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那条看似温和的回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姐妹俩心中漾开层层不安的涟漪。它既证实了对方的持续关注,也像一声隐约的号角,预示着更直接的行动即将到来。
随后的两天,表面风平浪静,社区安静,网络无波,那条论坛回复仿佛真的只是学长善意的关怀。
但苏小小和苏娇娇紧绷的神经没有丝毫放松。住所内,基础的灵觉警戒线如同无形的蛛网,全天候感应着最细微的能量波动;窗外,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声响都会让她们立刻警惕。
苏小小将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后院的“秘密训练场”。
夜色成了她最好的掩护,渡魂尺在她手中不再是简单的武器,时而如游龙划破黑暗,带起凌厉的破空声,时而凝于一点,爆发出刺目的银芒,力求将每一分功德之力都用在刀刃上。
她反复练习着将灵力凝聚成比发丝更细的丝线,尝试在空气中勾勒出更复杂、兼具警示与微弱干扰效果的能量纹路,虽然成功率不高,且极其耗费心神,但她咬牙坚持。同时,《新手指南》中关于追踪与反追踪、基础幻术辨识、常见邪术陷阱特征与应对的章节,几乎被她翻烂,大脑高速运转,强行记忆着每一个可能保命的细节。
苏娇娇则在相对安全的室内,更加刻苦地钻研那本《灵媒基础防御术》。
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在体表维持一层薄弱的精神屏障,而是尝试着引导那微弱的精神力,像编织一件无形铠甲般,在体外构建更厚实、更具韧性的防御层。
失败是家常便饭,精神力的过度消耗常常让她头晕目眩,小脸发白,但她只是默默休息片刻,便又继续尝试。
她甚至开始摸索一种更高级、也更危险的应用——如何将自身那敏锐的、通常被动接收外界情绪的灵觉,转化为可以主动、隐蔽地“扫描”特定目标的精密雷达。
这过程如同在黑暗中穿针,艰难无比,但她知道,在这场躲藏与搜寻的游戏中,她的感知能力,或许是与敌人周旋的最关键筹码。
就在这种高度戒备、如同拉满弓弦的状态下,第三天下午,一阵礼貌而克制的敲门声,打破了出租屋内的寂静。
“笃、笃、笃。”
三声轻响,节奏均匀,不疾不徐。
客厅里的姐妹俩瞬间交换了一个眼神,空气仿佛凝固。
苏小小对妹妹打了个手势,苏娇娇立刻会意,如同受惊的小鹿般悄无声息地退入卧室,轻轻反锁房门,同时将全部灵觉集中,小心翼翼地探向门外。
苏小小则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渡魂尺悄然滑入袖中,掌心隐现微光,她走到门后,屏住呼吸,透过猫眼向外望去。
门外站着的,并非预想中面目可疑的男子,而是一位穿着合体灰色职业套裙、妆容精致、年纪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性。
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职业微笑,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不让人觉得疏离,手里拿着一个米色的硬质文件夹,整个人透着一股干练、专业的气质,看起来像是社区干部、学校教务人员,或是某个正规机构的办事员。
“您好,请问这里是苏娇娇同学的家吗?”门外的女性开口,声音温和清晰,语调平稳。
苏小小没有立刻开门,保持着最高警惕,隔着门板回应:“我是她姐姐,请问您是哪位?有什么事吗?”
“您好,苏小姐。”女性微笑着,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装帧精美的聘书和一封看起来非常正式的信函,透过猫眼可以清晰看到抬头上印着“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的字样以及一个颇具设计感的官方Logo。(苏小小指尖微动,袖中的幽冥通已无声启动,瞬间反馈:该机构真实存在,注册信息完备,表面背景干净。)
“我是中心的特聘高级咨询师,李悦。”她自我介绍道,语气从容,“是这样的,我们中心近期承接了一项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牵头、关于‘提升青少年心理韧性、有效应对学业与多维压力’的纵向追踪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级别很高,需要在全市各重点中学遴选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同学,作为长期跟踪观察与支持的对象。”
她语速平缓,措辞严谨,充满了专业感:“我们通过校方提供的学生情况库,结合初步评估,认为苏娇娇同学近期的经历和状态,非常符合我们课题组的核心研究指向——即关注在特殊压力情境下,如何通过系统干预,帮助青少年重建心理平衡,激发内在力量。尤其是她目前因心理原因居家休养的情况,正是我们课题非常希望深入观察和介入的研究窗口。”
她将那份聘书和邀请函又往前递了递,姿态诚恳:“我们在此,诚挚地邀请苏娇娇同学加入我们的课题小组。作为核心参与者,她将得到我们中心资深专家的定期一对一专业心理疏导、个性化的压力管理策略训练,以及持续的情绪支持。并且,课题组会提供一笔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相当额度的课题补助金,以感谢参与者的付出。考虑到娇娇同学目前的状况,所有活动都可以灵活安排,全程线上进行,或者,由我们课题组派专车、专人负责接送,确保过程的绝对安全、便利和隐私。”
一切听起来无懈可击。官方背景,权威机构,前沿课题,甚至贴心周到地考虑到了苏娇娇“请假居家”的特殊需求,并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实实在在的经济补助。
若在寻常时候,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
但在此刻,苏小小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急速爬升,瞬间冲上头顶!
来了!“织网人”的进阶手段!他们不再满足于利用校园里的学生棋子,而是动用了更高层级、更难以抗拒和质疑的“社会身份”!用一个完美、正当、甚至带着“公益”与“帮扶”光环的理由,试图合理、合法、且难以拒绝地将他们的触角,直接伸向苏娇娇!
拒绝?用什么理由?说我们怀疑你和邪恶组织有关?对方的一切——身份、机构、课题、手续——都摆在明面上,干净得让人无从指摘。强硬拒绝,反而显得自己无理取闹,更可能立刻引发对方更直接、更无法防备的后续行动。
接受?那简直是自投罗网!谁能保证那光鲜亮丽的“心理健康中心”里面,等待苏娇娇的是专业的心理疏导,还是针对她灵媒体质的深度探测、精神诱导甚至是意识改造?那所谓的“专人专车接送”,会不会就是通往囚笼的单程票?
苏小小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分析着每一种可能的后果,背后却早已被一层细密的冷汗浸湿。
她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虎口,借助痛感让自己保持声音的平稳:“非常感谢您,李老师。不过这件事……我们需要和家人仔细商量一下,也必须充分尊重娇娇她自己的意愿。她现在情绪还不太稳定,我不太方便开门,能不能麻烦您把这份介绍材料和联系方式先放在门口?我等下开门取,等我们慎重考虑之后,再给您答复,可以吗?”
门外的李悦咨询师脸上没有丝毫意外的神色,依旧保持着那份无懈可击的职业化微笑,甚至还理解地点了点头:“当然可以,这是应该的,必须要尊重娇娇同学的个人意愿和情绪状态。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直接工作电话和课题组的专用联络邮箱。邀请函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课题介绍、参与者的权益保障说明以及我们的保密协议。我们课题组是真心希望娇娇同学能够加入,相信这对她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请务必认真考虑,我们期待您的佳音。”
她优雅地蹲下身,将名片和那叠材料整齐地放在门口干净的地垫上,又语气温和地补充了两句关怀的话,这才转身,踩着不高不矮的高跟鞋,步伐从容地离开了。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最终消失。
确定李悦已经走远,并且苏娇娇的灵觉也未感知到附近有其他隐藏的能量波动后,苏小小才迅速打开一道门缝,谨慎地将地上的名片和材料取了进来。
她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第一时间再次联系了老白,将刚才发生的一切,包括李悦的容貌、言辞、每一个细节,都原原本本地汇报,并将名片和邀请函的照片清晰传送过去。
老白的回复来得很快,内容却让苏小小的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粉碎:“身份已交叉核验。李悦,确系该中心在编高级咨询师,社会关系清晰,履历干净,无任何不良记录或异常能量关联。有两种可能:其一,她本人完全不知情,只是被巧妙利用的‘白手套’,对方通过某种我们尚未知晓的渠道,将苏娇娇的信息精准推送到了她负责的课题筛选流程中;其二……‘织网人’的渗透能力和层级,远超我们预估,他们已经能够不着痕迹地驱动这种正规机构的核心人员,为其服务。”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苏小小感到一种深沉的无力,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阳谋。”老白的声音冰冷如铁,“断然拒绝,会立刻暴露我们的警惕和‘特殊’,很可能促使他们放弃温和手段,采取更直接、更激烈的行动,风险不可控。而接受……则意味着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未知的陷阱。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近距离观察他们运作模式、甚至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线索的唯一途径。”
他停顿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甚至堪称疯狂的策略建议:“建议……策略性接受。但必须设定最严格的底线和保障:要求所有‘心理疏导’或‘课题活动’,必须有全程监护人在场(就是你);首次接触的地点,不能由他们指定,必须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可以提议离家最近的、地府能提前进行安全布置的社区公共空间);我会立刻为你们准备最高级别的反精神探测符箓和紧急情况下的瞬时传送阵盘。记住,你们的核心目的,是观察、收集信息、判断对方意图,绝非真正参与其中!一旦察觉任何危险迹象,哪怕只是微小的不对劲,立即启动预案撤离,毫不犹豫!”
将计就计,深入虎穴!这个决定的风险高到令人窒息,无异于在万丈深渊之上走钢丝!
苏小小结束了与老白的通讯,目光沉重地落在手中那份印刷精美的邀请函上。纸张质感光滑,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烫得她指尖发颤。
她抬起头,望向卧室那扇紧闭的房门。她知道,门后的妹妹一定也正紧张地屏息等待着,等待着她这个姐姐,做出那个可能关乎她们未来命运的决定。
她们似乎……已经没有更安全的选择了。要么,继续被动地困守在这小小的出租屋里,等待着不知何时会以何种方式降临的厄运;要么……鼓起毕生的勇气,主动踏上对方搭建的舞台,去演一场结局未知、生死系于一线的危险戏剧。
这张由“织网人”发出的、包裹着糖衣的“邀请函”,她们,究竟该如何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