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残余母舰的沉默,比疯狂的进攻更让人不安。它如同受伤的毒蛇,盘踞在火星轨道外侧,既不撤退,也不发动大规模攻击,只是偶尔派出小股侦察舰骚扰人类的修复工作,或是用强大的扫描波反复探测地球的防御弱点。
这种反常的举动让UdF高层充满了疑虑。陈麒召集了最顶尖的战略分析师和心理学家(包括状态稍好的楚风),试图解读敌人的意图。
“它们在等待。”楚风看着母舰的能量波动图谱,分析道,“主力舰队意外覆灭,这艘母舰的指挥官可能权限不足,或者在评估我们的真实实力。它们在等援军?或者在等我们内部出现问题?”
“另一种可能,”一位战略分析师补充,“它们在研究我们。特别是…林凡将军最后使用的那种力量,以及‘星标’和奇点技术。它们可能意识到强攻代价太大,转而寻求技术破解或更高效的毁灭方式。”
陈麒认同这些分析。这艘母舰就像一个沉默的考官,在观察着人类的韧性和技术底牌。任何一丝破绽,都可能引来致命的打击。
压力从明处转到了暗处。UdF不得不在修复创伤、维持内部稳定的同时,时刻提防着那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麒调整了防御策略。他命令部队采取“刺猬”战术,加固核心防御节点,减少不必要的出击,示敌以弱,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遗迹探索上。他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沉默期”,尽可能多地挖掘远古守望者留下的遗产。
“星标”的修复工作取得了突破。技术团队发现,虽然“星标”本身因过载而核心受损,但它与各遗迹之间的能量共鸣网络并未完全断裂。通过激活其他遗迹的辅助节点,可以逐步为“星标”充能,缓慢恢复其功能。这需要时间,但至少有了方向。
另一方面,对林凡下落的搜索从未停止。楚风的感应时断时续,指向一个极其诡异的、非正常空间的坐标区域。赵雨团队据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林凡可能没有被奇点彻底毁灭,而是因为其特殊的能量体质和最后时刻的守护意志共鸣,被卷入了因奇点爆炸而产生的、尚未完全平复的时空褶皱或维度间隙中。
那里可能是生命的禁区,也可能是…通往其他宇宙或时间线的窗口。
这个假设给了陈麒一丝微弱的希望,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无力感。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跨维度或时空搜救。
他只能将这份牵挂深埋心底,将精力集中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
他巡视着一个个重建中的防御工事,看望受伤的士兵,与科学家们讨论技术难题。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沉稳、冷静、仿佛永不疲惫。
只有极少数亲近的人才能发现,他鬓角的白发增多了,眼神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沉重也更加浓郁。
沉默的威胁,如同慢性毒药,考验着整个文明的神经,也煎熬着这位领袖的内心。
他知道,这场无声的对峙不会持续太久。敌人失去耐心,或者人类露出破绽的那一刻,就是最终审判来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