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委会的土坯房里,烟雾缭绕。八仙桌旁,几个队委成员眉头紧锁,手里的旱烟袋抽得“滋滋”响,唯独王振山神色笃定,指尖敲着桌面。
“我提议,再拨给许青山五亩地,就村西头那片最贫瘠的孬地!”王振山的声音掷地有声,打破了屋里的沉寂。
“啥?那片地?”一个老队委急了,“石头多、土层薄,种啥死啥,给了他也是白浪费!”
“就是啊,王队长,咱们刚丰收,该稳一稳,别再冒风险了。”另一个队委附和道。
王振山却摆了摆手,指着窗外金黄的试验田:“稳?许青山把三亩试点田种出六百八十七斤的亩产,这就是本事!那片孬地要是能被他种好,咱们磨盘沟就再也没有‘废田’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而且,从今天起,全队劳力,统一听许青山调度!他让干啥,咱们就干啥!”
这话一出,屋里彻底安静了。队委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王振山竟然会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一个知青。
“王队长,这……是不是太冒险了?”老队委还是有些犹豫。
“不冒险,怎么能富起来?”王振山拍了拍桌子,“许青山的本事,咱们都亲眼看见了!堆肥、集水沟、合理密植,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成效?我相信他,能把孬地变宝地!”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许青山、赵铁柱和周晓芸走了进来。原来,他们早就守在门外,听到了屋里的争论。
“王队长,各位叔伯,”许青山走上前,语气从容,“那片孬地我看过了,确实贫瘠,但不是不能改。只要用堆肥改良土壤,再修几条集水沟解决缺水问题,种上耐贫瘠的高产杂粮,一样能丰收。”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图纸,摊在桌上:“这是我做的改造计划,先施三遍堆肥,深耕松土,再挖环形集水沟,保证雨水不流失。两个月,我就能让这片地变个样!”
队委们凑上前,看着图纸上清晰的规划,又想起之前试验田的奇迹,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老队委叹了口气:“行,我们信你!就按你说的办!”
“好!”王振山哈哈大笑,站起身拍了拍许青山的肩膀,“从现在起,你就是咱们队的‘田管家’,全队劳力归你调遣,没人敢不听!”
消息很快传遍了磨盘沟,社员们又惊又喜。赵铁柱第一个举双手赞成:“我就知道许青山能行!跟着他干,保准有奔头!”
陈向东也主动找到许青山,红着脸说:“许青山,你尽管吩咐,我啥活都能干,一定把那片孬地改好!”
周晓芸笑着递上一本新的记录本:“我已经准备好记录数据了,这次咱们一起把孬地变成宝地!”
第二天一早,许青山就拿着图纸,站在村西头的孬地上,开始调度劳力:“赵铁柱,带几个人去拉堆肥,把整片地都撒上;陈向东,你负责组织人深耕,石头全部捡出来;剩下的人跟我挖集水沟,按图纸上的线挖!”
“好嘞!”社员们齐声答应,干劲十足。曾经无人问津的孬地,瞬间热闹起来,锄头挥舞,笑语阵阵。
王振山站在田埂上,看着许青山有条不紊地指挥,看着社员们齐心协力地干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扩大试验范围,更是磨盘沟权力的初步过渡——一个靠科学和本事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带领磨盘沟前行的接力棒。
许青山望着眼前忙碌的人群,心里充满了信心。这片孬地,将是他证明自己的又一个舞台,也是磨盘沟走向富裕的重要一步。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