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董店的古筝
老城区保留着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灰砖青瓦间夹杂着现代商铺。周思雅走在石板路上,每一步都带着奇异的熟悉感。
应该往左转,她突然说,那边以前有个药铺。
张大伟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
周思雅自己也愣住了。她只是脱口而出,仿佛这个信息一直就在她脑海中。我...我不知道,就是感觉。
他们拐进一条窄巷,两旁是改建过的老房子,现在成了各种特色小店。周思雅的脚步在一家名为岁月留声的古董店前停了下来。橱窗里陈列着各种老物件:留声机、铜镜、怀表...还有一把暗红色的古筝。
周思雅的呼吸停滞了一瞬。那把古筝——琴首雕刻着精致的梅花,侧面有一道不明显的裂痕——与她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
要进去看看吗?张大伟注意到她的异常。
店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檀香和旧木头的气味。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柜台后,正用放大镜检查一枚铜钱。
随便看,老人头也不抬地说,都是真东西,不议价。
周思雅径直走向那把古筝,手指不受控制地抚上琴弦。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流过全身,她下意识地拨动琴弦,一段旋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张大伟目瞪口呆。他的妻子从未学过任何乐器,更别说复杂的古筝曲了。然而此刻,她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跃动,奏出的曲子哀婉动人,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老人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老大。这...这是《梅花三弄》,已经很少有人会弹原版了。他快步走过来,您是怎么知道这把琴的特殊调弦方式的?
周思雅如梦初醒,手指僵在琴弦上。我...我不知道,就是感觉应该这样弹...
老人仔细打量着她,突然压低声音:这把琴有故事。民国二十五年,坊县林家的千金小姐最爱弹它。后来林家遭难,家产散落,这把琴流落到我祖父手里...
周思雅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嗡嗡作响。林家?和她梦中的林静月有关吗?
您还好吗?张大伟扶住摇摇欲坠的妻子,我们该回去了。
老人却追问道:恕我冒昧,小姐贵姓?
周,我姓周。周思雅勉强回答。
奇怪,老人喃喃自语,您弹琴的神态,像极了当年那位林小姐...
回程的出租车上,周思雅一直沉默不语。张大伟担忧地看着她,最终下定决心拨通了陈璐的电话。
陈医生,我是张大伟。我妻子刚才...做了件不可能的事。他压低声音描述了古董店里的情形,她从来没学过古筝,却能专业地演奏一首复杂古曲...这正常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张先生,明天能带周女士再来一趟吗?我想做个更详细的评估。另外...陈璐的声音变得严肃,您能告诉我那家古董店的具体位置和那把古筝的样子吗?
挂断电话后,张大伟发现周思雅正望着窗外,泪水无声地滑过脸颊。
怎么了?他轻声问。
周思雅摇头,声音几不可闻: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伤心...但心好痛,好像失去了什么珍贵的东西...
与此同时,陈璐正在市公安局的办公室里,向卜梅展示她的笔记。
这个病例越来越有趣了,卜梅翻阅着记录,你说她能准确描述已经消失的历史建筑,还会弹从没学过的古筝?
陈璐点头,最奇怪的是古董店老板提到的。我查了地方志,民国时期坊县确实有个林氏家族,宅院就叫静远堂,家族中真有一位叫林静月的小姐。
卜梅挑眉,你是说,你的病人可能是这位林静月转世?这可不像你会相信的事。
我不相信转世,陈璐推了眼镜,但巧合太多就值得调查了。那把古筝...根据店主描述,很可能是林家旧物。我想请你帮忙查查林家后人的下落。
卜梅笑了,用法医的身份查前世今生?你什么时候改行当灵媒了?
就当满足我的学术好奇心吧,陈璐也笑了,但眼神认真,如果这真的是一种未知的心理现象,值得记录下来。
夜深了,周思雅再次入眠。这次的梦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
她——不,是林静月——站在静远堂的院子里,槐花纷纷扬扬落下。远处传来炮火声,但她的注意力全在面前那个年轻男子身上。他穿着深色长衫,面容俊朗,眼神焦急。
月儿,跟我走吧,他握住她的手,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城里不安全。
黎明,我不能丢下父亲,林静月(周思雅)听到自己说,他是维持会会长,日本人不会拿他怎样...
你太天真了!男子——赵黎明——声音痛苦,当汉奸没有好下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其他人,都不会放过林家!
梦境突然转换,周思雅感到一阵剧痛袭来。她(林静月)蜷缩在某个黑暗狭小的空间里,胸口灼烧般疼痛,手中紧握着一枚翡翠戒指...
周思雅猛地坐起,大口喘息。窗外,天刚蒙蒙亮。她颤抖着摸向自己的胸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梦中的疼痛。
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的手里真的攥着什么东西——是睡前摘下的结婚戒指,在紧握之下几乎嵌入了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