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晨光刚漫过地平线,各路大军便按计划分批行动,如潮水般朝着元军阵地推进,兵刃寒光在晨雾里晃得人睁不开眼。
各大门派弟子也尽数出动,没有半分保留——他们清楚,这是推翻元军的关键一战,稍有退缩便是满盘皆输,谁也不敢留后手。
待正面战场厮杀开,门派里的高手们则结成阵型,专挑元军阵营中的武道强者围杀。有人持剑牵制,有人挥掌攻敌破绽,几人一组将元军高手困在核心,刀光剑影间,没给对方半分突围的机会。
帐内烛火被穿堂风卷得晃了晃,映得汝阳王紧绷的脸明暗不定。他下意识攥紧腰间玉带,余光扫过身旁同样神色凝重的库库特穆尔,喉结滚动了两下才开口:“陈少侠既以赵敏安危相告,本王信张真人的品行——但投诚一事关乎数万将士性命,容我父子再低语片刻。”
陈阳颔首,退到帐门处负手而立,指尖漫不经心地叩着剑柄。帐内很快传来压低的争执声,库库特穆尔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父帅!我等世代为大元效力,岂能因一人之言就弃守忠义?”汝阳王的声音则沉得像浸了水的铁:“忠义?如今大元气数已尽,义军四起,咱们死守下去,不仅保不住麾下弟兄,连赵敏都未必能护得周全!”
片刻后,争执声戛然而止。汝阳王率先转身,脸上血色褪尽,却多了几分决绝,对着陈阳拱手:“少侠,本王应了。但求你言出必行,护住我儿女性命,也莫要亏待帐下无辜将士。”库库特穆尔跟在后面,拳头攥得指节发白,却终究没再反驳,只是沉沉地垂下了眼。
陈阳抬眸,目光扫过父子二人:“汝阳王放心,只要你们真心投诚,过往恩怨一笔勾销,将士们愿留则编入义军,愿走则发放盘缠——明日清晨,我要看到汝阳王的大旗换作义军旗号。”
汝阳王攥着令牌,声音发紧:“陈少侠,投诚我应,但求你别让弟兄们向大元同胞动手,这是底线,还望通融。”
陈阳没多话,直接指了指地图上的倭岛:“不用你们打内战。带部下去江南造船厂,造船、练水兵,往后对付的是倭人。”
汝阳王瞬间松了气,忙拱手:“谢少侠!我部三日内必撤往江南,绝不误事!”
首月,西路军克潼关、西安,中路军破黄河取开封,东路军占济南逼元大都;朱元璋、徐达、常遇春部从天津登陆,控制大沽口,封锁元大都蒙古军粮道与退路。
次月,西路军平定甘肃,将元军逼至漠南;中路军与东路军会师,合围元大都,击退元军数次突围;朱元璋部清剿天津周边元军,加固防线,断绝元廷逃亡可能。
三月,三路大军总攻元大都,三日破城。元顺帝率亲随从北门逃往漠北,城内蒙古军投降。陈阳入城安抚百姓、恢复秩序,朱元璋部驻守天津与大都外围,防备漠北残余反扑,元朝在中原统治瓦解。
元顺帝带着残兵刚出北门,往漠北的官道没走十里,两侧山林里便杀出明教与六大门派的高手。杨逍、灭绝师太等人早按计划设伏,刀剑出鞘间,元军前锋瞬间溃散,亲卫拼死护着元顺帝往后退,却被各路高手层层拦截,连突围的缝隙都寻不到。
此时天空传来轰鸣声,陈阳驾驶战机俯冲而下,炸弹落在元军阵中,营帐、车马瞬间被炸得粉碎。残兵本就军心涣散,经此轰炸更是乱作一团。
元顺帝见前路被堵、后路被炸,身边亲卫所剩无几,知道再逃无望,只得翻身下马,当众递出降书。随着他的投降,中原各地残余元军纷纷归附,天下大势已定,新朝建国的根基就此筑牢。
十日后,陈阳正式建国,登基为帝,册立殷离为皇后、戴绮丝为贵妃,定明教为国教。论功行赏,杨逍任内阁首辅;殷天正、青翼蝠王韦一笑封国公;武当因功获封,张三丰退隐,功劳记于宋远桥,亦封其为国公。
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将领封侯;六大门派出力者及其他有功将领封伯。张无忌不愿为官,陈阳封其为逍遥侯,允其与赵敏成婚后浪迹天涯,然汝阳王提出条件,需二人诞下子嗣后方可离开京城,张无忌与赵敏只得暂留京城,待孩子出生再寻自由。
陈阳登基后着手治国,一方面大力鼓励农业与商业发展:农业上取消所有杂赋,仅收取极低的正税,减轻百姓负担;商业上整体持鼓励态度,但对特定行业征收重税,以平衡市场。同时,他下令开海通商,拓宽商贸渠道,推动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陈阳对前朝降臣作出安排,下令汝阳侯(原汝阳王) 与其子王保保,待半年后海船建造完成,便率领军队全面进攻倭国,以稳固边境、彰显新朝国力。
为安抚元朝旧部、稳固新朝人心,陈阳对前朝降臣作出妥善安置:下旨册封元顺帝为崇礼侯,赏京城大宅一座,准许其携亲眷居住,日常用度由朝廷供给,以示礼遇。
对于其余元朝降臣,陈阳亦遵循“量才录用、各予其位”的原则,凡愿归顺新朝且无重大恶行之人,皆给予应有的官职或待遇——文官依其原职与才干安排相应职位,武将则根据战功与能力编入军中或授予闲职,确保降臣各有归宿,既避免了人才浪费,也进一步稳定了朝堂与地方局势。
朝政初定后,陈阳着手稳固皇权传承与后宫秩序:先是下旨册封年仅8岁的皇子陈念安为皇太子,昭告天下,以安朝野人心,为新朝确立明确的继承脉络。
同时,念及周芷若、小昭、杨不悔、丁敏君四人多年来的相伴与情谊,陈阳亦颁下旨意,将四人一同册封为妃,入居后宫,既回应了众人的心意,也以规整的后宫礼制,彰显新朝的纲常秩序。
杨不悔册妃之后,陈阳与后宫诸人各有恩爱,小昭亦常伴左右,夫妻情谊和睦。这般稳固的后宫局面,让身为首辅的杨逍彻底放下顾虑——昔日或许存有的些许考量,如今尽数化为对新朝的赤诚,再无异心。
杨逍本就兼具谋略与治世之才,此刻全心辅佐陈阳,其能力在治国实务中被充分释放:从朝堂礼制规整到地方政务统筹,再到官吏考核任免,每一项事务皆打理得井井有条,朝堂运转愈发清明高效。
然新朝初立,此前为安抚民心推行的免税政策,导致国库空缺日益扩大,渐成国本隐患。
危急之际,陈阳不再迟疑,直接从私人空间中取出1000万两白银,亲自交予杨逍统筹调度。这笔巨款及时填补了国库亏空,不仅解了官员俸禄、地方赈灾等燃眉之急,更让新朝的各项政务得以正常推进,彻底稳住了初定的国势。
为肃清朝政风气、杜绝贪腐,陈阳推行高薪养廉政策:下旨提升全国各级官员俸禄,使其收入足以维持体面生活,同时严明贪腐惩戒条例,以高薪引导官员守正,以重典震慑贪墨之心,朝堂风气日渐清正。
军事布局上,陈阳召集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及陈友谅等一众开国将领,制定三路并进的扩张战略:
西路军:北上扫清元朝残余势力,稳固西北边疆;
南路军:收服南方诸省未归附之地,统一南方疆域;
东路军:进军朝鲜半岛,确立新朝在东亚的宗主地位。
同时,陈阳许下重诺:凡此次出征立下战功的将领,其子孙后代可承袭世袭罔替爵位,以此激励众将奋勇争先。
海路方面,汝阳侯和其子王保保则被授予镇国大将军之职,统领新朝海军舰队。旨意下达后,海陆大军即刻整装,向倭国发起全面进攻。出发前,陈阳单独召见王保保,颁下密令:此次出征需对倭国境内的敌对势力及潜在威胁进行彻底清除,以绝后患,稳固东部海疆。
距三路大军与海路舰队出征已过一年,捷报自四方源源不断传回朝堂:西路军彻底肃清元朝残余,将西北广袤疆域纳入版图;南路军平定南方诸地,实现南北全域统一;东路军顺利收服朝鲜半岛,确立新朝东亚宗主地位;海路之上,汝阳侯与镇国大将军王保保亦传来喜报,不仅重创倭国敌对势力、完成清除任务,更掌控了东部关键海域航线。
疆域的大幅扩张,为新朝带来了丰富的资源红利。各地矿产如铁矿、铜矿、银矿等相继启动规模化开发,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成为手工业、建筑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进一步盘活了全国经济。
与此同时,陈阳持续拿出各类创新发明——从提升农耕效率的新式农具,到改善纺织技术的织布机,再到便于交通运输的改良车辆,这些发明快速在全国推广应用。农耕产量大幅提升,百姓衣食渐丰;手工业产能激增,商品流通愈发繁荣。
多重利好叠加之下,新朝国力节节攀升,不仅填补了此前国库空缺,更积累了雄厚的财富,朝堂运转高效有序,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国家正式迈入鼎盛时期。
12岁的太子陈念安已开始每日随朝理政,常受陈阳委派监国处理政务,因有杨逍辅佐,陈阳对此十分放心。
朝堂之外,陈阳多陪伴几位妻子,尤其对殷离疼惜至极,以陪伴与关怀慰藉其过往,成为他政务之余的温暖慰藉。
这几年,后宫喜讯连连,陈阳的子女日渐增多:
皇后殷离率先诞下一双儿女,凑成“好”字,长子沉稳似父,幼女眉眼间尽是母亲的娇憨;
小昭亦生下一儿一女,儿子灵动聪慧,女儿温柔乖巧,颇得宫中上下喜爱;
杨不悔接连诞下两位千金,姐妹俩容貌秀丽,性格却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周芷若生下一女一男,女儿清雅脱俗,儿子英气初显,皆承父母优良禀赋;
丁敏君则为陈阳添了两儿一女,三个孩子活泼健壮,每日在宫中嬉闹,满是生机。
这些年,黛绮丝全心辅导太子陈念安,年岁渐长再无子嗣,可陈阳对她的恩爱,半分未减。
一时间,皇宫内儿女绕膝、笑语不断,为鼎盛的王朝更添了几分热闹与天伦之乐。
陈阳常私下培养太子陈念安,不仅向他传授治国之道与新兴教育方式,更将所有关于殖民的知识倾囊相授。
在陈阳支持下,太子陈念安成立陆军学校、海军学校、医学院及研究院;陈阳还下令将所有军二代、官二代送入这些学校,为太子打造班底。
陈阳下令全国禁止裹脚、童养媳、儿童买卖等恶习,违者夷三族;同时推动全国各府县大力建设男女学堂,准许女子入学,并适当减免学费。
在陈阳支持下,皇后殷离成立妇联,于全国设分部,为受困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如解除童养媳婚约、帮被买卖儿童寻亲),还组织技能培训助妇女谋生;后宫妃子也各展所长,学医的杨妃赴医学院授课并整理民间验方,精通纺织的周妃开官办纺织厂解决女子就业,对农学感兴趣的昭妃联合农学家改良稻种。这些举措推行不到两年,民间对妇女的偏见淡化,女子入学率与就业率提升,后宫成为推动社会革新的特殊力量。
次年,陈阳着手打击国内青楼业,采取逐地推进的方式逐步取消全国所有青楼;同时,他下令在岛国划定区域设立红灯区,明确国内不再有此类场所,有相关需求者需前往岛国。
在逐地取消国内青楼时,同步出台安置政策:将所有原青楼女性统一安置到各地医学院,系统学习护理与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伤口处理、病患照料、药物配取等实用技能。
学成后,她们可进入各地医院担任护士,或加入妇联的妇幼关怀团队,既能靠专业技能独立谋生,也能凭借自身经历更共情地帮助受困妇女儿童,彻底摆脱过去的生活困境。
四年后,太子陈念安带领其核心班底——由军二代、官二代组成且已从海、陆军校毕业的学子们,正式开启对外扩张与殖民的时代,标志着这一历史阶段的到来。
陈念安开启殖民扩张的数年间,朱元璋、徐达、常遇春、陈友谅等将领同步率军双线推进:向北攻克“罗斯”区域(后世俄罗斯前身),将势力延伸至东欧平原边缘;向西则一路征伐,覆灭波斯地区政权,兵锋直抵欧洲边境,两大方向共同推动疆域大幅向西、向北拓展。
陈念安率领由军二代、官二代组成的核心班底,不仅彻底攻克东南亚各国并开启殖民统治,还将势力向东延伸至新中华(澳大利亚),其扩张的下一步计划,便是进军中美洲地区。
陈阳推动多项举措惠及民生与发展:一方面,他积极投身发明创造,为社会生产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在赋税与福利上实行利民政策——免除农民种地的税负,仅征收商业税,同时在孩子上学、民众医疗等领域给予补贴。这些政策有效改善了民生,最终让普通百姓逐步走向富裕。
十年后,28岁的太子陈念安在美洲成功建国,定国号为“新华夏”。他麾下的核心班底成员,均选择留在美洲,成为新华夏的开国功勋。
陈阳的一众皇子皇女皆已长大成人,在确立储君时,他最终选择了皇后殷离所生的长子——陈景曜,立其为新太子。
陈阳对已长大成人的皇子皇女们言明,若有意愿,既可去开启属于自己的“帝国”,也可效仿兄长陈念安,前往各地建国。
此言一出,各位皇子纷纷动身去组建自己的班底,就连新太子陈景曜也按捺不住想去,最终被皇后殷离强行阻止。
其他皇子皇女亦不甘落后,就连陈阳最小的女儿、杨不悔所生的12岁幼女陈语汐,也满心雄心,摩拳擦掌地开始筹备建立自己的班底。
次年,在位21年的陈阳正式宣布退位,将皇位传予太子陈景曜,完成了皇权的交接。
新皇陈景曜登基后,首要之事便是论功行赏,对朝中一众官员将领进行分封——有功之臣或被封王,或被封国公。
此举既认可了众臣过往的功绩,也顺遂了父皇陈阳此前的嘱托,借封赏迅速笼络人心,稳固了新朝的统治根基。
尽管老臣们的后代已追随陈阳的子女前往各地建国,成为新一代勋贵与开国功臣,但陈阳顾虑老臣们会对新皇陈景曜形成掣肘,于是暗中暗示老臣们主动退休。
随后,陈阳便带着这群一同历经风雨的老臣,正式开启了远离朝堂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