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还未放下,炭笔已不再指向东方。
它被我搁在案角,离那张尚未干透的地图三指宽——不多不少,正好够一只飞蛾扑上去停驻。这静室今晨无风,烛火却微微摇曳,仿佛有谁刚从门外掠过,又悄然隐去。
我未回头,只道:“哈维尔。”
他应声自屏后走出,靴底无声,披风却带起一丝尘味。那是昨夜巡营留下的痕迹,混着铁锈与枯草的气息,不刺鼻,却沉得压人胸口。
“你看见了。”我说。
“是。”他低声道,“威尔斯走得很稳,但左手始终贴着软甲内侧——不是护伤,是在按什么东西。”
我颔首。这不是第一次有人用身体的小动作藏住心事。古龙战争时,一个斥候总在汇报前轻抚左耳,后来才发现,他每次说话都在传递暗号。
“从今日起,盯住四位将军。”我声音不高,却像钉入石缝的楔子,“不动声色。”
哈维尔没有问为何独信他一人。他知道答案:忠诚不必说破,就像刀不出鞘,也能让人感到寒意。
他退下时脚步依旧平稳,只是临出门前,指尖在门框上停了半息——那是他在确认自己是否留下痕迹的习惯。我未点破,只看着烛芯爆了个灯花,火星溅落案面,烧焦一小片羊皮纸边缘。
那是灰喉谷的局部图,昨夜我亲手描过三次。
哈维尔的手段素来干净。
他不派新人,只调用旧部——那些曾在神国最北边陲熬过寒冬的老兵,脸上有冻疮留下的疤,眼里却无多余情绪。他们混入各营,或担水,或清厩,或整备箭矢,动作自然得如同早已存在多年。
第三日午后,他来了。
不是独自,而是带着一份看似寻常的军需清单。他将它放在桌上,袖口擦过炭笔,却未碰倒。
“威尔斯今日申时独自出营,往东山坳去了。”他语调平缓,像在陈述天气,“未带侍从,只佩短剑。”
我抬眼:“东山坳?”
“离东部山路起点两里,靠近废弃猎户小屋。”他顿了顿,“按理说,他该在营中核对明日补给。”
我未动,只用剑柄轻叩桌面——一下,两下,三下。节奏缓慢,如同心跳。
哈维尔继续:“他在小屋外停了十二息,转身时右手曾伸向腰后,但最终没掏东西出来。”
“十二息。”我重复,“足够看清一张纸,不够写完一封信。”
“正是。”他垂手而立,目光落在自己影子上,“更奇怪的是,他回来后换了靴子。”
我不语。
换靴子本无奇,战场上泥泞难行,谁不常换?可若是在无人处停留片刻便换靴,便是怕留下脚印。
“你觉得他怕什么?”我问。
“不是怕。”哈维尔摇头,“是谨慎。他以为没人会注意靴底泥色——可猎户小屋西侧是红土,我们营地全是黑壤。他带回来的泥,是红的。”
我终于起身,走到窗前。阳光斜照进来,映在他盾牌一角,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斑,恰好落在那张军需清单的空白处。
光斑移动得很慢,像某种活物在爬行。
“你打算怎么办?”他问。
“继续看。”我说,“别让他察觉你在看。”
他点头欲退,却被我拦住。
“靴子呢?”我问。
“已收好,在我帐中。”
“烧了。”我说,“连同他昨日用过的水杯一起。”
他眼神微动,终是应下。
这不是灭证,是试探——若威尔斯发现靴子和杯子消失,他会慌。若他不动声色,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第五日清晨,哈维尔再来时,手里多了一块布。
不是战报,不是地图,而是一块洗得发白的亚麻布,约莫手掌大小,边缘磨损严重,像是从旧衣上撕下来的。
“昨夜子时,威尔斯又去了东山坳。”他声音比前几日更低,“这次他带了东西——一块布,埋进了猎户小屋后的松树根下。”
我把布接过,触感粗糙,却有一股极淡的药香——不是疗伤药,是止血草晒干后的味道。这种草只长在东部山脊背阴面,且必须是岩石缝隙中才能存活。
“他知道我们会查。”我说,“所以他埋得浅,故意让松鼠刨出来一半。”
哈维尔皱眉。
“这不是藏东西。”我将布折好,放入袖中,“这是引我们去看。”
“什么意思?”
“他在等我们挖。”我望向窗外,晨雾未散,远处山影如鬼魅匍匐,“一旦我们动了那棵树,他就知道——我们在盯他。”
哈维尔沉默良久,忽然道:“那我们不如真挖。”
我转头看他。
“挖深些。”他声音平静,“挖到树根断裂为止。若底下真有什么,让它自己掉出来;若没有……”
他没说完。
但我懂。
若没有,就让威尔斯以为我们已知一切,逼他自己先乱。
这才是权谋最锋利的地方——不是你藏了什么,而是你怕我们发现你藏了什么。
当夜,我独自坐在静室,掌心贴着那块亚麻布。
它不再有药香,只剩汗渍浸透后的微潮。
哈维尔走前说了一句我没回应的话:
“您觉得,他会不会也在监控我们?”
我没有回答,因为答案已在桌上显现——炭笔不知何时倒了,笔尖朝下,刺入木桌半寸,像一根钉死命运的针。
此刻,门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不是哈维尔,也不是翁斯坦。
步伐节奏太快,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从容。
我未起身,只将亚麻布塞进火盆。
火焰吞没它的瞬间,布角蜷缩成黑色蝴蝶,翅膀扇动一次,便彻底熄灭。
门开了。
来人站在光影交界处,靴底沾着红土。
他开口,声音温和如旧:
“陛下,东部补给已备妥,是否现在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