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这几天也是鹧鸪哨长这么大第一次如此的放松,不再为了族人的责任而活着。美好的时光终究短暂,突然脑海中收到凤晴的呼唤,说龙骨天书发光了,我让它朝,可以让龙骨天书越来越亮的地方飞去,而我这边马上拿出地图,在地图上对照起来。我叫来了鹧鸪哨,把得到的好消息告诉了他,让他做好准备,明天我们就出发,早点找到,我也好回家跟家人团聚。出发前我特意去买了一只大鹅,做为进入幽灵冢的祭品。
确定好了具体位置,我跟鹧鸪哨直接往目的地而去。而这次要下的墓是在地下,我直接把土尸召唤了过来,没想到这么方便,但就是回不到大佛寺了,之前剩下的女尸也被土灵吸收完全部能量,化作沙粒永远消失了,回不回去已经无所谓了。
召唤过来以后,土灵直接通过遁地术直接往凤晴处而去,而我们则是骑马赶路。土尸在地下的速度是我完全没法比的,基本上是一条直线,除了避开有水的地方。不到1个小时,土尸就到达了迷窟当中,接着从迷窟当中显露身形。
土灵直接在土地中施展了自己的操控土石能力,直接生成一条连接地面的隧道,而且做了加固,非常结实不怕塌陷。
土灵利用土遁术在迷窟中确定正确的方位,并且做好了标记,把哪些地方有黑腄蚃(人面蜘蛛)都做了标记,把我需要通过的路段的人面蜘蛛,直接一个地刺就解决掉。随着土灵的不断前进,被土灵杀死的人面蜘蛛越来越多,到最后活着的也就只剩那只最大的人面蜘蛛王了。土灵来到人面蜘蛛王的面前,站立不动,人面蜘蛛王直接用前枝从土灵头上穿了过去,土灵直接化作沙粒,攻击无效,接着人面蜘蛛王攻击了好多次,没有一次对土灵产生实质效果,目前来说就人面蜘蛛王的丝,还有那么一点点效果,其它的攻击无效。
我也不想跟人面蜘蛛王做过多的纠缠,直接一记万箭穿心,把人面蜘蛛王钉死在地上,并且从人面蜘蛛王尸体里面挖出一颗内丹,到时作为奖励送给凤晴。
我这边也跟鹧鸪哨到达了土灵开辟的通道,我直接带着鹧鸪哨一起下到了迷窟当中。鹧鸪哨也没想到下墓会这么顺利,入口还这么开阔,就连昆仑这样的体型都不用弯腰就可以进去,到了迷窟里面,我跟着土尸标明的路线走了过去,一路上也看到了不少的蜘蛛尸体。
鹧鸪哨和我都是艺高人胆大的人,毫不畏惧继续前进。突然我们就感觉我们好像进入了迷雾当中,等我们走出来时,看见的确实是另外的墓室。原来的墓室是唐朝的样式,现在的墓室西周的样式。
看到现在的情况,我知道我们进入了幽灵冢,只有带着大鹅进入大唐墓,幽灵冢才会显现。这可是一个好地方,是一个可以遁入虚空隐藏实体的好地方。我把我的发现跟鹧鸪哨说了一下,没办法我们现在也出不去,只能继续往下走去。
我们顺着墓道一直往前走,来到一处巨大的墓室,墓室的正中央是一个祭台,祭台上面是立着一个浑天仪,我用神识感应了一下,这个浑天仪是一件宝物,他是整个幽灵冢的阵眼,我站在这个地方,四面八方的灵气扑面而来,要是可以一直在这个地方修炼不知道可以省多少事情。
我直接坐到祭台上面,手扶着浑天仪,滴了一滴血上去,然后用神识与幽灵冢产生联系。幽灵冢的反应是血不够,我拿出前面抽出来的血洒在浑天仪上面,所有的血被吸收得一干二净。我自己跟幽灵冢产生了联系,大量关于幽灵冢的信息灌输到我的脑海了。
我现在只是初步获得幽灵冢的认可,我这边必须要把浑天仪转到正确的位置,并且通过悬魂梯 · 炼心问道路,方可得到幽灵冢的所有权限。
整个墓室成正方形,顶面是蒙古包的形式,寓意天圆地方,有一面墙上还雕刻有六十四象推背图,《推背图》是中国古代着名的预言奇书,相传为唐代天学家李淳风和袁天罡奉唐太宗之命所作,旨在推测唐朝国运,却延伸至后世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而墙上记录的推背图全书共六十四象,以卦象、图像、谶语、颂诗四部分构成,融合易学、天文、诗词和象征艺术,揭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循环观。
现在我要做的是破除这里的机关,离开这里,然后通过悬魂梯 · 炼心问道的考验,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幽灵冢最终认可。我知道这个墓室的机关破除就在这个浑天仪上面,李淳风的浑天仪实际有“表里三层”的隐藏设计(对应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
我按照记忆中的操作,先是转动了两条轨道(环圈),及看见顶面的龙头开始流出水银,接着转动第三层轨道(双环)完整激活浑天仪,接着将浑天仪最内层的四游仪(窥管)对准“戊申”字样(天干地支方位)。留下来的水银,直接在顶面回流形成二十八星宿图。最后把指针指向南斗六星。
马上所有的机关全部停了下来,一道石门慢慢的打开,鹧鸪哨也是震惊的看着我,没想到我还有这把刷子。我们走出墓室就来到一个四周充满雾气的空间,脚底下就只有一条由楼梯组成的道路,看到这我就知道这个地方就是悬魂梯了。
我尝试用神识扫视整个空间,但是神识没法展开,这还是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神识竟然无法探测出去。好在李淳风不会想到我还有黄金瞳这个能力,我打开黄金瞳向四周望了过去,其实悬魂梯很简单,利用一个视觉差异来让你迷失在这里,一直循环往复。但是幽灵冢是通过阵法进一步加强这种能力,并且对需要幽灵冢认主的人进行炼心问道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