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国回来后,念念对“帮助别人”有了更深的执念——每天幼儿园放学,都会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小伙伴,还会模仿妈妈的样子,给生病的同学“讲故事治病”。林天和叶紫涵看在眼里,既欣慰又觉得好笑,也更坚定了“用行动传递善意”的想法。
这年秋天,“夏国企业出海联盟”接到非洲G国的邀请,希望借鉴“d国模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和乡村医疗站。林天本想让团队其他成员牵头,却没想到叶紫涵主动提出:“我想一起去,G国的医疗条件比d国还落后,我能帮着培训医护人员,而且……也想让念念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把‘d国的温暖’带到更多地方的。”
考虑到念念已经四岁,能适应短途旅行,林天和叶紫涵商量后,决定带着他一起去G国考察。出发前,念念特意把在d国收到的手工小玩偶装进书包:“我要把它送给G国的小朋友,告诉他们,我们是朋友!”
抵达G国后,眼前的景象比他们想象中更艰苦——土路坑洼不平,很多村庄没有干净的水源,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依旧对着他们露出灿烂的笑容。念念拉着叶紫涵的手,小声说:“妈妈,这里的小朋友好可怜,我们一定要帮他们。”
考察的日子里,林天忙着和G国政府对接农业产业园的规划,叶紫涵则深入乡村调研医疗需求。每当两人忙碌时,念念就会跟着当地向导的孩子一起玩——他会教小朋友叠纸船,听他们讲村里的故事,还会把自己的画笔和本子分给大家。有一次,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鞋子,光着脚在石子路上跑,念念立刻脱下自己的备用运动鞋,蹲下来帮她穿上:“妹妹,穿我的鞋,就不疼啦!”
小女孩的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非要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塞给念念。看着这一幕,叶紫涵心里满是触动:“有时候,孩子的善意比成人的计划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考察结束时,林天和G国政府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先建设两个试点农业产业园,引入夏国的杂交水稻和种植技术,同时配套建设乡村医疗站,由叶紫涵牵头培训首批医护人员。G国总统握着林天的手说:“我们听说了d国的变化,也相信夏国朋友能帮我们实现发展。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希望。”
返程前,念念把书包里的小玩偶送给了向导的女儿,还认真地说:“等我下次来,会带更多礼物,也会让爸爸妈妈快点建好医院和农场,让你们有饭吃、不生病。”
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林天和叶紫涵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共赢”的种子,已经在念念心里悄悄发芽。
回到京城后,林天团队迅速推进G国项目,叶紫涵也开始整理医疗培训资料,还邀请了d国医疗站的阿雅来夏国交流经验。阿雅来的时候,特意给念念带了新的手工编织玩具,笑着说:“d国的小朋友都还记得念念,让我跟你说,等你再去d国,他们要带你去看新种的芒果园。”
念念抱着玩具,兴奋地说:“阿雅阿姨,等G国的医院建好,我也要带G国的小朋友去d国玩!”
日子一天天过去,G国的农业产业园长出了第一批杂交水稻,乡村医疗站也顺利接诊;d国的跨境经济特区持续发展,成为夏d贸易的重要枢纽;E国、F国的合作项目也不断传来好消息。林天和叶紫涵虽然忙碌,却总会抽出时间,带着念念回顾这些项目的进展,给他讲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故事。
有一天晚上,念念躺在被窝里,突然说:“爸爸妈妈,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很多国家,帮小朋友建医院、种粮食,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林天摸了摸他的头,温柔地说:“好啊,爸爸妈妈等着那一天。但你要记住,帮助别人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互相学习、一起成长——就像我们和d国、G国的朋友一样,你帮他们解决困难,他们也会用真心回报你,这就是最珍贵的‘共赢’。”
念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抱着d国的手工玩具,渐渐进入了梦乡。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照亮了墙上那张世界地图——上面用小红旗标注着林天和叶紫涵去过的国家,也标注着无数等待“温暖”的角落。
林天和叶紫涵坐在床边,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满是憧憬。他们知道,属于他们的“共赢”故事还在继续,而属于念念的、更广阔的世界,才刚刚拉开序幕。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与善意,终将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