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真相渐明:“陈老师”的浮出水面
青岛海警支队的审讯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和紧张的沉默。被抓获的游艇船员李某低着头,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林远和高茂成坐在他对面,目光如炬。
“李先生,你应该清楚自己面临的处境。”林远平静地开口,“协助文物走私是重罪,但如果你配合我们调查,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李某抬头看了一眼,又迅速低下头:“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受雇开船的。”
高茂成将一叠照片推到他面前:“这些文物价值数亿元,足够你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了。但我们相信你只是个小角色,真正的主谋是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对吗?”
李某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林远趁热打铁:“我们知道他叫‘陈老师’,但这不是他的真名。告诉我们他的真实身份,你在为谁工作?”
长时间的沉默后,李某终于崩溃了:“他...他叫刘小军。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名,大家都叫他军哥或者陈老师。”
“刘小军...”林远重复着这个名字,感觉有些耳熟,“描述一下他的特征。”
“四十岁左右,戴金丝眼镜,说话很文雅,但对手下很严厉。他对古董非常懂行,据说以前在什么拍卖行工作过。”
林远与高茂成对视一眼,这个描述与他们的嫌疑人画像完全吻合。
“他在青岛的落脚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同伙?”林远追问。
李某犹豫了一下:“我不知道他具体住哪里,但他经常和一个叫小雅的女人在一起。那女人二十多岁,在中山路开一家精品店做掩护。”
信息得到确认,林远立即下令:“立即调查刘小军和小雅的所有信息!我要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社会关系!”
...
回到临时指挥部,技术部门已经开始全面排查“刘小军”和“小雅”的相关信息。
“山东省内有137个名叫刘小军的男性,其中27人在35-45岁年龄区间。”技术人员报告说,“正在进一步筛选符合特征的人员。”
另一方面,对那个经常出入公寓的年轻女子的调查也有了进展:“女子名叫苏雅,26岁,在市南区中山路经营一家名为‘雅集’的精品店。店铺注册资金50万元,但近半年银行流水显示有大量不明资金进出。”
林远查看苏雅的资料照片——一个容貌秀丽的年轻女子,看起来不像犯罪团伙成员,但眼中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世故。
“立即对苏雅进行24小时监控,记录所有与她接触的人员。”林远命令道,“同时调查她的背景和社会关系。”
很快,调查人员带来了更多信息:苏雅毕业于某大学艺术系,曾在一家拍卖行实习过,三年前来到青岛开店。她的店铺看似经营高档工艺品,但实际上顾客稀少,却能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
“拍卖行...”林远若有所思,“刘小军也在拍卖行工作过?这不会是巧合。”
他立即命令:“重点排查有拍卖行工作经历的刘小军!”
筛选范围迅速缩小,最终锁定了一个高度可疑的对象:刘小军,39岁,曾任职于坊城市东方拍卖行,担任文物鉴定师,三年前因“个人原因”离职。离职后行踪不明,但银行记录显示其账户有定期大额资金进出。
“就是他!”林远几乎可以肯定,“立即调取刘小军在拍卖行的所有档案资料!”
档案很快被调来:刘小军,毕业于某着名大学考古系,曾在多家拍卖行工作,专长明清瓷器鉴定。离职原因是“与客户发生纠纷”,但具体细节不详。
“联系拍卖行,我要知道三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林远命令道。
调查组很快带回了答案:刘小军当年涉嫌与客户串通,虚高估价骗取保险金,但因证据不足未被起诉,最终只能以“个人原因”离职。
“这就对了。”高茂成分析道,“他有专业知识和犯罪前科,对文物市场熟悉,还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与此同时,对苏雅的监控有了重要发现:她不仅与刘小军关系密切,还与多个有走私前科的人员有接触。更重要的是,监控显示她今天下午曾前往一家银行保险箱租赁部。
“她可能去存取什么东西。”林远判断,“申请搜查令,检查那个保险箱!”
在获得法律许可后,警方秘密检查了苏雅的银行保险箱,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内容:多本假护照、大量现金、以及一份详细的文物交易记录,上面清晰记录了数十件文物的信息和交易金额。
“这些文物中,有一部分就是博物馆被盗的藏品!”林远激动地说,“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其他未破案件中的失窃文物!”
交易记录显示,刘小军团伙不仅涉嫌“9.18”大案,还可能与其他多起文物盗窃案有关。更重要的是,记录中提到了一些代号和联系方式,为破获整个犯罪网络提供了关键线索。
“立即将这些信息与全国未破文物盗窃案进行比对!”林远命令道。
比对结果令人震惊:刘小军团伙涉嫌的案件遍布全国六省市,总案值估计超过五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文物犯罪网络,而刘小军很可能是核心人物之一。
与此同时,技术部门通过对刘小军通讯记录的分析,发现了他与其他团伙成员的联系方式。其中包括已经被抓获的刘洋、周海,还有几个新发现的嫌疑人。
“看来刘小军是这个小团伙的头目,但他上面可能还有更大的人物。”高茂成分析交易记录后说,“这些交易中有几笔金额特别巨大,远远超过一般犯罪团伙的能力范围。”
林远点头同意:“我们必须放长线钓大鱼,不仅要抓住刘小军,还要挖出整个犯罪网络。”
基于这些新发现,警方重新调整了侦查策略。一方面继续追捕刘小军,另一方面开始调查他背后的更大网络。
对苏雅的监控变得更加严密。警方发现她最近频繁联系一个海外号码,经过调查,该号码属于一个国际文物走私集团的头目。
“他们可能在计划下一次交易或逃跑。”林远判断,“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就在这时,技侦部门带来了一个突破性发现:通过分析刘小军的通讯模式,他们锁定了一个他可能使用的新的加密通讯账号!
“这个账号最近非常活跃,正在与多个联系人通讯。”技术人员报告说,“虽然内容加密,但我们可以定位到信号源!”
信号源定位显示,该账号最近一次使用地点在青岛市南区的一个高端网吧。警方立即赶往该网吧,调取了监控录像。
录像显示,一个戴着帽子和口罩的男子曾使用过一台电脑,时间与账号活动时间完全吻合。虽然面部被遮挡,但他的体型和动作特征与刘小军高度相似。
更重要的是,该男子在离开时不小心被摄像头拍到了手腕——上面戴着一块特征明显的欧米茄超霸手表!
“确认是刘小军!”林远兴奋地说,“他还在青岛!”
警方立即对网吧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搜查,最终在一个垃圾桶内发现了刘小军使用过的预付费网卡和一张写有几个地址的纸条。
“这些可能是他的藏身点或交易地点。”高茂成分析纸条上的地址,“其中一个是崂山的别墅,一个是即墨的仓库,还有一个是市区的写字楼。”
林远立即部署:“分三组同时监控这三个地点!我要知道刘小军在哪里!”
监控很快有了结果:崂山别墅近期有人活动,但不确定是否是刘小军;即墨仓库看似废弃,但夜间有灯光;市区写字楼则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办公室,该公司背景复杂。
“重点监控那家贸易公司。”林远决定,“国际文物走私往往通过贸易公司洗白。”
警方秘密调查了该贸易公司,发现其法人代表是一个与刘小军有联系的嫌疑人,公司银行账户有大量可疑资金流动。
更令人兴奋的是,监控显示刘小军当天下午曾出现在该公司附近!虽然他伪装得很好,但步态和体型特征无法完全改变。
“目标出现在市南区香港中路,正在向海洋大厦方向移动!”监控小组报告。
林远立即下令:“所有单位注意,目标现身!做好抓捕准备!”
便衣警察们悄然向目标区域集结,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这一次,他们不能再让刘小军逃脱。
在香港中路的一个十字路口,伪装成快递员的刘小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加快脚步,钻进了一条小巷。
“目标可能发现我们了!请求指示!”前线指挥员紧急请示。
林远沉着应对:“不要急,巷子另一端有我们的人。慢慢收网,不要逼得太紧。”
便衣警察们从四面八方悄然合围,巷子的各个出口都被秘密封锁。
刘小军在小巷中快速穿行,不时回头观察,显然已经察觉到了危险。他突然闪进一家小超市,似乎想从后门逃脱。
“超市后门已被封锁!他无路可逃了!”监控小组报告。
林远深吸一口气:“行动!”
警察们迅速冲入超市,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刘小军再次神秘消失!
“怎么可能?他明明进去了!”便衣警察们难以置信。
仔细搜查后,警方在超市储藏室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地下室入口,通向相邻建筑的地下管网。
“他又跑了!”小王沮丧地说。
林远却没有失望:“不,这次我们不同了。我们已经知道他是谁,知道他的关系网,知道他的行动模式。”
他看着刘小军消失的地下通道,语气坚定:“刘小军,你的真面目已经暴露,你的末日到了。无论你逃到哪里,我们都一定会找到你。”
回到指挥部,林远开始部署下一步行动:“既然已经锁定刘小军的身份,就从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背景入手。调查他的家人、朋友、同学,任何可能与他有联系的人。”
一张针对刘小军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而这一次,警方已经有了足够的线索和证据,不会再让他轻易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