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看不见的护壁】
在绵延上万公里的海岸线上,一道前所未有的防线已然铸成。它不是砖石砌成的城墙,而是由高能微波、定向能束和智能拦截弹构成的、无形却坚不可摧的 “电磁钢铁长城” 。今天,它将向世界展示其足以令任何进攻者绝望的防御能力。
【体系构成:三位一体的电磁杀阵】
这道“长城”由三个层次的防御圈构成,无缝衔接,层层递减:
“雷池”远程软杀伤层(距岸500-1000公里):
核心:空基(轰-6N平台)和舰载 “低功率微波阵列”。
能力:向大规模来袭的无人机蜂群、巡航导弹集群前方空域,发射宽域覆盖的电磁脉冲。不摧毁目标,而是瞬间烧毁其精密电子元件,使其如雨点般坠海。这是应对饱和攻击的最高效、最经济手段。
“金钟”区域硬拦截层(距岸100-500公里):
核心:陆地机动部署和052E型驱逐舰搭载的 “高功率微波炮” 及 “舰载激光防空系统”。
能力:对突破雷池的单个高价值目标(如高超音速导弹、隐身战机)进行定点精准照射。微波炮专注于“软杀伤”(烧毁电路),激光则进行“硬杀伤”(洞穿弹体\/机体)。
“铁壁”近程绝对防御层(距岸0-100公里):
核心:遍布沿海要地、岛屿的 “电磁轨道炮阵列” 和 “万发”近防系统。
能力:构成最后一道火网。电磁炮以7马赫以上速度发射廉价钨合金弹丸,对漏网之鱼进行物理摧毁;近防系统则以每分钟数万发的射速清扫天际。
【“长城”中枢:AI调度与能源核心】
“烛龙”AI火控系统:统一调度所有防御单元,计算最佳拦截方案(是用微波“瘫痪”一片,还是用激光“点杀”一个),能源分配达到最优效率。
“聚变之心”供能站:在沿海关键节点建设的小型化聚变能源站,为整个电磁防御网络提供几乎无限的能源支持,确保其能够持续作战。
【演习现场:“惊蛰”行动】
演习代号“惊蛰”,模拟敌方发动最大规模的混合攻击:
第一波:数千架低成本无人机模拟的“蜂群”扑来。“雷池”系统启动,宽域微波扫过,无人机如被无形的手拂过,纷纷失控坠海。
第二波:数枚高超音速滑翔载具(模拟弹)以10马赫突防。“金钟”系统的激光炮塔迅速锁定,持续照射,其中两枚凌空解体,另一枚被微波烧毁制导系统后坠海。
第三波:一枚超低空突防的隐形巡航导弹贴近海面飞来。在距岸仅50公里处,被电磁轨道炮发射的弹丸以绝对动能瞬间摧毁。
整个拦截过程,看不到传统导弹升空的尾焰,听不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只有无声的电磁波和光束在天地间闪烁,展现出一种冷静而高效的“沉默杀戮”。
【外军观察员的震撼】
受邀观摩的外国武官们面色凝重。一位西方高级军官在笔记中写道:
“这彻底改变了沿海防御的规则。他们的‘长城’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墙,而是一个能主动‘吞噬’任何来袭兵器的死亡领域。进攻方的成本效益比变得无法承受。未来两栖登陆战的概念,在这里可能已经宣告终结。”
【总理的宣告】
演习结束后,总理发表讲话:
“我们建设这支力量,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威胁任何和平的邻居。它只有一个目的:让任何企图从海上威胁我们的人清楚地知道,这道门槛,永不可逾越。中国的和平,将由这道现代化的‘钢铁长城’来守护。”
【尾声:新的海洋法则】
从此,中国的沿海空域与海域,成为世界上防御密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绝对安全区”。这道无形的电磁长城,以其强大的威慑力,默默地书写着一条新的海洋法则:中国的海岸线,是进攻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