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走了。
她带走了满心的震撼和一份足以让cIA总部重新评估整个对华策略的报告。
而贺凡的生活,则恢复了平静。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贺凡看着桌上那本《孙子兵法》,若有所思。
他知道,这次交锋,只是一个开始。
大洋彼岸的那头猛兽,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试探和博弈。
他必须加快自己的脚步了。
无论是“伏羲”的完善,还是“龙芯”的崛起,都需要时间和海量的资源。
而目前,能为他稳定提供这一切的,依旧是“凡尘”这个现金牛和舆论阵地。
春节临近了。
这是华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也是各大电视台,尤其是央视春晚,竞争最激烈的时刻。
《我和我的祖国》在国庆晚会上的巨大成功,让央视春晚的总导演,对贺凡这个名字,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几乎是第一时间,春晚导演组的邀请函,就送到了国防大学龙校长的案头。
邀请函的内容,诚意十足。
他们不仅希望贺凡能为今年的春晚,再次创作一首“压轴级别”的主题歌曲。
更希望,贺凡本人,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亲自演唱。
在他们看来,贺凡如今的人气、形象和国民度,足以撑起春晚“零点敲钟”前,那个最黄金的节目时段。
这个邀请,对于任何一个艺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一步登天的荣耀。
龙校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贺凡。
贺凡的回答,却出乎了他的意料。
“校长,歌我可以写。”贺凡说道,“但我本人,就不上台了。”
“为什么?”龙校长有些不解,“这可是春晚,是向全国人民展示我们国防大学学员风采的最好机会。”
“因为,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学生。”贺凡的回答,很认真,“我的主业,是学习和科研,不是当明星。而且……”
他笑了笑,“聚光灯,应该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龙校长看着贺凡清澈而坚定的眼神,瞬间明白了。
这个年轻人,对名利,有着一种近乎可怕的清醒和克制。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在什么位置。
“好,我尊重你的决定。”龙校长欣慰地点了点头,“学校为你骄傲。”
拒绝了登台的邀请,但创作的任务,贺凡接了下来。
写一首什么样的歌,才能配得上春晚这个舞台?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思考了整整一天。
最终,他打开了系统商城。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恢弘大气的歌曲,掠过那些喜庆热闹的歌曲。
最后,定格在了一首,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最质朴,也最动人情感的歌曲上。
它的名字,叫《常回家看看》。
……
与此同时,“凡尘工作室”主办的第一届“华夏风”原创音乐大赛,也进行到了最火热的阶段。
经过关山老师和他的团队,长达一个月的海选。
上万首投稿中,有十首作品,脱颖而出,进入了最终的决赛。
决赛的形式,将通过一场网络直播晚会来进行。
而这场晚会最大的看点,除了十首优秀的原创歌曲。
还有,贺凡将作为“特邀表演嘉宾”,在这场晚会上,首唱他为央视春晚创作的,那首神秘的新歌。
这个消息一出,全网沸腾。
无数人翘首以盼。
“贺神终于要出新歌了!”
“华夏风大赛总决赛,加上贺神新歌首唱,这简直是神仙打架啊!”
“我倒要看看,这次贺神,又能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作品来。”
决赛当晚。
“凡尘工作室”联合b站,共同举办的直播晚会,在线人数,轻松突破了五千万。
这个数据,已经堪比一线卫视的跨年晚会。
十位从海选中杀出的年轻音乐人,轮番登场。
他们带来的作品,风格各异。
有化用古词牌,写出潇洒江湖的《临江仙》。
有融合了昆曲元素,唱尽儿女情长的《牡丹亭外》。
也有用摇滚的方式,去诠释金戈铁马的《破阵子》。
……
每一首歌,都质量上乘,充满了灵气。
让所有观看直播的观众,都大呼过瘾。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除了口水情歌,华夏风,还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场大赛,真正地,为沉闷已久的乐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清流。
也让“凡尘工作室”,在“品质”之外,又多了一个“行业领路人”的标签。
在所有选手表演完毕后。
万众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主持人用无比激动的声音,高声宣布:“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本届大赛的发起人,贺凡先生,为我们带来他为本届央视春晚创作的全新单曲——《常回家看看》!”
舞台的灯光暗下。
没有华丽的乐队,没有炫酷的特效。
只有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
贺凡穿着一身简单的白色毛衣,抱着一把木吉他,安静地坐在高脚凳上。
他今天的形象,不像个军人,也不像个巨星,就像一个邻家的大男孩。
他对着镜头,轻轻地笑了笑。
“这首歌,写给每一个在外面辛苦打拼的普通人。”
“写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简单的几句话,瞬间让直播间的气氛,变得温暖而又宁静。
他拨动了吉他弦。
一段简单、质朴,却无比温暖的和弦,缓缓流出。
然后,他开口唱了。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他的声音,没有用任何技巧。
就像在跟你拉家常,在跟你聊天。
那大白话一样的歌词,简单到甚至有些“土气”。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歌词,这样质朴的旋律。
在贺凡那充满了真挚情感的嗓音演绎下,却拥有了一种直击人心的,最强大的力量。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直播间的弹幕,在这一刻,诡异地减少了。
不是因为没人看。
而是因为,所有正在看的人,都看得,听得入了神。
无数正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的年轻人,想起了远方的父母。
为生活奔波的中年人,想起了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的那个家。
无数正在异乡打拼的游子,在这一刻,眼眶都红了。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贺凡的歌声,像一把钥匙。
打开了每一个人心中,那扇关于“家”的,最柔软的门。
门里,是父母的白发,是童年的味道,是无论你走多远,都永远在等你回去的,那个港湾。
当他唱到最后一句——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直播间里,弹幕彻底爆炸了。
但不再是“卧槽”、“牛逼”。
而是一片泪流满面的表情,和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我哭了,我一个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在办公室里哭得像个傻子。”
“我现在就去买票!我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
“这首歌,不应该上春晚。它应该被刻进我们每个人的dNA里!”
“贺神,谢谢你。谢谢你提醒我们,别走得太快,忘了为什么出发。”
这首歌,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华丽的辞藻。
但它引起的共鸣,更加深刻,更加普及。
因为它触碰到的,是华夏文化里,最核心也最温暖的那个字——
家。
晚会结束后,《常回家看看》的录音室版本,同步上线。
一夜之间,下载量破亿。
它成了这个春节,当之无愧的“主题曲”。
而央视春晚的导演组,在听完这首歌后,总导演张谋沉默了良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
“这个节目,放到零点敲钟后,作为整场晚会的压轴。让这首歌,陪着全国人民,一起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让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能听着这首歌,踏上回家的路。”
贺凡又一次用他的作品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情感。
他没有登上春晚的舞台。
但他的歌声,却在那个万家团圆的夜晚,温暖了整个华夏。
而他本人,在完成这一切后,便悄然回到了蜀城的家中。
他推开门,闻到了厨房里飘来的熟悉饭菜香。
张兰正在厨房里忙碌,贺建国在客厅里看着报纸。
看到他回来,两人都露出了最开心的笑容。
“回来啦?快洗手,准备吃饭。”
贺凡笑着点了点头。
“嗯,我回来了。”
这一刻,他不是什么“国士无双”,也不是什么“文娱之王”。
他只是一个回了家的普普通通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