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如饥似渴地看书,直到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她才意犹未尽地合上书本。
她动作利落地收起书本,和林晚晚打了招呼,挎上书包就往外走,去找姜可心。
姜可心还在收书包,一抬头便看到窗边的姜蕴宁静静站着等她。她眼睛一亮,立刻加快了动作,三两下把东西收拾好,背起书包快步走出教室,笑嘻嘻地打趣道,“姐,你不是今天带着那群德国专家溜大街吗?咋有时间来学校啦?”
“啥溜大街啊,我是带他们去接受华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姜蕴宁翻了个白眼,一边从书包里摸出一个袋子递过去,“给,清姨那里买的,我一看到就觉得非常适合你。”
姜可心低头打开袋子,眼前是一件柔嫩如樱花般的少女粉旗袍。
旗袍上的绣花极为精致,是一枝含苞待放的海棠,花瓣微卷,宛若春风拂过枝头,清雅中自带几分活泼灵动。衣领线条修长,温婉端正,肩颈衔接处裁剪得恰到好处,勾勒出少女清丽的轮廓。腰身收束自然,线条流畅,既有古典旗袍的婉约之美,又融入青春的轻盈与俏丽。
整件旗袍选用上乘素缎,质地轻柔细腻,色泽柔和温润,仿佛薄雾笼月,带着几分不可捉摸的清贵感。指尖触碰之处,如水般滑腻,仿佛能在掌心流动。
少女粉的底色衬得那海棠更添一分柔情,整件衣裳虽素雅,却藏不住细节里的精致与格调,仿佛就是为春日的少女量身定制的温柔。
她怔了怔,抬头看姜蕴宁,语气里带着些许小女生特有的羞涩,“这么甜的颜色,我穿,会不会不太适合?”
“正好适合你。”姜蕴宁语气笃定,“十五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别老穿黑白灰。换些鲜艳一点的颜色,人都明亮了几分。”
说到这儿她语气有些古怪,“时代明明发展得越来越快,按理说应该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有活力才对。可现在走在大街上一看,大家穿得比建国前还单调,黑白灰一水儿齐。”
“知道啦~”姜可心声音拉长,撒娇似地轻哼一声,把旗袍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包里,“对了姐,最近学校新开了个主持人培训选修课,我报了名。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啥,现在就想看着什么感兴趣都先试试。”
姜蕴宁点点头,认真道:“你的外形条件不错,气质清新,普通话也好,人也有亲和力,往舞台方向发展,你确实有优势。去试试,试多了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什么。”
姜可心被夸得心花怒放,脸上飞起一抹红晕,又有些羞涩地挠了挠头,“嘿嘿,没想到在姐姐的眼里,我身上有这么多优点呀。”
姜蕴宁顿了一下,唇角轻轻弯起,“我说的是事实,又不是在哄你。你一直都挺好的,只是以前总不自信。”
姜可心愣了愣,眼底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惊讶,随后像是被鼓励到了似的,眼神都亮了几分,“那我更要加油了,坚决不能让你失望!”
“不是不能让我失望,而是你不能辜负自己。”姜蕴宁拍了拍她的肩,语气温柔却带着一丝坚定,“你一直都很好,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姜可心听着,心头仿佛被一股暖意包裹,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她突然想,这样的姐姐,就像光一样——温柔又坚定,照亮别人的同时,却从不炫耀自己。
“对了,英语要认真学。”
“姐姐怎么单拎英语出来说?我还以为你会说,好好学习,是所有科目都要好好学。”姜可心一边嘀咕,一边好奇地看她。
姜蕴宁微微一笑,眼神认真了几分,“当然是每一门课都该认真学好,但英语,尤其重要。将来如果你真的有机会站上了更大的舞台,我希望你不仅能讲给国人听,更能用世界听得懂的方式,把我们华国的文化传递出去。”
说到这儿,姜蕴宁这个学习狂魔在疯狂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在网络上了解到,隔壁棒子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有系统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尤其热衷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在文化包装和国际宣传方面动作频频,尤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前,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姜蕴宁对于韩国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行为是认可的。(作者君先说清楚:不包括那些抢注的文化。)
华夏是泱泱大国,文明绵延五千年,留下的精华璀璨如星。真正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祖宗留下来这些珍宝若不好好守着、传递下去,等到时候被别人抢了去,再改头换面地端出去,哪天被后人指着鼻子骂“连祖宗的东西都护不住”,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文化不是封在玻璃柜里的古董,不是束之高阁的藏书,而是应该被拿出来,让世界看见、听见,能触摸、可理解、走入生活的活着的传承。
现在的姜可心还只是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尚未真正意识到——当一个人把能力用在对的地方,她所能释放出的能量,会有多么惊人。
姜蕴宁顿了顿,又补充道:“语言是桥梁,你掌握得越多,你看到的世界就越广。不要怕说错,敢开口是第一步。要记住,你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还有你身后的家、学校,甚至整个国家。”
姜可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也认真起来,“我记住了,姐。”
她心里泛起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就像在漫长而迷茫的夜路上,忽然看见了远方亮起的一束光,不刺眼,却坚定,照亮了她尚未想清楚的未来。
她看向姐姐的眼神也不自觉变得更认真了几分。明明是同龄人,有时候却觉得,姐姐像是站在更高的地方,眼界更远,思维也更深——仿佛她早已穿越了那些迷茫的年岁,走在了更清晰的方向上。
阳光斜照在走廊上,两个少女的影子交叠拉长,落在回家的路上,像未来一样——既真实,又遥远,却一步一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