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功德簿计划的启动
秋意渐浓,善德社的活动却越发红火。周六的讲座结束后,刘文秀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大家离开,而是面色凝重地站上讲台。整个礼堂的气氛顿时变得庄重起来。
各位同修,近日得知几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他声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城东张大爷因无钱治病,耽误了病情,现在住院需要手术费三万元;南村李大姐的房屋漏雨严重,却无力修缮;还有我们的小志愿者朋朋,她父亲工伤住院,家庭陷入困境...
台下响起一片唏嘘之声。王秀芹想起那位总是默默帮忙整理场地的张大爷,不禁心头一紧。她见过那位老人几次,他总是最早来最晚走,默默地做着打扫卫生的活儿。
刘文秀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痛心:这些善良的人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如今遇到困难,我们怎能坐视不管?善德社虽有心相助,但力量有限。我们虽已竭尽全力,仍不能惠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董老师适时起身,她的眼中闪着泪光:其实,我们有一个功德簿计划,记录每位行善者的功德。善款不分多少,全凭心意,每一分都将用于救助需要帮助的社员。她的声音哽咽了,看到张大爷躺在病床上的样子,我的心都碎了...
几个志愿者开始分发精美的红色小册子,封面上印着功德簿三个烫金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舍一得万报,功德无量。秀芹翻开一看,里面详细记录着各种等级和相应的:
每日一善(10元):积小德,保平安
周行一善(50元):积中德,求健康
月修一善(200元):积大德,佑子女
特殊功德(500元以上):积厚德,改命运
每一页都印着无生老母的圣像和神秘的符文,显得庄重而神秘。
董老师补充道,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刘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从未收取过分文。这些善款完全用于慈善,我们每月都会公示用途。所有的功德款都会得到无生老母的加持,捐助者将获得相应的福报。
老王低声对秀芹说:这不就是变相要钱吗?还说什么功德福报的。
秀芹瞪了他一眼:帮助别人有什么不对?上次小军生病,刘老师还亲自来看望,送了五百块钱呢。我们现在有能力了,不该回报一下吗?
现场已经有人开始捐款。让秀芹惊讶的是,最先上前的是那几个小学生志愿者,他们拿出自己的积蓄,郑重地投入捐款箱。朋朋红着眼眶说:我把买书包的钱捐了,刘老师说舍一得万报,这是为我们家积功德。
看到这一幕,秀芹不再犹豫,掏出准备买冬衣的三百元走了过去。在功德簿上签名时,董老师亲切地说:秀芹姐,您这是为全家积德啊,无生老母会保佑小军学业有成的。您的功德等级已经达到月修一善,会有专门的功德回向仪式。
捐款的人排成了长队,大家似乎都被这种氛围感染了。秀芹注意到,每个人捐款后,都会得到董老师或其他骨干的一句,而这些祝福语中都带着无生老母的字眼。
当晚回家后,秀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为家人积德。睡前,她特意把功德簿放在枕头下,因为董老师说这样能让功德渗入梦境。
老王却辗转难眠。他注意到几个细节:一是那些受助者的信息都很模糊,只有姓氏和大概情况,没有具体姓名地址;二是捐款箱是不透明的,而且很快就被收走了,没有人知道具体捐了多少钱;三是所有功德簿都是编号的,每个人的捐款金额都被详细记录。
第二天,老王特意去城东打听张大爷的情况,却没有人知道哪个张大爷住院需要手术费。他去南村找李大姐,村民说确实有房子漏雨的,但前几天已经有人来免费修好了,不是善德社的人,是政府帮扶项目。
老王心中的疑虑更深了。晚上,他试图和秀芹谈谈这些疑点,但秀芹根本听不进去:你就是太多心了!刘老师他们做了这么多好事,怎么可能骗人?再说,那些钱是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又不是给刘老师个人的。
更让老王担心的是,小军最近越来越沉迷于善德社的活动,甚至开始用来衡量一切行为。吃饭时他说:妈妈,我不吃肉了,吃肉会减少功德。写作业前他一定要先做智慧手印,说是开启智慧通道。
一周后,善德社贴出了第一期功德款使用公示,上面写着:资助张大爷手术费8000元,帮助李大姐修房5000元,援助朋朋家3000元...总计支出元。秀芹看着公示,感动地说:看吧,我就说刘老师他们是真做好事的。
老王仔细看了公示,发现上面既没有医院证明,也没有修房收据,更没有受助人的签字。他提出这个疑问,秀芹却不以为然:你怎么这么较真?难道还要把病人的病历贴出来吗?
与此同时,在文化馆的密室里,刘文秀和几个核心成员正在清点功德款。董老师笑着说:这招真管用,一天就收了五万多。那些家长为了孩子,真是舍得。
苑老师点头:下一步可以推出平安灯,定价999元,说是能保全家平安。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肯定会买。
刘文秀默默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月亮,轻声说:要加快进度了,时间不多了。
窗外,丘安市的灯火依旧,但在那些亮着灯的窗户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供奉着红色的护身符,诵读着陌生的经文。善德社的网,正在越收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