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园,FIt楼,深夜的实验室。
服务器散热风扇的低吼是这方寸天地间唯一恒定的声响,试图驱散机器高负荷运转积聚的热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里那股冰冷的、近乎凝固的紧张。李凡蜷坐在三块巨大的显示屏前,幽蓝的光映在他脸上,勾勒出紧绷的线条和眼底深不见底的疲惫。
他已经保持这个姿势将近六个小时。
屏幕上,不再是复杂的数据流或加密代码,而是被放大到极致的、线条清晰却透着诡异的地图界面。那个从蓝牙信标中破解出的坐标——北纬N39°5426.37,东纬E116°2329.94,像一个沉默的坐标点,钉在北京市区东北边缘,那片被标记为深灰色的、代表废弃与荒芜的区域。
废弃工业区。临近河流。人烟稀少。
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散发出浓烈的不祥气息。对方将他从相对开放、尚有潜在目击者的校园天台,引向一个更偏远、更封闭、更利于“处理问题”的地点。意图,几乎不加掩饰。
调虎离山。
这四个字像冰锥一样刺入他的脑海。为什么是调虎离山?把他从清华调开,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在校园里对他做些什么?还是……为了掩盖在他离开期间,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不想让他察觉的事情?
他的实验室?他的宿舍?还是……与刘剑锋教授相关的某个环节?
李凡强迫自己从被戏弄的愤怒和隐隐的恐惧中抽离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坐标本身和其周边环境上。对方选择这个地点,必然有其理由。哪怕是陷阱,细节中也藏着线索。
他调用了一切可用的资源——包括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卫星地图服务和城市基建档案——对坐标点及周边五公里范围进行地毯式分析。
高清卫星图片显示,那片废弃工业区确实荒凉,大部分厂房顶棚坍塌,杂草丛生。但就在坐标点精确对应的位置,并非普通的仓库或车间,而是一个废弃的气象观测站。标志性的白色百叶箱已经倾颓,风向杆锈蚀断裂,但主体建筑结构相对完整,旁边还有一个废弃的、类似雷达基座的圆形水泥平台。
一个气象站?为什么是气象站?
李凡眉头紧锁。这似乎比一个普通的废弃工厂更不寻常。气象站通常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并且……他心中一动,迅速检索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和功能特点。
早期的气象站,为了数据传输和接收天气信息,往往建有信号塔或大型天线,并拥有独立的、较为稳定的供电线路,甚至部分还有防雷击和电磁屏蔽的考虑。即使废弃,这些基础设施的骨架可能依然存在。
这意味着,这个废弃气象站,可能具备改装成隐蔽通讯中继站或远程监控点的潜质!开阔的视野利于监控周边,残留的电力线路可能被偷偷接驳,高大的结构便于架设天线……
难道,那里根本不是预设的会面点,而是对方的一个据点?一个用来监视、或者进行某种不可告人通讯活动的巢穴?把他引过去,是为了让他自投罗网,或者……是为了在他靠近时,触发某种警报或监控机制?
这个念头让他脊背发凉。如果真是这样,对方的心思之缜密、布局之深远,远超他的想象。
他立刻将分析重点转向从清华到气象站的路线,以及气象站本身可能存在的监控漏洞。他模拟了多条前往路径,标记出所有交通摄像头、可能存在的治安岗亭以及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同时,他尝试利用卫星图片的热成像分析功能(精度有限),观察气象站建筑内部是否有异常热源,但结果模糊不清。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地图分析时,实验室局域网内,一个极其隐蔽的后台进程悄然启动。这是他之前设置的一个监控脚本,用于检测是否有未知设备接入实验室的wi-Fi网络或尝试访问特定端口。
突然,监控脚本触发了一条低级别的警报日志!
【警告:检测到未知mAc地址设备(xx:xx:xx:xx:xx:xx)尝试嗅探网络流量,持续时间3秒,来源信号强度极弱,疑似外部设备短暂接入覆盖范围边缘。】
外部设备?信号极弱?在凌晨时分,FIt大楼周边?
李凡的心脏猛地一缩!有人在外面!就在实验室附近!在用设备试图探测实验室的网络!
是巧合?还是冲他来的?
他立刻切断了实验室的无线网络,切换到绝对物理隔离的备用线路。同时,他调取了大楼外部几个公共区域的监控摄像头实时画面(他有临时权限),快速扫视。
画面中,夜色深沉,校园路灯昏暗,走廊空无一人。没有看到任何可疑人影。
但那个短暂的网络嗅探行为,像一根毒刺,扎进了他的心里。这不是巧合。对方不仅在天台布局,甚至可能已经摸到了他日常活动的大本营附近!那种被无形之眼贴身监视的窒息感,前所未有的强烈。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过于专注于那个坐标代表的远方陷阱,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危险。对方用坐标吸引他的注意力,真正的杀招,或许就潜伏在他身边?
就在这时,他加密手机的特殊频道指示灯,突然急促地闪烁了一下!是赵猛!
他立刻点开信息,内容极其简短,是经过压缩加密的代码,解码后只有一行字:
“网动。市场点夜有异,c棚12号。疑‘搬运’。”
市场点?c棚12号?苏晴盯着那个空铺位有发现了!夜间有异常活动,“搬运”?
李凡的脑子飞速运转。临州水产市场的空铺位深夜异动,和他这边收到的调虎离山的坐标,以及实验室附近出现的网络探测……这几件事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段!
这绝不是孤立事件!
对方的行动是同步的、多线的!一边在临州进行着秘密的物资转移(“搬运”),一边在北京对他进行心理威慑和注意力分散(坐标陷阱),甚至可能还在尝试近距离侦察他的据点(网络嗅探)!
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全方位的牵制与试探!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临州那边的“搬运”行动能够顺利进行,不受他和赵猛的干扰!
而那个废弃气象站的坐标,其调虎离山的意图更加明显了。它不仅仅是想把他引开,更深层的目的,或许是测试他的反应——测试他在面对明显陷阱时,是会冒险探查,还是会退缩,或者是否会向赵猛求助?从而判断他们的信息共享程度和应对策略。
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一个巨大的透明迷宫里,每一个举动都被观察、被记录、被分析。
强烈的无力感和愤怒交织在一起。但他知道,此刻任何冲动的行为,都正中对方下怀。
他必须冷静。既然看穿了这是调虎离山,那么真正的重点,就不在那个遥远的气象站,而在临州,在苏晴和赵猛那边!他必须确保赵猛能及时获取市场异动的情报,并做出有效应对。
他快速给赵猛回复了一条加密信息,内容同样简洁:
“收到。此间为饵,勿受我扰。专注你处。坐标已析,疑为监控前哨,暂不触碰。”
发送完毕,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屏幕上那个废弃气象站的坐标点。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是被动警惕,而是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
既然你把这个据点暴露给我,哪怕是个陷阱,我也要看看,你到底在那里藏了什么。
他没有计划亲自前往,那太愚蠢。但他有别的办法。
他调出了一个自己编写的、利用公共卫星图像定期更新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的软件。他设定了对以气象站坐标为圆心、一公里为半径的区域,进行高频次、多时段(尤其关注夜间)的图像变化监测。任何微小的地表变化、车辆痕迹、甚至热源异常,都逃不过程序的反复比对。
同时,他尝试搜寻附近可能存在的、可以被利用的公共网络摄像头或物联网设备信号。哪怕只能捕捉到一帧模糊的画面,也可能带来线索。
他要反过来,把这个对方试图用来牵制他的坐标,变成一个远程观察对方的窗口。
就在他全神贯注设置监控参数时,实验室的内线电话,突然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
尖锐的铃声在死寂的实验室里炸开,吓得李凡浑身一颤!这部电话几乎从不使用,只有极少数内部人员知道号码。
谁会在这个时间打进来?
他盯着那部嗡嗡作响的老式电话机,心脏狂跳。接,还是不接?
犹豫了几秒,他深吸一口气,拿起了听筒,但没有立刻说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经过明显变声处理、冰冷且毫无感情的电子音:
“样本LN-7。你的探索欲,正在偏离安全阈值。”
咔嚓。电话被挂断。只剩下一串忙音。
李凡握着听筒,僵在原地,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冻结。
他们不仅知道他的行踪,知道他看穿了坐标的意图,甚至……知道他此刻正在进行的“探索”!
那个短暂的网络嗅探,或许不仅仅是探测,更是一个标记?标记他接到了电话信号?
这个废弃气象站,不仅仅是一个据点或陷阱……它会不会也是一个诱饵?一个用来确认他是否“不听话”的测试点?
而他刚才的所有分析和远程监控的设置,恰恰证明了他的“探索欲”超出了他们设定的“安全阈值”?
一种更深沉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缓缓浸透了他的四肢百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