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朝堂发难,道德之剑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一位素以“清流”自居,向来少言寡语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崇古突然出列,手持玉笏,神情悲愤:
“陛下!臣要弹劾太师、内阁首辅林宸,三大罪!”
满殿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林宸面色平静,静待下文。
“其一,穷兵黩武,擅启边衅!”李崇古声音激昂,“南洋本相安无事,林宸却遣舰队耀武扬威,挑衅西夷,致使海疆不宁!若引发大规模战事,耗费国帑,殃及沿海百姓,此责谁负?!”
“其二,与民争利,败坏纲常!”他继续道,痛心疾首,“所谓‘远洋公司’,实乃与民争利之巨蠹!民间海商本就艰难,如今朝廷以官势压人,垄断巨利,致使无数海商破产,此非治国之道,乃与民夺食!更甚者,公司竟允许妇人参与账目、管理工坊,牝鸡司晨,阴阳倒置,长此以往,礼崩乐坏矣!”
“其三,引用夷术,动摇国本!”李崇古抛出最重的一击,“臣闻林宸令格物院大肆翻译西夷书籍,推崇其奇技淫巧,更欲改革科举,加入所谓‘格物’之科!此乃以夷变夏,动摇我华夏千年文教之根本!孔孟之道不修,圣贤之书不读,专研机巧之术,国将不国啊,陛下!”
这一番指控,可谓刀刀见血,尤其最后一条,直接攻击林宸推动的教育改革核心,试图挑起整个文官集团乃至天下读书人的反对。
林宸缓缓出列,并未立刻反驳,而是先向御座一礼,然后才转向李崇古,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李大人忧国忧民,拳拳之心,本阁感佩。”他先礼后兵,随即话锋一转,“然,大人所言,句句看似大义凛然,实则句句经不起推敲,不过是抱残守缺、罔顾事实的迂腐之见!”
“你!”李崇古气得脸色通红。
“其一,擅启边衅?”林宸声音陡然提高,“请问李大人,是我大明舰队先炮轰了马尼拉,还是先登陆了巴达维亚?都没有!是西夷盘踞我海商传统贸易之地,苛待我商民,垄断贸易,甚至劫掠船只!本阁遣舰队护航,维护公平贸易,何错之有?难道要像以往那般,坐视我商民受欺,白银外流,才是‘相安无事’?此等‘相安’,是跪着求来的安稳,我大明,不要!”
他目光如炬,扫过众臣:“若此为‘擅启边衅’,那本阁今日便认了!但我大明之边衅,为的是开拓进取,为的是国富民强,而非苟且偷安!”
“其二,与民争利?”林宸嗤笑一声,“李大人可知‘远洋公司’利润,七成入国库,充盈陛下内帑,用于新政、边饷?此乃取之于海,用之于国,何来‘与民争利’?至于民间海商,公司章程明确,欢迎合规海商入股合作,共享其利!那些破产者,恐怕多是往日依靠走私、勾结豪强、不纳国税之辈吧?清除此等蠹虫,正当其时!难道李大人是在为他们鸣不平?”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意:“至于妇人参与工坊……李大人可知,北直隶、山东等地,因男子多赴边或务工,田间地头、纺织机房,多靠妇人操持?她们凭双手养活家人,缴纳赋税,何错之有?莫非在李大人眼中,妇人就只能困守闺阁,等着饿死,才合‘纲常’?此等‘纲常’,不要也罢!”
“强词夺理!歪理邪说!”李崇古浑身发抖。
“是否是歪理邪说,天下人自有公断!”林宸不再看他,转向崇祯,“陛下,至于李大人第三问,言臣‘引用夷术,动摇国本’,更是荒谬绝伦!臣请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西夷火器犀利,舰船坚固,历法精算,皆有可取之处,为何不能师之?若能以其之长,补我之短,造出更利的火器,更坚的舰船,使我大明国富兵强,永绝边患,何乐而不为?”
他声音铿锵,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固步自封,才是取死之道!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方是强国正道!若只因是‘夷术’便摒弃不用,与掩耳盗铃何异?!李大人如此惧怕西学,莫非是怕它戳破某些人只会空谈道德文章、实则于国于民无用的真相?!”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砸得李崇古哑口无言,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林宸不仅驳倒了他的每一条指控,更将他的立场打上了“迂腐”、“误国”的烙印。
崇祯皇帝听着,心中的天平早已倾斜。林宸的逻辑清晰,目标明确,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国力,而这正是他最为渴望的。“李爱卿所言,虽是老成持重之论,然林爱卿所行,乃是经世致用之道。如今国事艰难,当以实效为先。开拓海疆、师夷长技之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二、 商场暗战,釜底抽薪
朝堂上的攻势被瓦解,商场上的暗箭却更加阴毒。
以晋商八大家为首的、与北方蒙古、后金有密切走私贸易的商帮,以及部分在“摊丁入亩”中损失巨大的江南旧士绅残余势力,暗中勾结,对“远洋公司”发动了经济绞杀。
他们利用庞大的资金和渠道网络,在市面上大肆囤积生丝、茶叶、瓷器等出口紧俏商品,哄抬价格,同时散布谣言,称“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货款,试图动摇与公司合作的供应商信心。
天津卫,“远洋公司”总部门前,一度挤满了前来催款、要求解除合约的商贩,场面几乎失控。
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的沈廷扬面对困局,焦头烂额。他紧急求见林宸。
“太师,对方来势汹汹,资金雄厚,我们虽然国库支持,但现金流确实吃紧,若任由他们抬价、挤兑,恐怕……”
林宸听完汇报,却并不惊慌,反而露出一丝冷笑:“终于等到他们跳出来了。也好,正好借此机会,将这些帝国的蛀虫,一并清理!”
他立刻下达指令:
“第一,明远,你立刻以市舶司名义,发布公告。宣布朝廷将设立‘平准基金’,专司稳定重要出口商品价格,凡与‘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约者,若遇市场恶意抬价,可向基金申请差价补贴!同时,严查囤积居奇、扰乱市场之行,一旦查实,抄没家产!”
“第二,通知与我们合作的海商和供应商,朝廷将以未来的南洋贸易特许权和关税减免作为抵押,发行‘海洋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应对此次商战,利息从优!告诉他们,这是与国家绑定的机会!”
“第三,”林宸眼中寒光一闪,“让骆养性动手吧。搜集晋商八大家通虏(后金)的实证,尤其是他们在辽东走私粮食、铁器、情报的线路线人!还有那些江南残余士绅,他们与潘汝祯、沈家勾结、隐匿田产的旧账,该清算了!”
经济手段、政策保障、司法铁腕三管齐下!公告一出,市场恐慌情绪迅速平息,供应商吃下了定心丸。“海洋债券”的发行,更将大量民间资本吸引到国家开拓的战略上来。
而锦衣卫的雷霆行动,则彻底打断了对手的脊梁。晋商八大家的核心人物纷纷落网,通敌铁证如山;江南残余势力也被连根拔起。这场来势汹汹的商战,顷刻间土崩瓦解。
三、 海上惊变,联盟初现
与此同时,南洋传来紧急军情。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殖民者,以及被他们煽动的部分南洋土着苏丹,组成了所谓的“反明同盟”,集结了超过四十艘战舰,企图在巽他海峡伏击返航的大明南洋舰队分舰队。
“靖海”号上,黄龙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临危不惧。他采纳了赵参谋的建议,利用舰队火炮射程优势,且战且退,将敌人引向一处暗礁密布、水文复杂的海峡。
“命令各舰,保持距离,集火攻击敌先导舰!哨船前出,引导规避暗礁!”黄龙沉着指挥。
海面上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明军战舰灵活的机动和精准的炮火,给联军造成了巨大麻烦。一艘葡萄牙大型盖伦船被多发炮弹击中水线,缓缓倾覆。荷兰旗舰也屡屡中弹,帆缆受损严重。
然而,联军毕竟船多势众,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就在危急关头,海峡另一端,突然出现了数十艘悬挂着郑氏旗帜的大型福船!原来是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此处剧情需要稍作调整),在收到林宸密信和朝廷敕封后,率福建水师精锐前来接应!
“援军已到!全军反击!”黄龙精神大振,下令舰队转向,与郑成功部前后夹击。
联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在明军与郑家军的猛烈攻击下,最终溃败,损失战舰二十余艘,狼狈逃窜。
四、 林家夜话,任重道远
危机再次解除,林府恢复了宁静。
小林萧对父亲越发的崇拜:“爹爹,您真厉害!朝堂上的坏蛋,商场上的坏人,还有海上的敌人,都被您打败了!”
林宸抚着儿子的头,眼中却并无多少得意:“萧儿,打败眼前的敌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这些胜利变成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海外的利益越大,觊觎的眼睛就越多;国内的改革越深,反弹的力量就越强。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
小林玥则捧着一个她改良后的、更加精巧的船舶传动模型,献宝似的给父亲看,小脸上满是专注。
看着儿女,林宸的目光变得坚定。无论前路还有多少魑魅魍魉,多少合纵连横,为了这个家的未来,为了这个帝国的重生,他都必须,也必将,运筹帷幄,砥砺前行。帝国的航船,已驶入深水区,前方风高浪急,却也更接近那片充满希望的、广阔的新天地。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科技跃升,海权基石)