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标立下后的几天,溪流南岸一片寂静,再未见林岩部族人的身影。但刘远洋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沉默并不意味着接受,也可能是在酝酿着什么。
这天清晨,刘洛依在例行检查营地外围的预警装置时,发现溪流边界处有些异样。她立刻唤来了刘远洋。
两人隐蔽在树丛后望去,只见对岸的巨石下,整齐地摆放着几样东西:两张处理得相当柔软完整的鹿皮,一大捆晒干的、散发着独特清香的草药,还有几块用大树叶包裹着的、色泽暗红的块状物。
东西就放在界限之外,旁边没有任何人影。
“这是……”刘洛依有些疑惑。
“礼物?还是试探?”刘远洋目光微凝。他仔细观察着那些物品,鹿皮是上好的物资,那捆草药里有好几种是刘洛依药典里标注稀缺的,而那几块暗红色的东西,他辨认了一下,似乎是某种富含矿物质的……泥土?或者说,是未经提炼的粗糙矿石?
他心中一动。难道林岩部在用这种方式,回应他之前的划界,并尝试进行接触?
“他们想交换。”刘洛依也看出了端倪,轻声道,“用他们的东西,换我们的东西。”
这是一个信号。对方在承认界限的同时,也伸出了橄榄枝,或者说,是表达了需求。纯粹的武力威慑只能带来暂时的和平,而基于利益的交换,或许能建立更长久、更稳固的关系。
刘远洋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他返回营地,取来了一些东西:几条肥硕的熏鱼,一小罐提炼得雪白晶莹的细盐,还有几包刘洛依配置的、用于治疗常见腹泻和外伤的成药。他将这些物品放在界限的自己这一侧,与对岸的礼物遥遥相对。
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或图案,只是用行动表明:交换,可以。
做完这一切,他便和刘洛依退回了林中,暗中观察。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对岸的树丛一阵晃动,岩爪带着两个人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他们先是警惕地看了看北岸,确认没有埋伏后,才快步走到界限处。
当看到刘远洋留下的熏鱼、细盐和药包时,岩爪三人的眼睛顿时亮了。熏鱼的香气诱人,雪白的细盐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纯净,而那些用树皮纸包好的药粉,更是透着一种令人安心的神秘感。
岩爪拿起一包药粉,凑到鼻尖闻了闻,又看了看上面刘洛依用木炭画的、代表治疗腹泻的简易符号(一个捂着肚子蹲下的小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对着同伴激动地说了几句,然后郑重地将北岸的东西全部收起,同时将他们带来的鹿皮、草药和矿石也向前推了推,明确表示了交换完成。
临走前,岩爪还对着北岸的丛林,学着刘远洋之前的样子,笨拙地抱了抱拳,这才迅速离去。
第一次无声的贸易,顺利完成。
这次成功的交换,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原始的“边境贸易”变得规律起来。每隔几天,林岩部的人便会将一些东西放在界限处,有时是兽肉、兽皮,有时是罕见的草药,有时是那种暗红色的矿石。而刘远洋则会根据对方物品的价值,回赠以熏肉、细盐、成药,偶尔也会加上一件改进后的小工具,比如一个更省力的石斧绑柄,或者一个编织更紧密的渔网。
刘远洋严格控制着技术输出的深度,绝不涉及核心的武器制造。他交换出去的,多是能立刻提升对方生活品质,却又不会显着增强其武力的小技巧。
而林岩部似乎也满足于此。他们最感兴趣的,恰恰是细盐、成药和这些能省时省力的小工具。对于弓箭,他们虽然眼热,却也从不敢在交易中提及。
在一次交易中,刘远洋特意用手指着那种暗红色的矿石,又指了指地面,做了一个向下挖掘和“更多”的手势。
岩爪看懂了,他思考了一下,然后指向雨林更深的南方,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又用力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带来的矿石,表示他们只能提供这些。
南方?刘远洋记下了这个信息。看来,这种矿石的源头,似乎在南边某个让林岩部都感到忌惮的地方。
交易在沉默中进行,却在悄然改变着双方的关系。纯粹的警惕与对抗,逐渐掺杂进了一丝基于实际利益的各取所需。望北坡获得了稳定的皮毛、药材和潜在的矿产资源,而林岩部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一种脆弱的、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上的共生关系,在这片雨林的边界线上,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