国专家,她一向态度冷漠,哪边脸疼就往哪边怼。
对面那几位专家陷入沉思,有的眉头紧蹙,有的干脆停了笔。
翻译助理正在费力跟上姜蕴宁的语速,磕磕碰碰地将技术术语拼凑出口,才终于将姜蕴宁与德国专家的对话翻译了大概。
这下,连杜怀中都抽着嘴角。
他强忍着没有转头看身后的技术部众人。
他不确定此刻应该震惊,还是开始担心德方脸上的表情会不会挂不住。
而此时,坐在后排的己方技术人员,也看着站在前方的姜蕴宁陷入了沉思——我们什么时候清楚地识别出了这个问题,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了?
他们几个面面相觑。
到底是谁?
背着他们偷偷研究并且献计?
散热模型的简化版?
——听都没听过。
“那双层缓冲机制又是怎么做?”米勒问。
姜蕴宁微微一笑,未正面回答米勒的问题,反而将桌上的协议推向德国专家们,“如果仍按之前的协议继续合作,恐怕意义不大。你们的系统,我花点时间也能复制,尤其是五百毫秒的反馈延迟问题,我已有切实的解决方案,而你们目前尚未攻克。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合作的价值值得重新评估。”
这时,会议室内的气氛已经悄然变化。
杜怀中听到这里,真恨不得站起身来鼓掌!
姜蕴宁的话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如今供需双方的角色已经彻底转换。想要真正实现合作,德方必须拿出诚意。
米勒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深知,既然对方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模型来解决温控难题,必然对核心的低温冷却控制系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若德方想要获得这套先进的优化方案,必然要拿出足以匹配的核心技术来交换,比如——高纯度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
毕竟,温控瓶颈一旦突破,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升都是质的飞跃。
而且,温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远不止于眼前的超导系统。无论是高能粒子加速器、深空探测器,还是高精密医疗设备,温控系统始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环节。
这意味着——谁掌握了更先进、更稳定的温控技术,谁就有可能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率先突破。
对德方而言,这不再是单一项目的合作问题,而是技术话语权的博弈。
姜蕴宁没有点破,但她话语间的从容与自信,早已说明一切。
“当然,你们肯定还需要时间去考虑,所以,今天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