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张浩的介绍,陈总也算是基本理解张浩所说的根据地兵源供应体系的基本情况了。
不由得,陈总感慨道:“如此一来,岂不是说,你们根本不缺兵员?”
张浩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现在根据地慢慢走上了正轨,前不久刚刚完成了人口普查,我们目前控制的区域内,总计有74.2万人,而各区域范围的民兵,总数已经达到了4.4万人,而且,这些民兵基本上都是17岁到30岁的壮年小伙。”
“而目前的五个地方守备团,总兵力在7500人左右,后续建立好守备六团以后,总人数将会达到9000人。”
“而主力部队,目前闽浙赣游击军,下设两个独立师,每个师各下设两个团,加上军和师一级的直属部队,总兵力在1.1万人。”
“以上,便是目前根据地的所有武装力量了。”
说完这些的时候,一行人也是已经抵达了位于茶花岭的军政学校大门口。
几人将自行车停好,张浩边走边介绍道:“目前的军政大学,主要分为三个系,分别是军事指挥系、政治工作系和工业技术系。”
“这三个系别之中,军事指挥系和政治工作系的人员较少,都只有四五十人,而工业技术系人员最多,而且工业技术系的科目也是最多的,整个工业技术系,差不多有三百人的样子。”
此刻刚好是中间下课的时间,很多学员走出教室,一些人看到张浩,也是纷纷给张浩打招呼,张浩也是都一一进行回应。
张浩一边走一边笑道:“我在这个学校担任军事学院的院长,润覃同志担任政工学院的院长,而工业学院的院长,则是前不久才被我们从沪上请到根据地的沈鸿先生担任,至于校长,则是秋白同志兼任。”
对于沈鸿这个名字,很多读者可能不太清楚,但如果说到边区造,可能就有人知道了吧。
没错,边区造,就是沈鸿带着人在条件艰苦的陕甘宁边区制造出来的武器。
而且,不要觉得他只是军工方面的人才,未来,其先后在三机部、电机部、煤炭部、农业机械部,一机部任职,都有优秀的表现,同时还是我国首批院士。
这样的人来担任根据地工业学院的院长,绝对是有些屈才了。
但有了他的加入,根据地的工业发展,也是有了不小的提升。
张浩带着陈总来到一间教室,看着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时间,陈总也是不由得想起自己求学的时候。
张浩见状,也是介绍道:“因为根据地的形势,我们采取的是轮换学习的方式,以军校和政工学校为例,我们把所有干部分成了四批,轮换着来学校学习,每一批学员在学校进行三个月的脱产学习,然后回归部队。”
“所有学员要进行三期学习,也就是九个月的学习之后,才会发放毕业证,当然了,如果学习优异的话,也可以提前申请毕业,只要通过考试,便可以提前毕业,就比如我的警卫员何文峰,只用了一期学习的机会,便是通过了毕业考核,现在在警侦营担任营长。”
“而工业学院的学员,则是每期要进行六个月的学习,同样是进行三期,同样是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介绍完学校的学制之后,张浩又带着陈总参观了学生宿舍的情况。
茶花岭的这处学校,从建立之初,就考虑到了未来可能的空袭问题,所以,所有的宿舍,都是建的很隐蔽,依靠着山林的遮挡,从空中看,一点端倪都看不出来。
同时,张浩也是介绍了部队的选拔体系的情况。
所有班长一级,都要在师一级的教导队进行学习,而排长则是要到军一级的教导队学习,再往上,就要去军政学校学习深造了。
班排长可以先行提拔,但后续都要补教导队的学习经历,没有学习经历,不能继续提拔。
同样的,连长以上的干部,也是这种流程。
排长可以先行提拔为连长或者指导员,但后续都要到军政学校学习并且拿到毕业证,否则连长或者连指导员,便做到顶了。
总归,想要进步,必须要学习。
而在参观完军政学校后,张浩又带着陈总继续出发。
张浩看了看天色,然后说道:“现在速度快点的话,应该能看到炮兵营的训练。”
对于大炮,但凡是个军人都无法拒绝的。
一行人加快速度,终于是在炮营结束训练前半个多小时赶到了炮营的驻地。
炮营的驻地名为西山。
当张浩一行人赶到地方,炮营营长雷虎和教导员郑安民也是收到了消息,就听雷虎大喊一声:“炮兵营全体人员,立正!!!”
随后,二人一起跑了过来。
就见雷虎二人跑到张浩几人的面前立正敬礼,然后雷虎开始报告:“首长同志,炮营正在组织训练,请指示!”
张浩回礼,然后开口道:“继续组织训练!”
“是!”
雷虎转身向后,再次喊道:“继续训练!”
所有人这才继续组织训练。
张浩招了招手,然后说道:“你们过来,给陈总介绍一下咱们炮营的情况。”
闻言,雷虎和郑安民不敢怠慢,便是走在几人身边,开始介绍起炮营的情况。
看着远处的炮营战士们在训练着装填、模拟激发,退弹等动作的陈总,一时间也是有些心情激荡。
遥想当年,整个红军才多少火炮?
结果现在可好,光是一个闽浙赣游击军,竟然足足有十几门身管火炮了。
在观看了战士们的训练后,陈总也是亲自试了一下炮弹装填和退弹,当一切结束的时候,陈总激动地脸都红了。
“好,好啊,太好了!”
陈总一连说了三个好,越来越好。
“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红军的队伍,也有了这样成建制的炮兵部队,你们做的好啊,太好了,我一定要为你们请功!”
当天晚上,回到住处以后,陈总便是亲自撰写了电文,将这两天在闽浙赣根据地的见闻一一发给了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