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7月8日,得知人民革命军在马来半岛南部登陆的槟城华人、华侨在潜伏在当地的人民革命军官兵支持下,发动了起义。
此时的槟城,仅有一个营的印度土兵驻守,在得知人民革命军在马来半岛南部登陆的时候,想起最近流传被人民革命军俘虏之后,会被送往华夏各地挖矿,到时候生不如死。
还有,人民革命军最近还实行每占领一处,便全部没收英国政府和公民在当地的一切财产。
所以,这些英国殖民军的指挥官在华人起义之后,并没有想着怎么去镇压,而是当即组织当地的英国侨民乘坐槟城的炮艇还有英国商船逃往缅甸先避难。
于是,华人起义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槟城。
7月9日,由于一个师的人民革命军在槟城登陆,配合在柔佛州登陆的人民革命军,清扫整个马来半岛。
攻打马来半岛之始,人民革命军便宣布废除当地马来土着首领的一切特权,并宣布在马来半岛各民族、各种族一律平等。
这个剥夺特权政策让很多坐享特权的马来土着首领很不满,纷纷组织装备起来反抗人民革命军。
不过,这个举动并没有引来人民革命军对政策的更改,反而让参战的人民革命军官兵一下子兴奋起来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平叛作战,人民革命军占领了马来半岛全境,除了部分土着首领带着金银财宝搭乘船只,逃往缅甸之后,其他反抗军,全部被歼灭。
值得指出的是,马来半岛北部的暹罗国(又称泰国)在整个交战过程中严守中立,拒绝任何英国殖民军和马来土着官兵进入泰国。
人民革命军在马来半岛没收了英国政府和公民的财产达一亿两千万共和国银元,几乎将英国在这里经营几十年的家底给掏空了。
此外,在这一个多月的作战里,人民革命军破天荒地只击毙了人,但却抓获45万战俘,参战官兵平均每人抓获12名以上战俘。
以至于从大陆运移民过来的船,回去可以装载这些罪大恶极的战俘回国接受劳动教育,更让参战官兵一夜之间暴富起来。
后面听参战官兵回去讲,只要这些人敢于向路过的人民革命军抛掷石块,都要接受教育。
当然,还有不少土着平时经常欺负华人、华侨,这时候也是要接受审批的。
1899年7月20日,岳天代表中华共和国政府宣布,正式在马来半岛13万平方公里设立马六甲省,省会定在华人聚集的槟城,并组织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五省50万无地、少地农民编成十个垦殖师,进驻马来半岛各地。
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接连丢失,让英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当有人曝出,中华共和国政府原来只要槟城、新加坡、文莱三地,但被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拒绝之后,才又开战,占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
已经无力反击的英国人民愤怒了,于是在反对党和人民的怒骂声中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被迫辞职,由阿瑟·詹姆斯·贝尔福出任新首相,并开启跟中华共和国政府的和谈。
与此同时,迫于内外压力法国、俄国也相继同意跟中华共和国政府和谈。
这次和谈双方选择了在中立国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进行。
1899年8月2日,战争双方以及与战争双方攸关的国家美国、德国、奥匈帝国,三国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德国之所以出席这次会议,是因为德国借着这次英国的惨败,要求英国重新划分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作为俄国邻国,德国在与俄国瓜分波兰的时候,感觉有些意犹未尽,借着俄国的危机,准备敲诈一下俄国。
而奥匈帝国也是同样的想法,需要迫使俄国放弃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和影响力。
美国出席这个会议,则是要让各主要强国承认美国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并尽可能多地从英国、法国手里拿到更多的美洲利益。
英国、法国、俄国自然知道中华共和国之所以能打赢这场战争,离不开这三个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战争期间,美国一船一船地往华夏运送各种战略物资,而德国更直接以赔款的名义,大批资金资助中华共和国。
所以他们三国只能被迫接受这些投资人敲竹杠了,以便能够顺利结束这场战争。
首先,与会各国都承认了美国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和美国占有四国岛的事实,并承认中华共和国占有九州岛、北海道两地及其附属岛屿。
其次,英国、法国支持巴拿马独立运动,并同意将独立后的巴拿马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赞成美国在巴拿马运河驻军,两国不得干涉巴拿马内政外交。
最后,美国商品出口英国、法国在南美洲、非洲的殖民地,享受与两国同等关税。
三条条款公布之后,美国国内一片沸腾,特别是第三条,让美国资本家们陷入了狂欢。
美国在这场亚洲大战中,再一次赌对了,赚得盆满钵满。
接下来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诉求。
俄国政府迫于中华共和国、德国、奥匈三国在边境的压力,不得不大出血,同意将波兰最富饶的华沙等地数万平方公里划给德国,同时俄国承认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特殊地位,并撤离在巴尔干半岛一切俄国外交人员,不再出售武器给塞尔维亚人。
英国则是同意将英国控制的西南非洲沃尔维斯湾(今天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非洲乌干达南部等两地转让给德国,同时德国从维也纳会议之后,立即停止资助布尔人,并不允许布尔人利用德国的势力范围进行反英斗争。
这场亚洲大战虽然德国人一开始押错宝,但是威廉二世及时反转,最后不仅仅获得梦寐以求的华沙地区,还在非洲的殖民地得到进一步扩充,成为此次大战又一赢家。
因为,法国人事实上在战争中只是损失了大量财产还有大量的雇佣军,所以法国并未对德国、奥匈两国有多少让步。
为了将各国和谈结果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与会的中、美、德、奥匈、英、法、俄等七国于1899年8月17日,共同在维也纳签订了《1899年各国关于恢复彼此秩序的维也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