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经济特区安防体系初显成效时,林天在京城与沈佳怡单独碰面,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安防队和特种部队教官形成了‘人力防护’,但还需要一套‘智能安防系统’做支撑,既能实时监控风险,也要方便咱们自己人进出——我想让你牵头搭建这套系统,把所有核心团队成员,包括纨绔子弟们的信息都录入,让他们以后去d国能直接通行,不用再走繁琐流程。”
沈佳怡此前在d国参与过医疗系统数字化建设,对智能系统搭建有经验,当即答应:“我会以‘夏d合作发展集团’安防指挥中心为核心,搭建一套‘人车物全流程管理系统’,既包含风险预警功能,也有身份核验模块,保证安全又便捷。”
随后半个月,沈佳怡频繁往返于京城与d国,一边对接夏国的技术团队开发系统,一边协调d国政府获取边境、交通等数据权限。她将系统分为三大模块:
- 风险预警模块:整合特区及周边的监控摄像头、雷达数据,接入d国警方的治安信息,一旦识别到“可疑人员聚集”“不明车辆闯入”等情况,会自动向安防队和指挥中心推送警报,还能预判风险区域,提前调配巡逻力量。
- 身份核验模块:录入核心团队成员的人脸、指纹及证件信息,在d国机场、特区入口、企业厂区等关键点位安装核验设备,成员只需刷脸或验证指纹,就能快速通行,无需再提交纸质材料或等待审批。
- 物资追踪模块:对中资企业的重要设备、运输物资加装定位芯片,通过系统实时查看物资位置和运输状态,避免丢失或被拦截,还能联动物流专线,优化运输路线。
系统搭建期间,沈佳怡特意联系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收集他们的身份信息。苏烈拿到系统操作手册时,笑着说:“以后去d国不用提前报备,下了飞机直接刷脸就能进特区,太方便了!之前每次去都要等半天审批,现在终于省事了。”潘不江也补充:“我那批坚果加工设备下周运到d国,正好用系统追踪位置,省得天天跟物流问进度。”
系统上线当天,沈佳怡在安防指挥中心进行测试:她通过系统向林天发起远程授权,林天在京城的模拟终端上完成人脸验证后,系统立刻显示“授权通过,可在72小时内进入d国核心区域”;同时,特区某厂区门口的核验设备,成功识别了提前录入信息的叶明,闸门在3秒内自动打开。高小琴在一旁看着,感慨道:“有了这套系统,安防效率至少提升50%,咱们的人进出也更省心了。”
没过多久,苏烈就成了系统的“首批体验者”。他因要对接建材厂的设备调试工作,提前通过系统提交了出行申请,抵达d国机场后,在核验设备前刷脸,仅用2秒就完成通关,比普通旅客节省了近1小时。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通关截图,配文:“d国‘快速通道’已开启,效率拉满!”
潘不江也通过系统追踪到了自己的坚果加工设备——系统显示设备在运输途中因天气原因滞留,他立刻联系物流团队调整路线,避免了延误。他给沈佳怡发消息:“系统太好用了,不仅能看位置,还能预警异常,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物资出问题了。”
林天得知系统运行顺利后,特意叮嘱沈佳怡:“要定期更新系统的风险识别算法,还要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避免信息泄露。另外,后续可以逐步把d国本土核心员工的信息也录入系统,让他们也能享受便捷,增强对咱们的认同感。”
沈佳怡随即对系统进行优化,增加了“数据加密”功能,还邀请d国军方的技术人员参与系统维护,确保数据安全;同时,她筛选出50名d国本土优秀员工,将他们的信息录入身份核验模块,给予他们进入特区核心区域的权限。曾被提拔为集团安全事务总监的卡里姆,首次通过刷脸进入指挥中心时,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份便利,更是中国朋友对我们的信任!”
消息传到国内,沈首长在了解系统功能后,对林天说:“这套‘智能安防系统’把‘安全’和‘便捷’结合得很好,既保障了中资企业利益,又体现了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值得在其他海外合作项目中推广。”
这天,林天通过系统查看d国特区的实时画面:安防队员在系统指引下巡逻,运输物资的车辆按系统规划的路线行驶,核心团队成员刷脸进入厂区——一幅安全、有序、高效的场景映入眼帘。他知道,这套系统不仅是“安防工具”,更是夏d合作“深度绑定”的见证,它让双方的协作更顺畅,也让这份共赢的友谊,在智能科技的赋能下,愈发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