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神病都比你会挑时候
市局审讯室里,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吴志强坐在特制的铁椅上,手腕和脚踝都被软质束缚带固定着,但他似乎浑然不觉。时而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时而歇斯底里大笑,那笑声在隔音良好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精神科医师刚刚给他注射了镇静剂,但效果似乎有限,他的眼睛仍然睁得极大,瞳孔扩张,仿佛看到了什么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单向玻璃后面,周亚文、林远和陈璐并排站着,观察着里面的情况。三人的表情各异地凝重。法医报告就摆在旁边的桌子上,打开的那一页确认了吴志强右手腕的纹身与张小海手机视频中拍摄到的完全一致,军刺的刃口也与伤口完全吻合,连最微小的锯齿状特征都匹配。
典型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作。陈璐翻看着吴志强的厚厚病历,手指在一行行诊断记录上滑过,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两周前擅自停药。图书馆同事反映,案发当天他回来后就异常激动,不断重复教训他让他知道厉害之类的话。她抬起头,眼神复杂,病历显示他大学时期就有轻微症状,但一直控制得不错。直到这次...
周亚文揉了揉太阳穴,连续多日的疲惫如潮水般涌来:所以真的只是一起路怒引发的凶杀?那些商业纠纷、二十年前的旧案,都只是巧合?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和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数日来的紧张调查,那些复杂的线索和阴谋,最终指向的竟是如此简单而又荒诞的真相。
林远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既有理解也有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有时候案子就是这么简单,是我们想复杂了。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汪磊呢?有线索吗?
跑了。周亚文叹了口气,从口袋里取出一个U盘,但我拿到了他收集的关于2003年汪家案的证据,包括那张照片和其他材料。他这些年确实在暗中调查,收集了不少证据。
林远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什么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周亚文从文件夹中取出汪磊给他的照片,推到林远面前。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画面依然清晰:当年汪家不是自焚,是强拆导致的地下室坍塌。我父亲和您...掩盖了真相。他说出这句话时,感觉喉咙发紧,每个字都重如千钧。
林远拿起照片,手指微微颤抖。长时间的沉默后,他长叹一口气,仿佛瞬间老了几岁:你父亲一直为此愧疚...这也是他早逝的原因之一。那些年他夜不能寐,经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直到天亮。副局长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您早就知道?一直都知道真相?周亚文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失望,他感觉自己二十年来建立的某些信念正在崩塌。
知道,但无能为力。林远疲惫地揉了揉脸,眼角的皱纹显得格外深刻,当年鼎建集团背后是省里的关系,硬压下来的。你父亲想揭发,我拦住了他...为了他的前途,也为了你。他直视周亚文的眼睛,那时你刚考上警校,如果事情闹大,不仅你父亲的前程完了,你的未来也会受影响。
周亚文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几个月牙形的印痕。他一直以父亲为榜样,那个正直、坚毅、从不同流合污的父亲形象,此刻出现了裂痕。但另一种理解也开始在心中萌芽——也许父亲的选择并非出于懦弱,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勇气。
汪磊的证据足够重启调查吗?现在能追究那些人的责任吗?他最终问道,声音平静了许多。
林远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够是够,但牵扯太广。我需要请示上级,可能还要联系纪委的同志。他拍拍周亚文的肩膀,你先把精力放在张小海案上,把这个案子彻底了结。汪家的事...我会处理。
林远离开后,陈璐轻声问:周队,你还好吗?她的眼中满是关切,还有一丝不安。
周亚文摇摇头,不知如何回答。他想起审讯室里那个疯癫的凶手,想起逃跑的汪磊,想起父亲笔记本上那些被撕掉的页数...这个案子,真的能画上句号吗?真相往往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也更加简单。
三天后,张小海案正式结案。市局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包括局领导、专案组成员和相关部门代表。吴志强被鉴定为作案时无刑事责任能力,送交精神病院强制治疗。汪磊依然在逃,但对他的通缉令已经悄悄下发,内部通知要求发现后立即报告,但不要采取激进措施。金色海岸项目因地基质量问题被勒令停工整改,赵凯龙的宏远地产趁机提出收购,但被有关部门以避免垄断为由驳回,同时启动了针对该项目合规性的全面调查。
结案报告会上,周亚文站在投影仪前,面对全队干警,声音平静而坚定:...本案最初因线索复杂,我们一度偏离方向,怀疑是商业纠纷或复仇谋杀。但最终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路怒症引发的精神病患者作案。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在林远脸上停留了一秒,看到副局长微微点头。
作为负责人,我需要检讨...周亚文深吸一口气,不仅检讨侦查方向的偏差,更要检讨我隐瞒与死者冲突的行为。身为警察,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包括在路怒这种看似小事上。他公开承认了那天与张小海的路怒冲突,以及自己最初选择隐瞒的错误决定。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然后响起了理解的掌声。
会后,林远将周亚文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个牛皮纸袋:汪家案的调查批下来了,由省厅直接督办。你父亲...会被追授优秀警察称号,他当年的隐忍是为了收集更多证据。副局长的眼中有着罕见的温和,他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等待时机。
周亚文打开纸袋,里面是父亲笔记本被撕掉的那些页数——详细记录了当年鼎建集团强拆的证据链,以及省里哪些领导涉案。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还附着照片影印件和相关文件的编号。原来父亲从未放弃,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斗争。
他一直没放弃...周亚文的声音哽咽了,手指轻抚过父亲熟悉的笔迹,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已经离去的人的温度和坚持。
从来没有。林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现在,该我们完成他未竟的事了。
走出市局大楼,周亚文深吸一口初夏的空气。阳光明媚,微风和煦,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一切都显得正常而平静。手机响起,是妻子问他今晚是否回家吃饭。他回复了一个,想了想,又加上我爱你三个字。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停车场里,一个年轻人正对着别他车的人破口大骂,眼看冲突就要升级。两辆车轻微擦碰,只是漆面损伤,但双方司机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地争吵着。周亚文亮出警官证,上前调解。当那个年轻人不服气地说有本事你就撞啊时,周亚文恍惚间又看到了张小海那张嚣张的脸,以及那个死在血泊中的结局。
冷静点,兄弟。他轻声说,目光平静但坚定,为了一时之气搭上一辈子,值得吗?想想你的家人,你的未来。
年轻人愣住了,看着周亚文严肃的表情,又看了看对方司机同样年轻的脸庞,最终低声道歉,驾车离去。另一个司机也讪讪地笑了笑,上车开走了。
周亚文站在停车场,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突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最后一句话:警察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每个决定,每个行动,都可能改变无数人生的轨迹。
而每个路怒的瞬间,每个冲动的选择,也都可能改变无数人生——包括自己的。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午后,周亚文仿佛看到了父亲在二十年前那个十字路口所做的艰难选择,也看到了自己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选择。
他拿出手机,给王峰军发了条信息:建议交警部门加强路怒症危害宣传,特别是针对年轻司机。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案例材料。
收起手机,周亚文走向自己的车。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影子看起来坚定而清晰,就像他此刻的内心。无论前方还有什么挑战和未解的谜团,他都准备好了面对。因为这就是他选择的道路,一个警察的道路——不是为了破获大案要案,而是为了保护那些平凡而珍贵的人生。
车窗外的城市依然喧嚣,但周亚文的心中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个案子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于父亲未完的调查,对于汪磊的下落,对于金色海岸项目背后的黑幕,都还需要继续追查。但此刻,他只想先回家,回到那个有灯光和温暖等待的地方。
车缓缓驶出市局大院,汇入晚高峰的车流。周亚文打开车窗,让初夏的晚风吹进车内,带着城市的气息和远方的味道。在这个普通的傍晚,他仿佛听到了父亲欣慰的叹息,也看到了无数个可能被改变的未来。
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简单的选择:在愤怒面前,保持冷静;在复杂面前,坚守简单;在黑暗面前,相信光明。这就是真相最简单的模样,也是一个警察最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