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国局势彻底稳固,军地协同机制与江山-d国渠道均步入正轨后,林天按计划启动“人员轮换”——让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将企业管理权逐步移交本土团队与夏国派驻的职业经理人,自己则先行回国。一个月后,所有纨绔子弟悉数返京,一场酝酿已久的“d国征程复盘会”,在京城一家低调的四合院拉开序幕。
四合院的庭院里,苏烈刚放下行李箱就嚷嚷起来:“还是京城的空气熟悉!在d国天天吃烤馕,现在就想喝碗老妈炖的排骨汤!”潘不江笑着拍他的肩:“你小子,在d国建了三座建材厂还不满足,回来就惦记吃的。”正说着,叶紫涵与赵梓琪并肩走进来,两人穿着简约的休闲装,褪去了在d国时的干练,多了几分松弛——叶紫涵手里还提着两盒d国特产坚果,笑着分给众人:“带了点心意,大家尝尝,也算是纪念咱们在d国的日子。”
没过多久,林天与沈佳怡一同抵达。沈佳怡刚结束在d国的医疗支援工作,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光彩:“最后一批乡村医疗站的设备都调试好了,当地医护人员也能独立开展基础诊疗,总算没辜负期待。”林天接过她递来的工作手册,轻声说:“辛苦你了,这段时间多亏有你在。”
众人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桌上摆着京城小吃与d国饮品,一边吃喝一边聊起在d国的点滴。叶明(叶无紫堂弟)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指着一张工厂开工的合影:“还记得刚建新能源配件厂时,当地员工连螺丝刀都用不熟练,现在不少人都能独立操作生产线了,真有成就感。”潘不江也接话:“我那农产品加工厂,现在每天能加工5吨坚果,一半都通过江山的渠道卖到国内,d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两倍还多。”
聊着聊着,话题自然转到“变化”上——曾经爱泡酒吧的苏烈,如今聊起建材质量标准头头是道;以前连文件都懒得看的潘不江,现在能熟练分析市场数据;叶紫涵与赵梓琪也从最初的“协助者”,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林天看着眼前这群脱胎换骨的伙伴,笑着说:“以前别人总说你们是‘纨绔子弟’,现在你们用实实在在的事证明了自己——这才是最难得的收获。”
沈佳怡也补充道:“我在d国遇到不少年轻人,他们说‘中国朋友带来的不只是工作,还有希望’,你们做的这些事,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正说着,沈首长的秘书突然打来电话,说首长特意让他转告林天:“明天上午九点,到国防部参加‘跨国民生合作战略研讨会’,带上d国的经验报告,也让孩子们一起过来,让大家听听一线的故事。”
挂了电话,林天把消息告诉众人,纨绔子弟们瞬间兴奋起来。苏烈直起身:“能在国防部汇报工作,这可是咱们家老爷子都没经历过的事!”潘不江也激动地说:“我得赶紧整理下建材厂的案例,好好说说军地协同怎么帮咱们降本增效。”
夜色渐深,庭院里的笑声依旧。叶紫涵看着天上的月亮,轻声说:“在d国的时候,总盼着早点回来,现在回来了,又有点想念那边的日子——想念和当地员工一起加班的夜晚,想念村民送来的新鲜水果。”赵梓琪点头附和:“是啊,那里有太多我们一起奋斗的回忆了。”
林天看着众人,语气坚定:“d国的故事只是开始,后续还有更多国家等着我们去对接,还有更多事要做。这次回来,既是休整,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第二天上午,林天带着叶紫涵、赵梓琪与纨绔子弟们走进国防部大楼。会议室里,沈首长与多位将领早已等候,看到他们进来,首长笑着招手:“快坐,都说说你们在d国的真实经历,这比任何书面报告都有价值。”
苏烈第一个站起来,拿着准备好的材料,从建材厂建设讲到军地物流合作,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潘不江则分享了农产品加工厂如何带动就业,如何通过“参军员工双倍工资”政策稳住人心;叶紫涵与赵梓琪也分别讲述了医疗与物流渠道建设的细节。
听完汇报,一位将领感慨道:“你们用年轻人的方式,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这就是最好的战略实践。”沈首长也点头:“后续‘夏国企业出海联盟’要扩大规模,你们这群从一线走出来的人,要继续发挥作用,把d国经验带到更多地方去。”
走出国防部大楼,阳光正好。苏烈拍着林天的肩:“林哥,接下来咱们去哪?还去别的国家吗?”林天看着远方,笑着说:“只要有需要,咱们就去——但无论去哪,都别忘了‘以民为本、互利共赢’这八个字。”
纨绔子弟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他们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还有更多精彩的篇章等着他们去书写;而他们自己,也将在这场征程中,继续成长,继续发光发热,成为新时代“家国担当”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