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展日当天,整个救助站忙成一团。
阿爆负责挂画,厨神准备开幕茶点,小机灵和星辰搭建数字展览系统,连阿杰都被派去维持展览的秩序。
腼腆男躲在画室不敢出门。
白雪找到他时,他正对着一幅画发呆——画上是七兄弟和小雪初到木屋那夜的场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惶惑与希望。
“该亮相了,大画家。”
白雪递过一套新西装,“博士特意买的,说不能输给那些艺术评论家。”
开幕式来了许多人。
有拄着拐杖的老艺术家,有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甚至还有两个曾经被拐、如今已成年的青年。腼腆男被围在人群中央,脸红得快要滴血。
“这幅《晨光》愿意出售吗?”一位画廊主指着画中小雪在实验室的背影”
腼腆男突然抢过画框抱在怀里,用力摇头。
博士及时解围道:“这批作品只展览不出售。但复制品收入会全部捐赠。”
高潮出现在展览尾声。
小机灵突然切断灯光,星辰启动投影装置。墙上浮现出动态画作——孩子们的笑脸与草药生长过程交织,拳击手套击碎黑暗,代码流汇成星河。最后定格在所有人合影上,照片右下角有个淡淡的签名:白默与白雪,联合创作。
掌声雷动时,白雪在人群后发现了惊喜嘉宾——专利局的评审员正扶着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重生》系列前。老人是林国栋当年的导师,如今已九十高龄。
老人指着画中林国栋的虚拟肖像,“要是知道女儿成了这个样子,准会笑得从轮椅上跳起来。”
夜幕降临时,宾客渐散。
腼腆男独自站在空旷的展厅里,仰头望着自己的画作。月光透过窗户,为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披上银纱。
白雪拿着两杯热可可走来,发现他正对《木屋初雪》流泪。
画上是他们相遇的第一个冬天,窗内暖光融融,窗外雪花纷飞。
白雪递过杯子说道:“知道吗?今天有十七个救助站要求引进艺术课程。”
腼腆男擦掉眼泪,突然快步走向储物间。他搬出那叠“黑暗时期”的画作,一幅幅挂在最后一面墙上。灰暗的色调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沉重,却与周围的明亮形成奇妙对话。
“这样才对,完整的故事才最有力量。”博士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最终,展览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画展的最后一天,星光之家迎来了一场特别的闭幕式。
腼腆男站在展厅中央,孩子们像小鸟般簇拥着他,每人都举着自己最满意的画作。
小玲的画被装裱在最显眼的位置——那幅《我的家》用草药颜料绘制,甘菊黄的屋顶下,一群小小的人影手拉手围着穿白大褂的女孩。
“现在请我们的小艺术家们讲解创作理念!”开心果拿着胡萝卜当话筒,蹲在孩子堆里采访。
小凯指着自己的抽象画:“这是阿爆叔叔打拳时的风声!”
“那这团紫色呢?”开心果憋着笑问。
“是博士叔叔煮炸的试管!”孩子们笑倒一片。
腼腆男悄悄退到角落,嘴角扬起罕见的弧度。
画展结束后,艺术课成了固定项目。
每周三下午,画室里挤满小脑袋,白默耐心地教他们调色。有时白雪会带着实验笔记来画室,边观察萃取过程边画色谱图。
渐渐地,孩子们也学会了用画笔记录实验——明明画的“草药生长日记”还被博士贴在实验室门上当参考。
平淡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又是银杏叶黄的季节。
白雪十八岁生日前夕,收到一个厚厚的快递。拆开是七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每本扉页都贴着便签:
“法学院有全国最好的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博士
“他们的食堂据说和厨神做得差不了多少”——开心果
“校区监控系统我查过,很安全”——小机灵
“离最近的拳击馆只有地铁两站”——阿爆
“写生环境评分为A+”——腼腆男
“宿舍允许用小电锅”——厨神
“每周三有直达星光之家的校车”——阿杰
白雪抱着那摞简章在实验室坐了一下午。显微镜旁的日历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草药生长周期与法律自考日程——过去三年她通过自学考试已经修完大部分法学本科课程。
晚餐时,她宣布了决定:“我报了三所大学的法学院。”
阿爆第一个跳起来:“真要当律师?那种地方…”
“那种地方需要好人。”白雪平静地分着汤。
“就像实验室需要守规矩的人。”
博士推推眼镜:“考虑过刑事司法专业吗?你的草药学背景对被害人康复研究很有帮助。”
话题迅速转向专业选择。
只有厨神注意到,白雪碗里的汤几乎没动。
录取通知书在樱花盛开时送达。
白雪选择了离星光之家最近的那所大学,专业是少年司法与被害人保护。
开心果拿着通知书满院子跑:“咱们家要出个大律师啦!”
但喜悦很快被现实冲淡。
大学在邻市,意味着白雪需要住校。
出发前一周,星光之家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氛围。
阿爆每天检查防身警报器,小机灵往白雪行李箱里塞了三个定位器,连腼腆男都连夜画了张校园地图,标注出所有安全通道。
出发前一晚,白雪发现行李箱重得拎不动。打开发现夹层里塞满了东西:有厨神配的安神茶包,博士写的实验室安全守则,阿爆送的防狼喷雾(后来被博士换成警报器),开心果录的搞笑合集,小机灵改装的加密U盘,腼腆男画的迷你肖像集,还有阿杰偷偷放进去的一束野花。
“你们…”她抱着行李箱说不出话。
厨神转身切洋葱,“反正每周三就回来了,就当去趟远点的超市。”
阿爆也应声附和道:“对,在外面要好好保护自己。一定要记住我教你的防身术,打不过一定要跑。”
腼腆男也难得开口道:“记得每周三要回来,看孩子们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