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京城飘起了细雪。
墨云柔裹着厚厚的斗篷,从马车上跳下来,小脸冻得通红。她经营的首饰铺子“柔意阁”生意红火,今日刚盘完账,怀里揣着沉甸甸的钱匣子。
“小姐慢点!”丫鬟赶紧撑伞跟上。
马车刚要启动,墨云柔突然瞥见街角蜷缩着几个瘦小的身影。那是三个孩子,衣衫褴褛,正挤在一起取暖。最大的那个女孩约莫七八岁,正把怀里仅有的半块饼掰成三份,分给弟妹。
墨云柔的脚步顿住了。
“小姐,怎么了?”丫鬟疑惑地问。
墨云柔没说话,径直走向那几个孩子。三个孩子见她衣着华贵,吓得往后缩了缩。
“你们...没地方去吗?”墨云柔轻声问。
最大的女孩怯生生地点头:“爹娘没了,房子被收走了...”
墨云柔看着他们冻得发紫的小手,心里一阵揪紧。她想起自己从前在府里锦衣玉食,从不知道京城里还有这样的孩子。
“这个给你们。”她解下自己的斗篷,又掏出钱袋,把里面的碎银子都塞给女孩,“去买些热食吃。”
三个孩子愣住了,不敢相信地看着她。
回到王府,墨云柔一直闷闷不乐。
晚膳时,她难得地没怎么动筷。
“柔儿这是怎么了?”虞怀瑾关切地问。
墨云柔抬起头,眼圈有点红:“母亲,我今天在街上看见几个没爹娘的孩子,这么冷的天,连件厚衣服都没有...”
她说着,声音哽咽起来。
墨玉琳不以为然:“京城里这样的乞丐多了去了,你管得过来吗?”
“可是他们好可怜...”墨云柔小声说,“我给他们钱的时候,那个最大的女孩还给我磕头,说我是菩萨...”
虞怀瑾放下筷子,温和地看着她:“柔儿有这份善心是好事。那你觉得,该怎么帮他们呢?”
墨云柔想了想:“我想开个善堂,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人。”
“噗——”墨玉琳笑出声,“你才多大?知道开善堂要多少钱吗?再说了,那些乞丐又脏又臭,你受得了吗?”
墨云柔倔强地抿着嘴:“我的铺子赚了钱,我能负担。而且...而且他们也是人,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一直沉默的墨骁珩突然开口:“想做就去做。”
全家人都惊讶地看向他。
墨骁珩面无表情,继续用膳:“战王府的女儿,该有这份担当。”
虞怀瑾微笑点头:“你父亲说得对。不过柔儿,开善堂不是简单的事,你要想清楚。”
墨云柔眼睛亮了起来:“我想清楚了!我可以用我赚的钱,先租个小院子,收留那些孩子和老人。等以后赚更多钱,再扩大规模。”
墨云辰温声道:“二妹若有需要,我可以帮你算算账目。”
墨云锋拍胸脯:“需要人手跟我说,我让侍卫队轮流去帮忙维持秩序!”
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墨云柔干劲十足。
第二天,她就开始四处物色合适的院子。最终在西城租下了一个二进的小院,这里离她的铺子近,方便照看。
“善堂要叫什么名字呢?”墨云柔托着腮帮子发愁。
虞怀瑾提笔写下三个字:“暖心堂。”
墨云柔拍手叫好:“真好听!就像母亲给人的感觉一样温暖!”
暖心堂开张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起初,只有零星几个乞丐敢来试探。
第一个住进来的是个瞎眼的老婆婆,她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问:“真的...真的不要钱吗?”
墨云柔亲自扶她进门:“婆婆放心,这里管吃管住,还给您请大夫看病。”
老婆婆浑浊的眼睛里流出泪水:“小姑娘,你真是活菩萨啊...”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暖心堂很快住满了人。有失去双亲的孤儿,有无儿无女的老人,还有因为伤残无法劳作的中年人。
墨云柔每天忙得团团转。白天要去铺子照看生意,下午要去暖心堂查看情况,晚上还要算账到深夜。
这天,她正在暖心堂给孩子们分新做的棉衣,门外突然传来喧闹声。
“让开!都让开!”几个彪形大汉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男子。
墨云柔心里一紧,但还是镇定地问:“几位有何贵干?”
那男子斜眼打量她:“小丫头,你就是这里的东家?知道这条街是谁的地盘吗?”
“不知。”墨云柔不动声色。
“这一带都是我彪爷罩着的!”男子拍着胸脯,“你想在这儿开善堂,问过老子没有?”
暖心堂里的人都被吓住了,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瑟瑟发抖。
墨云柔深吸一口气:“我开善堂是为帮助穷苦人,不知需要彪爷同意什么?”
“装傻是不是?”彪爷冷笑,“保护费!一个月十两银子,少一个子儿,我就把你这个破善堂砸了!”
十两银子,够暖心堂一个月的米粮了。
墨云柔正要反驳,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谁敢砸我妹妹的善堂?”
墨云锋带着两个侍卫大步走进来。他今日休沐,特地来看看妹妹的善堂,没想到正好撞见这一幕。
彪爷一看墨云锋的打扮和气度,就知道不是普通人,气势顿时弱了三分:“这位公子是...”
“战王府,墨云锋。”墨云锋冷冷道,“你刚才说要砸什么?”
彪爷的脸色瞬间白了:“战、战王府?小人有眼无珠,不知这是贵府的善堂...”
“现在知道了?”墨云锋挑眉,“还要保护费吗?”
“不敢不敢!”彪爷连连摆手,“小人这就走,这就走!”
看着那几人连滚爬爬地逃走,暖心堂里爆发出欢呼声。
“墨小姐好厉害!”
“二公子真威风!”
墨云柔松了口气,感激地看向哥哥:“谢谢二哥。”
墨云锋拍拍她的头:“傻丫头,有事不知道找家里人帮忙?”
经过这件事,暖心堂的名声更响了。连京城里其他地方的穷苦人都慕名而来。
然而麻烦接踵而至。
这天,墨云柔正在铺子里对账,暖心堂的管事匆匆跑来:“小姐,不好了!有几个孩子发热,像是...像是天花!”
墨云柔手里的账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天花?那可是要人命的病!
铺子里的伙计们都吓坏了:“小姐,这可怎么办?要是传出去,咱们铺子也要受影响啊!”
“是啊小姐,赶紧把那些孩子送走吧!”
“请大夫来看看就行了,您可千万别亲自去啊!”
墨云柔咬着嘴唇,内心挣扎。她知道伙计们说得有理,可是...
“备车,去暖心堂。”她最终下定决心。
“小姐!”众人都惊呆了。
墨云柔平静地说:“那些孩子信任我,才来暖心堂。现在我若弃他们于不顾,与那些见利忘义之人有何区别?”
当她赶到暖心堂时,里面已经乱成一团。几个发热的孩子被隔离在偏房,其他人都惶恐不安。
“墨小姐,您怎么来了?”管事又惊又急,“这里危险,您快回去吧!”
墨云柔摇头:“请大夫了吗?”
“请了,但大夫说是天花,不肯进来,只开了药方就走了...”
墨云柔毫不犹豫:“按药方抓药,我亲自去煎。”
“小姐!”众人都要跪下了。
就在这时,虞怀瑾带着一车药材和几个大夫赶到了。
“母亲?”墨云柔惊讶地睁大眼睛。
虞怀瑾镇定自若:“听说这里有疫情,我请了太医署的几位大夫来。大家都别慌,按大夫说的做。”
有了专业的医者和充足的药材,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那几个患病的孩子在精心照料下,也都转危为安。
事后,虞怀瑾对墨云柔说:“柔儿,你有善心是好事,但行善也要讲究方法。遇到这种事,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才是帮助他人。”
墨云柔乖巧点头:“女儿记住了。”
暖心堂渡过这次危机后,名声大振。连宫里的贵人都听说了战王府幺女开设善堂、亲自照料天花患儿的事迹。
这天,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妇人来到暖心堂,说是要捐钱。
墨云柔接待了她:“多谢老夫人好意,不过暖心堂目前还能维持,您的钱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老妇人笑了:“小姑娘不认得老身?”
墨云柔茫然摇头。
老妇人身边的侍女忍不住开口:“这是太后娘娘!”
墨云柔吓得就要跪下行礼,被太后拦住:“好孩子,免礼。你开设善堂,救助孤寡,是大善之举。哀家特来看看。”
太后不仅捐了一大笔钱,还赐下“仁心善举”的匾额。
这件事很快传遍京城,暖心堂从此无人敢来找麻烦,捐款捐物的人络绎不绝。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墨云柔在暖心堂组织了一场施粥活动。
大雪纷飞中,暖心堂门前排起了长队。墨云柔带着丫鬟伙计们,亲自给穷苦人盛粥、分发棉衣。
“谢谢墨小姐!”
“您真是活菩萨!”
“祝您长命百岁!”
感激之声不绝于耳。
墨云柔忙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无比充实。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也给我一碗粥吧。”
墨云柔抬头,惊讶地发现虞怀瑾带着全家人站在面前。连墨骁珩都坐在轮椅上,被推来了。
“母亲!父亲!你们怎么来了?”墨云柔又惊又喜。
虞怀瑾笑道:“我们来给你帮忙。”
于是,战王府全家老小都加入了施粥的行列。墨云辰负责维持秩序,墨云锋带着侍卫帮忙搬运物资,墨玉琳和虞怀瑾一起盛粥,连墨骁珩都坐在那里,给领粥的人发放棉鞋。
这罕见的一幕,让路过的人都啧啧称奇。
“战王府这是全家行善啊!”
“听说这都是王妃教子有方...”
“那个坐轮椅的就是战王?看来传言不实啊...”
忙到傍晚,粥棚才渐渐安静下来。
墨云柔累得几乎站不稳,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回府的马车上,虞怀瑾轻声问:“柔儿,累吗?”
墨云柔靠在她肩上,小声说:“累,但是很开心。母亲,我现在明白了,您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什么意思。”
虞怀瑾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我的柔儿长大了。”
窗外,雪还在下。暖心堂门前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来往的脚印,像极了这个家庭正在走出的新路。
而此刻,在谢府的后院里,虞怀姝正对着账本发愁。
“这个月又超支了?”她烦躁地揉着额头,“那些夫人小姐们的应酬,一次比一次铺张...”
丫鬟小心翼翼地说:“少夫人,听说战王府的幺小姐开了善堂,连太后都称赞呢...”
虞怀姝猛地摔了账本:“她那是拿钱买名声!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懂什么行善?肯定是虞怀瑾在背后操纵!”
她越想越气:“去,明天我们也设个粥棚!不能让他们独占风头!”
然而虞怀姝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善举从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一颗纯净的仁心,远比刻意的模仿更能打动人心。
这个冬天,墨云柔的暖心堂温暖了无数困苦之人,也让她自己找到了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
战王府的幺女,正在成为京城真正的“小菩萨”。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