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契之仪的成功,仿佛为蓝澜的世界加上了一层全新的滤镜。城市依旧是那个喧嚣的钢铁丛林,但在她的感知中,地脉能量的流动如同呼吸般清晰可辨。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低语和窥视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可控的“连接感”。她与手背上的印记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共生,它不再是悬于头顶的利剑,而更像是一把需要小心驾驭的古老钥匙。
在午夜图书馆,林先生开始系统地指导蓝澜如何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他们不再局限于那个小隔间,而是漫步于无尽的书架之间。林先生如同一位博学的导游,指引她阅读那些记载着远古封印术、地脉节点分布图、以及各种异界存在特征的典籍。
“古神并非唯一沉睡的古老存在,”林先生在一排记载着“虚空异象”的书架前停下,抽出一本由星光凝聚而成的书卷,“但它们是最危险的一类,因为它们与我们所处世界的根基——地脉,联系最为紧密。它们的梦境,会直接扭曲现实法则。”
他指向书卷上一幅不断变幻的星图:“志文当年的研究认为,北山石阵只是众多节点中的一个。根据守夜人古老的记录,在这座城市的地下,至少还存在另外两处类似的薄弱点。你的任务,就是定期巡视这些节点,感知其稳定程度,并用你现在的力量进行微调加固,防止古神的力量渗透。”
蓝澜仔细记忆着林先生指出的另外两处可能节点的方位:一处位于城市历史博物馆下方,另一处则在跨江大桥的桥墩深处。这些都是人来人往之地,节点被现代建筑覆盖,监测和加固的难度无疑更大。
“加固节点,具体要怎么做?”蓝澜问道。她之前对抗邪恶灵体或采集灵物更多依靠萨满的本能和技术,但这种系统性的封印维护是全新的领域。
林先生将她带到一排存放着各种能量模型和水晶图谱的书架前。“你需要学会‘编织’能量。用你的意志,引导地脉中平和的力量,像织布一样,修补节点处因古神低语而产生的‘裂纹’。”他演示了一个简单的手势,指尖流淌出柔和的光丝,在空中交织成一个稳定的几何图案。“这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对能量细微差别的感知。你的古神印记现在可以帮你更清晰地‘看’到这些裂纹,但编织的过程,必须由你自身的灵性来完成,绝不能依赖印记的力量,否则会适得其反。”
接下来的几天,蓝澜沉浸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地学习和练习。她先是利用图书馆内纯净的能量场进行模拟,尝试用自身灵性引导光丝,修复一些书本上标注出的、无害的微小能量裂隙。起初总是失败,能量光丝要么断裂,要么扭曲,难以形成稳定的结构。但她的萨满天赋和强大的意志力此刻发挥了作用,加上古神印记带来的精准感知,她进步神速。
几天后,她已经能在短时间内熟练地编织出几种基础的加固符文。林先生在旁边观察,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
“理论知识只能到此为止了。”林先生合上一本厚重的典籍,“是时候进行第一次实地巡查了。我们从相对简单的开始——历史博物馆。那里的节点被建筑覆盖,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少,能量环境也相对稳定。”
深夜,历史博物馆闭馆后,万籁俱寂。蓝澜没有走正门,而是通过一条只有守夜人才知道的、连接着地下管网的隐秘通道,进入了博物馆的地下库房区。这里存放着大量未展出的文物,空气中弥漫着岁月的气息。
根据林先生的指引,她在地下二层一个存放汉代陶俑的仓库角落,找到了那个节点。在灵视之下,地面不再是冰冷的水泥,而是呈现出能量流动的光谱。节点处,一个原本应该稳定的能量漩涡,边缘果然出现了几道细微的、如同发丝般的黑色裂纹,正极其缓慢地汲取着周围文物上附着的微弱历史灵光,并散发出一种令人不适的波动。
“看到了吗?这就是被侵蚀的迹象。”林先生的声音直接在蓝澜脑海中响起,他并未亲至,而是通过一种精神链接进行远程指导。“尝试修补它。记住,轻柔、稳定,像缝合伤口。”
蓝澜屏息凝神,伸出双手,指尖灵光闪烁。她引导着从地脉中汲取的平和能量,化作肉眼不可见的纤细光丝,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几道裂纹。她的精神高度集中,感知着能量接触时细微的变化。古神印记让她能清晰地“看”到裂纹的结构和脆弱点。
她开始编织,光丝如同灵巧的针线,穿梭于裂纹之间。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她必须确保每一丝能量都恰到好处,既不能太弱无法修复,也不能太强而破坏节点本身的结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她手上的动作却稳如磐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最后一道裂纹被光丝完美覆盖、融入节点整体能量流后,整个节点散发出的波动顿时变得平和而稳定,那种不适感彻底消失。
“很好。”林先生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第一次实地操作就能成功,你的天赋比我想象的还要出色。但不要大意,这只是最微小的修补。真正的考验,可能在北山石阵,或者那个更复杂的大桥节点。”
蓝澜长舒一口气,感受着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深知前路漫长。她走出博物馆,重新融入城市的夜色。手背上的印记安静地存在着,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化为了她的一部分,一件工具。她知道,这只是守望者生涯的开始,更多的挑战和秘密还在前方等待着她。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