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儿》终章。
贾翁无计可施,只好将其他房门紧紧锁住。
可贾妻只要一跑过去,门就自动打开。
贾翁为此忧心忡忡,尝试了各种驱邪禳灾的法子,却都毫无效果。
一日傍晚,儿子悄悄潜入何氏园,藏身在草丛之中,打算探寻狐妖的踪迹。
月亮刚刚升起,他忽然听到有人说话。
他轻轻拨开草丛,借着月光,看到有两人前来饮酒。
还有一个长胡须奴仆,捧着酒壶,身着一件老旧的棕色衣服。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隐隐约约。
过了一会儿,只听一人说道:“明日记得取一瓻白酒来。”
不一会儿,几人便都离开了,只剩下长胡须的奴仆。
他脱去衣服,躺在庭院中的石头上。
儿子仔细打量,发现他四肢与人无异,只是身后垂着一条尾巴。
儿子本想回去,但又怕被狐妖察觉,只好在草丛中潜伏了一整夜。
天还未亮,儿子又听到有两人相继而来,低声交谈着走进了竹丛中。
儿子悄悄离开何氏园。
回到家中,父亲问他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在阿伯家借宿了一晚。”
正巧有一日,儿子跟着父亲去集市。
他看到帽店挂着一条狐尾,便央求父亲买下。
父亲不以为意,并未理会他。
儿子不依不饶,扯着父亲的衣服撒娇。
父亲实在不忍心拒绝,便买了下来。
父亲在集市上忙着做生意,儿子在一旁玩耍。
趁着父亲不注意,他偷偷拿了些钱,跑去买了白酒,寄放在店铺的走廊下。
儿子有个舅舅住在城里,以打猎为生。
儿子赶忙跑到舅舅家,不巧舅舅出门去了。
舅妈见了,询问他母亲的病情。
儿子回答说:“这几天母亲的病情稍有好转,只是又因为耗子咬坏了衣服,气得大哭不止,所以才让我来讨要些猎药。”
舅妈听后,打开柜子,拿出一些药,用布包好交给儿子。
儿子觉得药量太少,不太满意。
舅妈见状,便想做些汤饼。
儿子瞅准屋内无人,偷偷打开药包,抓了满满一把药藏在怀里。
告诉舅妈不用做饭了,说:“父亲还在集市上等我,没时间吃饭。”
说完,便匆匆离开了舅舅家。
儿子回到集市,偷偷将药放入酒中。
在集市上四处闲逛,直到傍晚才回家。
父亲问他去了哪里,他又谎称在舅舅家。
一日,他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长胡须的狐妖。
儿子确定无误后,便悄悄跟在他身后。
儿子慢慢与狐妖搭话,询问他的住处。
狐妖回答说:“北村。”
狐妖也反问儿子,儿子假装回答:“山洞。”
狐妖对他住在山洞,感到十分奇怪。
儿子笑着说:“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洞府,难道你不是吗?”
狐妖听后,愈发惊讶,又追问他的姓氏。
儿子回答道:“我姓胡。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你跟两位公子在一起,你难道忘了吗?”
狐妖上下打量着他,半信半疑。
儿子微微掀起下衣,稍稍露出自己伪造的尾巴:“我们这类人混迹在人群中,就这东西还留着,实在是讨厌。”
狐妖问:“你在集市上做什么?”
儿子说:“父亲让我来打酒。”
狐妖也说自己是来打酒的。
儿子又问:“打到酒了吗?”
狐妖无奈地说:“我们大多贫穷,所以常常靠偷来满足需求。”
儿子说:“这活儿可真辛苦,还担惊受怕的。”
狐妖说:“受主人差遣,没办法呀。”
儿子趁机问:“你主人是谁?”
狐妖回答:“就是你之前看到的那两位公子兄弟。
一位与北郭的王氏妇私通,另一位则每晚住在东村贾家。
那家的儿子太可恶,把我尾巴都砍断,养了十天才好,如今我又得去了。”
说完,狐妖便想告辞,说:“别耽误我做事。”
儿子赶忙说:“偷酒太难了,不如我送你。
我先前打的酒就寄放在走廊下,送给你。
我口袋里还有些钱,不愁没酒喝。”
狐妖听后,既感动又羞愧,不知如何报答。
儿子说:“咱们本是同类,何必客气?
以后有机会,还要与你痛饮一番呢。”
儿子带着狐妖取了酒,交给狐妖。
到了夜里,母亲竟然安稳地睡了一觉,不再到处乱跑。
儿子心中明白事有蹊跷,便告知父亲,两人前往何氏园查看。
只见两只狐妖死在亭子里,另一只死在草丛中。
它们的嘴边还淌着鲜血。
装酒的瓶子还在,拿起来摇晃,里面的酒还没喝完。
父亲又惊又喜,问儿子:“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儿子回答说:“这东西最机灵了,一旦泄露消息,它们就会知道。”
父亲直夸:“我儿,真是讨狐的陈平啊!”
父子二人,扛着狐妖的尸体回家。
仔细一看,其中一只狐妖,尾巴光秃秃,刀痕清晰可见。
家中,终于恢复了安宁。
只是贾妻的身体愈发消瘦,虽然意识逐渐清醒,但咳嗽却日益严重,每次呕吐都要吐出数升痰来。
没过多久,贾妻病好如初。
北郭的王氏妇,之前也被狐妖缠身,自从狐妖死后,她的病也不治而愈了。
经此一事,贾翁对儿子的聪慧勇敢大为惊叹,开始教导他骑射之术。
儿子也不负父亲期望,勤奋练习。
多年之后,儿子凭借自身的本事,一路青云直上,最终官至总戎,众人敬仰。
他除狐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成为人们口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