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景明,朔风渐息,宗庙之内香烟缭绕,礼器森然。是日,太上皇解全女帝与盛宁女帝携宗室诸王、勋贵重臣,亲临太庙祭祖,以昭敬天法祖之心,以固邦本绵延之基。
辰时初刻,太庙外朱门缓缓开启,仪仗整肃,乐声低昂。太上皇解全女帝一袭玄色绣日月山河纹礼服,虽已退位,眉宇间仍透着久经岁月沉淀的威仪;盛宁女帝身着明黄十二章纹祭服,步履沉稳,神色庄穆,尽显一代帝王的肃穆之态。二圣并肩而行,身后紧随宗室诸王——安王、归王、秦王、晋王、唐王、商王、代王皆衣蟒袍,按长幼序次排列,身姿挺拔,面含敬色;宿国公与燕王虽为异姓勋贵与远支宗亲,亦身着朝服,步履庄重,紧随其后。
入太庙正门,穿过戟门,至享殿之前。殿内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神位,檀香袅袅,烛火明明,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与敬畏。赞礼官高声唱喏:“祭礼始——”
盥洗礼毕,二圣率先上前,盛宁女帝执圭,太上皇解全女帝捧帛,于香案前肃立。礼官诵祝文,其声朗朗,历数先祖开疆拓土、定国安邦之功绩,祈愿社稷永固、百姓安康,言辞恳切,闻者动容。诸王与公侯皆垂首静立,屏息凝神,仿佛能透过时空,感受先祖们当年的雄才大略与艰辛付出。
初献、亚献、终献之礼有序进行。盛宁女帝亲奠酒,太上女帝助奠,动作一丝不苟,尽显礼制之严谨。诸王按爵位高低,依次上前祭拜,每一个俯身、每一次叩首,皆合礼仪法度,无半分轻慢。安王沉稳持重,祭拜时神色凝重;秦王英气勃发,却也敛去锋芒,唯余恭敬;商王精于商事,此刻亦收敛起市井气息,尽显宗室风范。宿国公手握兵权,燕王久镇边地,二人虽习性不同,此刻同怀敬畏,共致诚心。
祭礼之中,乐舞相伴。佾舞生执羽龠,按八佾之制起舞,动作整齐划一,进退有度,舞尽礼乐之庄重;乐师奏《清庙》之章,乐声古朴悠远,荡涤人心,仿佛在与先祖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礼至尾声,二圣率诸王及众臣于殿外广场行望燎礼,将祝版、帛书等祭品置于燎炉之中,火焰升腾,青烟直上,似将众人的祈愿送达九天之上。
待礼毕,二圣转身,目光扫过身后的宗室与重臣。太上皇解全女帝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宗庙之祭,非独追思先祖,更在警醒后人。今日齐聚于此,当念先祖创业之难,当思守成之重。”盛宁女帝颔首附和:“姑皇所言极是。宗室同心,君臣协力,方不负先祖所托,不负万民所望。”
诸王与公侯齐声应诺:“谨遵圣谕!”声震太庙,久久回荡。
当日午后,祭礼方告结束。二圣携众人离庙,仪仗返程,沿途百姓皆肃立行礼。此次太庙祭祖,不仅是一场遵循古制的礼仪盛典,更彰显了双圣同德、宗室同心的气象——以先祖之精神为指引,以宗庙之肃穆为警戒,共护江山万里,同佑盛世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