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当秦若云抱着“亏钱大计”在办公室里暗自偷笑时,她根本没有意识到——
眼前这群看似稚嫩的大学生新人,并不是“能力不行”。
他们更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海绵。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水分和环境,他们就能迅速吸收、膨胀,最终迸发出远超想象的力量。
毕竟,在职场里,那些如今被奉为“行业精英”的老人,当年不也是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少年?
区别无非是,他们熬过了更多项目的摔打与磨砺,肩膀被责任压弯,眼神被通宵磨暗,手速被需求文档榨干。
只是,当下的行业,却早已畸形到荒诞。
招聘启事里,光明正大地写着:
——“欢迎应届生,但需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要求独立带过项目,流水千万起步。”
——“需精通c++\/Java\/python\/Go\/Unity\/Unreal\/SqL\/Redis\/云计算\/AI……最好顺便懂美术,还能写策划案。”
——“能随时接受加班,最好周末没有生活。”
一条条要求写得冠冕堂皇,仿佛在塑造“全能战士”。
可说穿了,不过是赤裸裸的变相压榨。
行业逻辑冷酷到骨子里:
“一个三年经验的老员工,工资可能要两倍甚至三倍;而应届生呢?只要打着‘给你机会成长’的旗号,就能用白菜价收割。”
至于新人能不能胜任?不重要。
反正大学生年年有。
这一批撑不住,就让下一批上;这一茬磨废了,还有下一茬顶上。
于是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某种荒谬的“奇迹”——刚毕业的年轻人,被要求“毕业即三年工作经验”;
否则,你甚至没有资格被碾成一颗廉价的螺丝钉。
这,就是所谓的“行业奇迹”。
说白了,无非是用无限供给的人命,堆出来的一场残酷笑话。
然而,前途无量公司,却偏偏逆流而行。
凌风主持的招聘,条件离谱到——全员应届!
可他没有拿八股文去拷问人,更没有死盯履历的金光闪闪。
他看的,是相性,是性格,是人身上那一簇不愿被掐灭的火苗。
于是,被他筛选进来的这一批年轻人,几乎人人都带着清澈的眼神与真诚的笑容。
他们不是麻木到极点的“工具人”,也不是被行业压榨到油尽灯枯的老兵。
他们是怀揣热情、天真到可爱的“良家子弟”。
而正是这份单纯与热情,正悄然酝酿着一种惊人的力量。
他们的简历或许空空如也,但眼神里却闪烁着无限可能。
——或许不懂复杂的架构原理,但只要有人带一遍,就能死死记住;
——或许没写过大型游戏逻辑,但只要给出方向,他们就敢通宵攻克;
——或许会犯错、闹笑话,但正是这种“允许犯错”的空间,才是成长最宝贵的土壤。
给他们一点时间,他们会飞快成长;
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拼尽全力。
如果说大厂里的新人,是流水线上被拧紧的螺丝钉,
那么前途无量公司的新人,更像是一群野外放养的幼狼。
他们一开始笨拙、莽撞,但一旦磨牙长爪,就能咬出属于自己的血性。
两百个这样的新人,交到凌风手里,不啻于一支“布衣之师”。
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他们的逻辑与数理根基;
四年大学生活积累了他们的知识与自信;
而第一份工作,恰好落在一个没有压榨、没有鄙视的舞台上。
他们正站在“从书生到猛将”的转折点上。
只要给他们磨合的时间,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甚至足以改写整个行业的格局。
然而,可笑的是——
秦若云正站在二楼的玻璃走廊,双手抱胸,居高临下地看着楼下这群眼神清澈、脚步慌乱的新员工。
有人在摆弄工位的主机,结果电源键按了半天才开机;
有人兴奋得拍照发朋友圈,配文是“第一天上班,梦想开始的地方”;
还有人盯着零食区的自动饮料机,研究半天才敢按下第一瓶。
这一幕在外人看来,或许是青春与希望的开端。
可在秦若云眼里,却像是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小鹿乱撞。
她忍不住在心里暗笑:
“哈哈哈哈!就这?别说枪战大作了,怕是连咖啡机都要研究半天!这下稳了,必亏!”
然而,她根本没意识到——
这群看似青涩的大学生,才是未来最难以控制的“奇兵”。
等到他们真正磨炼出来的那一天,秦若云再想笑,恐怕就笑不出来了。
此时,这群初升的旭日,正围坐在凌风身边。
有的人双眼炯炯,像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少年学子;
有的人微微攥拳,像即将奔赴战场的新兵;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张又滚烫的热度。
白板上,凌风飞快画出简图,笔尖划过白板的“吱吱”声仿佛战鼓。
他的声音沉稳而热切:
“接下来的项目——《绝地求生》。你们要做的,就是在一片荒岛上,创造出一个‘真实的生存战场’。”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仿佛多了几分沉重。新人们的呼吸全都下意识急促起来。
而带领他们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行业大佬”,
而是凌风的老伙计:
——美术:王诚、纪墨。
——策划:诸葛明。
——程序:潘侠。
——音效:云婧。
——发行:卫翔。
他们曾是社畜泥潭里被压榨的“打工人”,也曾是被低薪外包折磨的“螺丝钉”,
但如今,却成了可以点亮一群少年的火种。
所以他们没有端架子,没有摆“前辈威风”,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新人群体,
像是哥哥姐姐一样,带着笑容,伸手去拉那一双双还青涩的手。
凌风没有按照常规,给每个人划定死板的岗位。
他轻轻一笑,话语却像一记惊雷:
“在这里,不需要你们照着老路走。
别怕自己‘不专业’,只要你喜欢,就去试!
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动力。”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有人眼睛骤然一亮:“我一直喜欢画画,但家里说画画没出路……我能试试UI吗?”
有人小心翼翼举手:“我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的,但其实最爱写剧情,能做策划吗?”
还有人憨憨挠头:“我玩游戏最喜欢听枪声和脚步声……要不我去音效组?”
一瞬间,气氛从拘谨变得炽热。
他们不再是面试时战战兢兢的“应届小白”,而是第一次有机会追逐兴趣的“逐梦少年”。
凌风看着他们,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他比谁都清楚:
——做不喜欢的事,三天就能磨光热情;
——可做的是心之所向,就算彻夜难眠,也会在梦里琢磨着“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于是,前辈们依次开口。
王诚大大咧咧地拍桌:“行啊!想画画的全跟我!别怕手抖,别怕丑,只要敢动笔,我就敢带!”
纪墨翻个白眼,却罕见地笑了:“UI也行,建模也行,反正你敢想,我就敢教。”
诸葛明叼着瓜子,摆出“老军师”的姿态:“策划可不是写作文。你们要来,就得做好被我连夜拉着讨论到鸡叫的准备!”
潘侠推了推眼镜,冷声吐槽:“写代码很苦,会被骂,但只要能熬下来,你学到的东西,绝对比课堂多。”
云婧摘下耳机,眼神格外认真:“音效不是敲敲打打,是用声音营造氛围。喜欢的,别怕没经验,我会手把手带。”
卫翔最夸张,直接一摊手:“发行这边……谁爱折腾社交、群聊、短视频,就来!你们造话题,我来推热度!”
笑声、呼喊声在会议室交织,场面热烈得像一群少年在分配一场“冒险游戏”里的角色。
凌风静静看着这一幕,眼中光芒逐渐炽烈。
他心里默默点头:
“这才是我要的团队。
不是麻木的螺丝钉,而是一群能在兴趣里燃烧的火苗。
只要点燃,他们就能照亮整个荒岛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