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四月。
春风彻底占据了主导,变得和煦而富有感染力。它吹绿了山坡,吹皱了海水,也吹动了小院里的勃勃生机。
乌桕树的新叶舒展开来,从嫩黄转为翠绿,在阳光下油汪汪地发亮。菜地里更是热闹非凡,萝卜苗、白菜苗绿茵茵地挤作一团,顾辰翊新点下的豆角和南瓜种子,也悄悄顶破了地皮,探出两瓣娇嫩的幼芽。
小院里的日子,如同这恣意生长的春草,在规律的节奏下,蕴含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陆云瑶未能如期归来度暑假的消息,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漾开了一圈涟漪,但很快便被日常生活的洪流抚平,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
顾辰翊在收到陆云瑶那封带着歉意的长信后,沉默了片刻,然后便将这个决定以一种平静而自然的方式告诉了孩子们。他没有渲染遗憾,而是着重强调了妈妈正在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
“妈妈这次不能按计划回来了,”晚饭后,他抱着予乐,看着予安,语气平稳得像在说明天的天气,“因为她参与的课题研究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就像爸爸以前带队执行重要任务,不能中途回家一样。这是很重要的工作。”
予安的小脸垮了一下,但很快被“重要任务”这个词吸引:“比打靶还重要吗?”
“不一样的重要。”顾辰翊耐心解释,“妈妈的课题研究,如果成功了,可能会让很多人受益,是建设国家需要的知识。”
予乐依偎在爸爸怀里,小声问:“那……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
“等到秋天,树叶变黄的时候。”顾辰翊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可视化的时间点,“我们需要给妈妈更多的时间,就像等待种子长成大树,需要耐心。”
这个解释,虽然简单,却成功地化解了孩子们的失落,甚至激起了他们的某种“参与感”。予安觉得自己和妈妈一样,也在“支持重要任务”;予乐则开始留意院子里树叶的变化,似乎秋天成了一个新的、值得期盼的节日。
顾辰翊的“家庭教育”也因此有了新的主题。他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延迟满足的能力。一起种下的向日葵,他要求予安每天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而不是急于看到花朵;给予乐买的拼图,也从简单的九块增加到十六块,鼓励她反复尝试。
陆云瑶的来信,虽然间隔更长,但内容更加厚重。她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学术探索的艰辛与乐趣,有时为一个数据的不理想而苦恼,有时又为一点小小的突破而欣喜若狂。她开始用更专业的术语描述她的工作,顾辰翊未必全能看懂,但他能感受到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和专注。
他回信时,不再仅仅是汇报家常,也开始分享自己读报、学习的心得,试图在思想上与妻子保持同频。他告诉陆云瑶,予安如何像个小士兵一样守护着家里的“纪律”,予乐如何用画笔记录下春天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让妻子知道,尽管她不在身边,但她的精神、她的期盼,正通过他,一点点渗透到孩子们的成长中。
四月中旬,营区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春季运动会。顾辰翊带着予安和予乐去观看。赛场上,战士们生龙活虎,竞争激烈。予安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上场跑两圈。予乐则被广播里激昂的进行曲和观众热烈的掌声所吸引,小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
回家后,予安自发地在院子里开始了“军事训练”,匍匐前进、跨越障碍(小板凳),嘴里还喊着口号。顾辰翊没有制止,反而饶有兴致地在一旁指导,告诉他如何更省力、更标准。予乐则拿出画本,试图把运动会上看到的热闹场面画下来。
看着孩子们各自投入的模样,顾辰翊心中感慨。他发现,家庭的教育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军营的氛围,远方的母亲,身边的父亲,共同构成了孩子们成长的土壤。
四月下旬,天气越发暖和。顾辰翊决定带孩子们进行一次短途的“春游”,去附近的山里认识植物。这是他从未有过的尝试。他提前做了功课,向营部里熟悉本地植被的老兵请教,记下几种常见野花野草的名字和特性。
那天,阳光明媚,山风送爽。予安像只灵活的猴子,在山路上奔跑,对什么都好奇。予乐则紧紧跟着爸爸,仔细辨认着爸爸指给她的蒲公英、车前草、荠菜。顾辰翊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解这些植物的特点、用途,甚至讲起自己小时候挖野菜的故事。
予乐听得入迷,采了一小捧野花,说要带回去做成标本,“等妈妈回来给她看”。予安则对一颗奇形怪状的石头产生了兴趣,认定是“恐龙化石”,非要搬回家。
这次简单的春游,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更在顾辰翊和孩子们之间,建立起一种超越日常照料、更像是朋友和伙伴的新型关系。
夜晚,孩子们睡熟后。顾辰翊坐在书桌前,就着台灯,给陆云瑶写信。他详细描述了春游的趣事,予安的“化石”,予乐的“标本”,以及他自己在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时的点滴感悟。信的末尾,他写道:
“瑶瑶,你虽在远方,然家中一切皆好,孩子们成长喜人。我亦在学着如何更好地为人父,为人夫。你在知识高峰攀登,我于生活细微处守护,虽路径不同,然心向一处。勿以为念,专心致志,盼你佳音。”
写完后,他封好信,走到窗前。四月夜空,繁星闪烁,春风拂面,带着花草的清香。
他知道,这个家,就像院中那些蓬勃生长的植物,只要根基牢固,阳光雨露充足,即使经历暂时的分离,也只会让它长得更加茁壮。
而他和陆云瑶,正是这棵家庭之树最坚实的根系和最温暖的阳光。他们的分离,是为了让树的枝叶,在未来能够触及更高更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