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村的晨光里,一声脆响划破宁静 —— 部落长老的孙子马赛,把刚送到的 AI 聊伴狠狠摔在地上,屏幕裂开蛛网般的纹路。“这是会说话的巫术!会吸走爷爷的魂!” 马赛攥着石头,眼里满是警惕,周围的村民也跟着后退,没人敢靠近那台闪着微光的设备。
当地合作方阿莫斯蹲在地上,心疼地捡起聊伴,指尖划过破损的屏幕,声音带着无奈:“我们花了三个月申请设备,没想到刚送来就被砸了。村民从没见过智能设备,觉得它比巫术还可怕,连碰都不敢碰。” 他身后的仓库里,十多台崭新的设备还装在箱子里,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像被遗忘的礼物。
林晓接到阿莫斯的视频电话时,正对着全球初心联盟的认知调研数据发愁 —— 欠发达国家村民对智慧健康的认知率仅 18%,超过七成的人认为 “机器不如巫医靠谱”。她看着屏幕里阿莫斯通红的眼眶,突然想起老院长当年第一次在荞麦村推 AI 系统时,老人也是这样抵触,说 “机器看不懂我的老毛病”。那时老院长没硬推,而是蹲在田埂上跟老人唠家常,慢慢让大家接受新事物。
“不能只送设备,要先让村民懂它、信它。” 林晓挂了电话,立刻召集联盟团队和有非洲经验的领航者开会。曾在非洲待过两年的小李说:“草原村的人最信部落长老和健康信使,得让他们牵头,用村民能听懂的话讲设备,比如把 AI 聊伴说成‘会唱部落歌的健康朋友’。”
方案定下来后,第一步就是找本土信任载体。林晓让阿莫斯邀请部落长老和三位健康信使来流动站,小李特意准备了长老爱喝的薄荷茶,还带了台没拆封的 AI 聊伴,没提 “智能”“数据” 这些词,只说:“这是能陪您聊天、帮您记吃药时间的小盒子,还能唱您喜欢的部落歌谣。”
长老半信半疑,小李打开聊伴,里面立刻传出熟悉的歌谣 —— 是长老年轻时教村民唱的《草原的风》。长老的眼睛亮了,手指轻轻碰了碰屏幕,聊伴又说:“长老,今天该喝降压药了,记得配着粥吃。” 原来小李提前跟阿莫斯打听了长老的健康状况,把用药提醒录进了聊伴。“它怎么知道我要吃降压药?” 长老惊讶地问,小李笑着说:“是阿莫斯告诉它的,它就像您的小助手,帮您记着身体的事。”
长老这才放下戒备,主动让小李教他用聊伴测血压。消息很快在部落传开,村民们虽然还是有点怕,但没人再提 “巫术” 两个字。
第二步是设低门槛体验站。小李和阿莫斯在村广场搭了个帐篷,把 AI 聊伴的功能简化成 “猜年龄”“听歌谣”“记吃药” 三项。孩子们最先凑过来,对着聊伴说 “猜我的年龄”,聊伴笑着答 “你今年 8 岁,喜欢在草原上追羚羊”,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老人们则围在旁边,看着长老用聊伴听歌谣,慢慢也有人上前尝试:“我也想听听我小时候唱的歌。”
有位叫娜姆的老人,儿子在城里打工,她对着聊伴说 “想儿子了”,聊伴立刻播放了
一段提前录好的话:“妈妈,我下个月就回家看您,您要按时吃药。” 娜姆的眼泪
一下子掉了下来,紧紧抱着聊伴说:“这不是巫术,是能帮我想儿子的朋友。”
第三步是认知绑定设备。村民要领取设备,得先参加 “健康小课堂”,由长老和健康信使教他们 “怎么跟聊伴说话”“怎么看血压数据”,还得完成 “用聊伴记一次吃药时间” 的小任务。马赛帮爷爷领设备时,认真地跟着学,最后还说:“以后我帮爷爷记吃药,再也不砸它了。”
两个月后,林晓收到阿莫斯的好消息:草原村村民对智慧健康的认知率从 18% 升到 83%,设备使用率达 72%,每天都有老人来流动站用聊伴测血压、听歌谣。阿莫斯还发来了一段视频,长老正用聊伴给村民讲健康知识,身后的草原上,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聊伴里传出的歌谣在风中飘荡。
这天,王浩带着康医科技的团队来联盟总部,带来了 “欠发达国家设备体验包”—— 里面有预设好的 “猜年龄”“听歌谣” 功能,还有针对不同部落的方言语音包。“我们还派了跨文化认知顾问,能帮着设计科普内容,比如把血压数据说成‘身体里的草原河流,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 王浩说,还现场演示了怎么给聊伴录入部落歌谣,操作简单得像给手机存音乐。
林晓看着演示,突然想起老院长笔记里的一句话:“帮人要先走进他们的世界,用他们的语言说话,用他们的方式做事。” 她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联盟平台上还在更新欠发达国家的认知帮扶案例,有东南亚的 “巫医带村民用设备”,有南美的 “用咖啡种植讲健康”。
林晓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欠发达国家的村民,通过认知帮扶了解智慧健康,而这,正是对老院长 “帮所有农村人” 初心最有耐心的守护 —— 不是硬塞设备,是先建信任,再一起走向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