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w农业国与南w工贸国分治后,在苏烈的推动下,很快形成“南北联动、互补共赢”的发展格局。北w依托农业优势,向南部供应优质大米、杂粮,解决南w的粮食需求;南w则发挥港口与工贸优势,将北w的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食品出口,同时为北w提供农机、化肥等生产物资,两地物流专线每天往来车辆超200辆,形成紧密的经济闭环。
苏烈并未止步于南北协作,而是推动两国深度融入全球“共赢”网络:
- 北w农业国:与美西农业共和国共建“跨洲稻种研发中心”,引入美西的抗寒种植技术,结合江山稻种特性,培育出更适配非洲气候的“北w改良稻种”。首批种子在非洲肯尼亚试种,亩产突破700公斤,肯尼亚政府当即签订1000万株采购订单,北w农业出口市场从美洲拓展至非洲;
- 南w工贸国:与汉江新能源产业园合作建设的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品不仅供应美东科创共和国,还通过王鹏的物流枢纽出口东南亚。南w还依托港口优势,建成“南美-非洲”贸易中转站,为夏国、美西、美东的货物提供中转服务,半年内中转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带动当地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增长35%。
两国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周边国家的关注。非洲某国主动联系北w,希望学习农业技术;南美某国则与南w洽谈港口合作,计划共建跨境物流通道。苏烈抓住机遇,牵头成立“w国双国共赢联盟”,邀请周边8个国家加入,共享农业技术、工贸资源与物流网络,推动形成“非洲-南美”区域协作带。
林天在京城收到苏烈的汇报后,指示汉江省与双国深化合作:“让汉江的农业院校与北w农业技术学院共建‘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教师与学生交流;汉江的物流企业也可参与南w港口运营,把‘汉江全球贸易网’的经验复制过去。”
不久后,汉江农业职业学院的首批教师团队抵达北w,为当地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汉江物流集团则与南w签订港口合作协议,引入智能分拣系统,将货物中转效率提升20%。北w农业国总统在与林天的视频会谈中动情地说:“夏国的‘江山模式’不仅让我们吃饱了饭,更让我们找到了发展的方向,现在周边国家都来向我们取经,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年末,北w与南w联合发布发展报告:分治一年来,北w人均Gdp增长45%,贫困率下降28%;南w人均Gdp增长60%,城镇化率提升12%,两国均成功加入《全球共赢合作公约》,成为非洲与南美“共赢”协作的核心节点。
苏烈在报告中写道:“w国的新生,证明‘共赢’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而是能重塑国家发展路径、改善民众命运的力量。当每个国家都能在全球网络中找到自身定位,当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和平与繁荣就会成为必然。”
林天看着这份报告,想起最初推动“江山模式”的初心。从江山到汉江,从A国到w国,“共赢”的种子已在全球多地生根发芽。他知道,这不是终点——随着北w、南w带动周边国家形成协作带,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共赢”网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将在无数人的实干中,绘就出更壮阔、更温暖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