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玥“生命修复”能力的初步显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另一颗石子,涟漪悄然扩散。皮家和宁家的大人们虽然表面上维持着日常的平静,但私下里的关注与守护却愈发细致入微。他们明白,孩子们成长的齿轮,正不可逆转地向着那条既定的命运轨道加速转动。
宁家书房:主动的邀约
星澜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察和推演。袁聆关于“钥匙低鸣”的确认,以及袁玥能力的确凿证据,促使他决定采取更积极的步骤。他将郗靖君和苏小满正式纳入了他的“研究”范围——以一种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
他找到郗靖君,没有提及预言,而是以探讨学术的口吻:“我构建了一个关于复杂系统能量流动与变量影响的模型,遇到一些逻辑上的瓶颈。你的思维方式独特,能否协助分析一下某些‘异常参数’的影响?” 他将模型中那个代表“损耗峰值”和隐藏“可能性”的模块,以高度抽象化的数学形式呈现出来。
同时,他通过汐瑶,委婉地向苏小满提出请求:“小满嫂子,星澜哥哥有个关于能量可视化的设想,觉得你的色彩感知和构图能力或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视角,想请你帮忙画一些……抽象的、代表不同‘状态’和‘可能性’的图示。”
星澜的请求严谨而克制,恰好对准了郗靖君的逻辑癖好和苏小满的艺术敏感。他们虽然觉得有些突然,但并未深想,只当是星澜又一次高深莫测的“研究项目”,出于对朋友(以及潜在家人)的信任和自身兴趣,都应承下来。
秘密基地的“校准”
周末,“星沙与聆海”迎来了更多的访客。除了星澜和袁聆,汐瑶和郗靖君也被叫了过来,美其名曰“课外实践”。星澜甚至带上了他的平板和便携式传感器。
星澜让郗靖君观察他沙画中能量流的走向,并记录任何他觉得“不自然”或“可以优化”的节点。他又让苏小满用素描本快速勾勒她“感觉”到的这片区域的能量氛围。
郗靖君起初有些疑惑,但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些由星澜引导的、仿佛具有生命的能量流上时,他那种洞察“规则缝隙”的天赋不由自主地被触发。
“这里,”他指着沙画中一个能量似乎有些“淤塞”的交叉点,“流向可以更平滑,如果引入一个微小的偏向参数,类似于流体力学中的……”
他拿起一根小树枝,按照自己的理解,极其轻微地拨动了一下沙粒。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原本略显滞涩的能量流,竟然真的顺着他的拨动,变得顺畅起来,甚至与周围环境的共鸣都增强了一丝!
星澜的传感器发出了细微的提示音,显示能量效率提升了0.5%。他看向郗靖君的目光,充满了“果然如此”的确认。
另一边,苏小满闭目感受着,手中的炭笔在纸上飞快舞动。她画下的不是具体的景象,而是流动的线条、交织的光影和难以言喻的色块。当她停笔时,画纸上呈现的,竟然是一种混沌中蕴含秩序、黑暗中透出微光的奇特图案,与星澜数据库中那个“隐藏可能性”的频率模拟图,有着惊人的神似!
袁聆站在苏小满身后,静静地看着那幅画,轻声道:“你画出了……‘温暖路径’的种子。”
苏小满茫然地看着自己的画,不明白袁聆在说什么,但她能感觉到,自己刚才描绘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汐瑶看着眼前的一幕,虽然不太明白哥哥和聆妹妹在搞什么名堂,但看到郗靖君和苏小满都能参与到这种“高端”活动中,并且似乎真的能帮上忙,她心里与有荣焉,看着郗靖君专注侧脸的眼神,也愈发亮晶晶的。
后院的小小“圣所”
而在皮家小院,袁玥对自己能力的使用还处于懵懂和小心翼翼的阶段。她不敢再轻易对人或动物使用,怕带来不好的后果,于是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她的花圃上。
她发现,当她集中精神,带着善意去触摸那些植物时,它们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一朵濒临凋谢的花可能重新挺立,一株幼苗可能在一夜之间窜高一截。她的花圃,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被祝福的圣所,充满了远超寻常的活力。
秦雪琪(外婆)最先发现了外孙女的秘密花园的异常,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每天帮着浇水时,眼神里充满了慈爱与骄傲,偶尔会轻声叮嘱一句:“玥玥,累了就要休息,慢慢来。”
袁晨也敏锐地察觉到姐姐的变化,她不再只是安静地看书,有时会搬个小凳子坐在花圃边,看着袁玥忙碌,或者帮她递递工具。姐妹之间无需多言,一种无声的支持在悄然流淌。
拼图的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星澜和袁聆有计划地引导着“钥匙”,袁玥无意识地锤炼着她的“治愈”,而海宝,虽然尚未展现明确超自然能力,但他那份日益增长的守护决心和作为连接纽带的温暖力量,同样是这个逐渐成型的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命运的网,正以它自己的方式,将所有的线——基石、钥匙、治愈者、守护者——紧密地编织在一起,等待着最终图案浮现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