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白接过王铁柱递来的断辐条,指尖蹭了蹭断裂口,铁茬子扎手,像是谁在暗地里咬了一口。他蹲下身,把那截铁条往试验田边上一插,泥巴裹住半截,剩下一截歪头戳着天。
“车轴能换,路也能修。”他拍了拍手,“可菜要是不行,换八条腿的驴也白搭。”
王铁柱还喘着粗气,裤腿沾着泥,脸皱得像块晒干的饼:“可这菜……城里人真能看上?咱们村的土坷垃里长出来的,人家超市门口扫地的阿姨都嫌土味重。”
苏婉清从竹篮里抽出一张纸,铺在田埂上,笔尖一勾,三个大字跃出来:窑火鲜。她又在右下角添了两行小字——“批次001”,底下还画了个火印轮廓。
“土味重?”她抬眼,“咱们的土味是香的。你没见城里人吃饭,筷子一伸进碗里,先闻三秒才下嘴?他们不认土,认‘味儿正’。”
王铁柱挠头:“可这字……能当饭吃?”
“能。”李慕白指着那张纸,“人家王经理要的是‘标准’,不是‘土产’。咱们把菜装得像样,卡贴得齐全,包装厚实,让他一瞅就知道——这菜,有人管,有规矩。”
苏婉清点头:“我已经试了蜂蜡布,防潮又结实。今天就能裁五块,明天就能包第一批‘标杆菜’。”
“标杆菜?”王铁柱愣住。
“对。”李慕白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从今天起,灵田专供五十斤,只种黄瓜、青椒、紫茄,三日轮作,火土比例调到最高档。这菜不进菜市口,不走零贩,就为一个事——参标。”
王铁柱倒吸一口凉气:“你真要用那‘宝贝地’?万一……”
“万一翻车,我兜着。”李慕白咧嘴一笑,“可万一成了,咱们就不是送菜的,是供货的。”
苏婉清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忽然抬头:“记录卡得改。以前只写种植户和火土比例,现在得加采摘时间、质检人、运输人。每一筐都得能查到是谁摘的、谁验的、谁送的。”
“你还真当这是国营商店呢?”王铁柱嘀咕。
“就得当。”李慕白抓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划拉,“超市要的是‘放心’,不是‘便宜’。咱们拼不了价格,就拼‘让人挑不出毛病’。”
王铁柱盯着那根断辐条,忽然蹲下,拿手比了比:“这铁条……我拿去铁匠铺,看能不能打个备用的。万一路上再断,不至于推着瘸腿车晃悠。”
“行。”李慕白点头,“顺便问问,胶轮车轴能不能加根弹簧?颠得轻点,菜也少伤。”
“弹簧?”王铁柱瞪眼,“那不是汽车上才有的?咱这破车配得起?”
“配不起也得想。”李慕白把树枝往地上一扔,“人走路还知道拐弯,车不会,咱就得让它‘聪明’点。”
苏婉清收起纸笔,拎起篮子:“我回去重画包装样稿,字要大,火印要红,批次号得用黑墨印清楚。明天一早,我要看到五筐‘窑火鲜001’整装待发。”
王铁柱看着她走远,低声问:“她咋突然这么上心?”
“因为她知道,”李慕白望着苏婉清背影,“第一筐菜要是砸了,以后谁还信咱们能进城?”
夜里的李家土屋,油灯晃得人影在墙上乱跳。苏婉清坐在桌边,一笔一划描着“窑火鲜”三个字,笔锋带火,末尾那点真画成了火焰纹。李慕白在旁边列清单:灵田排产、大田补量、运输排班、质检流程。
“明天我亲自送。”他说。
“你?”王铁柱啃着窝头,“你不是说让我当‘时间官’?”
“你是调度,不是替死鬼。”李慕白头也不抬,“第一回见采购经理,得让对方觉得——这事儿,是认真在做,不是碰运气。”
苏婉清放下笔,吹了吹墨迹:“我跟你一起去。菜得当场开包,我得盯着质检流程。”
王铁柱咽下最后一口馍:“那我干啥?”
“修车。”李慕白抬头,“把胶轮车轴再紧一遍,换新衬布,筐底加软垫。明天天不亮,你得把车推到我家门口。”
王铁柱叹气:“合着我就一修车的?”
“修车的是功臣。”苏婉清笑,“没你,咱们连县城都摸不着边。”
李慕白把清单折好塞进衣兜:“记住,明天不管遇到啥,菜筐不能湿,时间不能晚,记录卡不能丢。这是命根子。”
天刚蒙蒙亮,雨就下来了。不大,但密,打在屋檐上像有人拿刷子扫。李慕白披着蓑衣,扛起第一筐“窑火鲜001”,苏婉清紧随其后,手里攥着五张记录卡。王铁柱推着胶轮车等在门口,车轴上了油,衬布换了新,筐底垫了干草。
“走!”李慕白一声令下,三人冒雨出发。
雨越下越急,土路开始打滑。王铁柱在前头探路,李慕白护着菜筐,苏婉清紧跟其后。走到村口石桥,老支书张大山正拄着拐杖在桥头踱步,见他们过来,抬手拦下。
“这么早?”他声音低沉。
“进城。”李慕白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老支书盯着那筐菜,伸手摸了摸蜂蜡布,又低头看了看筐底的火印。他沉默几秒,才开口:“慕白,这一筐菜,是咱村的门面。”
“我知道。”
“城里人精,不吃亏。”老支书目光扫过三人,“可你要记住,门面立住了,村里人才有路。立不住……别怪人家不认你。”
李慕白点头:“菜要是不行,我绝不赖账。”
老支书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伸手,把拐杖往泥地里一杵:“那……去吧。别给咱村丢人。”
雨还在下。三人重新上路,车轮碾过泥水,发出沉闷的咯吱声。王铁柱在前头拉,李慕白在后头推,苏婉清护着筐,生怕一颠把记录卡甩出去。
县城百货大楼后仓,门卫叼着烟,眼皮都没抬:“送菜的?放这儿,等通知。”
李慕白没动:“我们找王经理,约好了今天送标样。”
门卫翻白眼:“约了也得等。前面七八家等着呢,人家都有冷链车,你们拿个破胶轮车来,还好意思敲门?”
苏婉清上前一步,声音清亮:“我们菜没冷链,但有标准。每一筐都有记录卡,火土配方、采摘时间、质检人,全在上面。您要是不信,现在就能开包验。”
门卫愣了愣,刚要说话,旁边办公室门开了,一个穿蓝制服的中年男人走出来,手里夹着文件夹。
“吵啥?”他问。
“王经理!”李慕白立刻迎上,“我们是窑火村‘窑火鲜’合作社,来送招标样品。”
王经理扫了一眼胶轮车,眉头微皱:“乡下送的?”
“是。”李慕白打开筐,掀开蜂蜡布,“这是第一批‘标杆菜’,灵田专供,三日轮作,火土比例1:3,采摘时间今早五点,质检人苏婉清,运输人王铁柱。记录卡在这儿。”
王经理接过卡,翻了翻,又伸手捏起一片黄瓜叶,凑到鼻尖闻了闻。
他停顿两秒。
“这土味……”他抬头,“干净。”
李慕白笑了:“我们不用化肥,火土养地,蜂蜡护菜,人管得严,菜自然鲜。”
王经理点点头,把菜筐往边上一拉:“菜留下。记录卡我收了。等通知。”
他转身要走,忽然停下,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标签纸,贴在筐上,又拿笔在背面写了个“优”字,夹进文件夹最上层。
苏婉清看着那文件夹,低声说:“他收了记录卡。”
李慕白没说话,只看着王经理走进办公室,门关上。
王铁柱松了口气:“总算没被轰出来。”
“还没完。”李慕白盯着那扇门,“菜留下了,是第一步。可通知啥时候来,谁也不知道。”
苏婉清忽然拉了拉他袖子:“你看。”
李慕白顺着她目光看去,王经理的文件夹放在桌上,封面朝上,写着两个字:候选。
而“窑火鲜”的标签,正夹在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